公務員考試常識練習試題及答案
公務員考試常識練習試題(一)
A、甲骨上面鉆出孔洞的形狀
B、甲骨被水浸泡后的表面條紋形狀
C、甲骨被敲碎后的碎片形狀
D、甲骨上面灼燒出的裂紋形狀
2、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式的憲法是( )。
A、《中華民國約法》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華民國憲法》
D、《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3、人類最早的一次技術革命是( )。
A、鉆木取火
B、蒸汽機的發明
C、火藥的發明
D、造紙術的發明
4、“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出自于( )的詩句。
A、李清照
B、陸游
C、李商隱
D、杜牧
5、許多成語源于我國古代著名的歷史故事。下列成語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是( )。
A、臥薪嘗膽
B、退避三舍
C、秦晉之好
D、負荊請罪
公務員考試常識練習試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后的吉兇應驗也刻上去。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是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兇。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2、答案: B
解析:
孫中山臨時政府時期所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式的憲法。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A
解析:
根據技術形態來考察歷史進程,可以將人類歷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蒙昧經過野蠻到早期的農業文明。第二階段是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第三階段是從工業文明到信息文明。而在第一階段中所產生的第一次技術革命,應該就是鉆木取火了。蒸汽機的發明是屬于工業革命初期,不屬于最早的。而CD的兩個選項是中國的四大發明,與技術革命沒有太大的相關。
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B
解析:
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本題選B。
5、答案: D
解析:
“臥薪嘗膽”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退避三舍”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秦晉之好”的典故出自春秋時期,泛指兩家聯婚。
“負荊請罪”的典故發生在戰國時期,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故正確答案為D。
公務員考試常識練習試題(二)
1、關于化石燃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是古代生物遺體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積礦產
B、包括煤、石油和沼氣
C、大量使用該燃料,會引起全球氣候變暖
D、是不可再生的資源
2、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是快速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新型材料,具有高比強度、耐高溫、耐輻射、耐疲勞、熱膨脹系數小等一系列優異性能,其應用前景廣闊,可應用于( )等方面。
A、疫苗藥物
B、航空航天
C、大型風力發電裝備
D、高速軌道設備
3、1938年,德國人 在用慢中子轟擊鈾核時,首次發現了原子核的裂變現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哈恩
B、查德威克
C、盧瑟福
D、麥克斯韋
4、“種地選好種,一壟頂兩壟”,這句農業諺語說明的生物現象是( )。
A、適者生存
B、變異
C、遺傳
D、生殖
5、在新能源中,被人們稱作“干凈能源”的是( )
A、生物能源
B、太陽能
C、地熱能
D、天然氣
公務員考試常識練習試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這些埋藏在地下和海洋下的不能再生的燃料資源。化石燃料中按埋藏的能量的數量的順序分有煤炭類、石油、油頁巖、天燃氣、油砂以及海下的可燃冰等。
化石燃料(fossil fuel)潛在著能源短缺的危機,特別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汽油,是引致全球石油危機的一個原因。
沼氣,是各種有機物質,在隔絕空氣(還原條件),并在適宜的溫度、PH值下,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燒氣體。沼氣屬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所以B項錯誤。
2、答案: BCD
解析:
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在能源、資源、環境、制造、交通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對高性能結構材料的迫切需求,相應技術可以通過適當的移植來滿足汽車工業、航空航天、高速軌道交通、大型風力發電裝備等所需。
故正確答案為BCD。
3、答案: A
解析:
4、答案: C
解析:
正確答案:C /遺傳,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代表現的現象。因為選了“好種”,所以才“一壟頂兩壟”,這體現了種子與收成的關系,這種關系正是遺傳的體現。故本題選C。
5、答案: B
解析:
可再生能源:消耗后可得到恢復補充,不產生或極少產生污染物。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水能,地熱能,氫能等。但考慮“干凈能源”的標準,不僅要看能源的使用這方面,而應該考慮這種能源采集、轉化的全過程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A項為了制造及運輸生物燃料會產生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及使用水資源、化肥。
為了制造及運輸生物燃料會產生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及使用水資源、化肥。
C項地熱資源的開發,受環境先決條件之限制頗多,例如挖鑿地熱井將破壞地表自然景觀并影響生態,對土地使用造成影響;發電時蒸汽中可能帶有毒性氣體,熱水中也可能溶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對環境將造成污染;
D項排放天然氣要比煤這類石炭紀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要少得多。但并不是不會造成污染,只是比較少,相對的潔凈,導致的溫室效應相對短暫。
對比而言,只有B項太陽能在吸收、轉化在新能源中更為環保。B為正確答案。
看過“公務員考試常識練習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