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及解析(2)
湖南省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二)
1、關于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錯誤的說法是( )。
A、它主張全部拋棄歷史上的一切
B、它堅持新陳代謝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普遍規律
C、它自身并不是一個絕對真理的封閉體系,而是一個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自我更新完善和發展的生機勃勃的開放體系
D、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不斷認識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2、唯心主義和宗教在當代最大的特點,就是越來越主觀唯心主義化,下列哪些命題表明了這一趨勢?( )
A、跟著感覺走
B、上帝就在我心中
C、上帝代表愛
D、人的意志、欲望、直覺決定一切
3、中共上海九屆十三次全會提出,上海“十二五”要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道路。會議指出,創新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的著力點,創新的關鍵在于制度創新。“創新驅動”、“創新的關鍵”體現的原理是( )。
A、樹立創新意識要以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
B、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C、分析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D、分析和解決問題時,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質,這主要是由于( )。
A、不同的事物內部有其不同的否定方面
B、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發展規律
C、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著特殊的聯系
D、不同的事物內部有其特殊的矛盾
5、《資本論》是詮釋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文本依據。它通過探討商品生產、商品流通和總過程的各種形式,明確了物質、利益、財富、階級和所有制等問題,但貫穿這些方面的價值歸旨不是( )。
A、“現實的個人”的處境及其未來
B、“實踐的人和人的實踐”
C、“人與人的關系”
D、資本及資本的邏輯
湖南省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被歷史證明了的好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而不是全部拋棄。故答案為A。
2、答案: ABCD
解析: 本題考查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選項中涉及意識決定物質,且主觀意識占主導的選項都應當選。
3、答案: BCD
解析:
上海“十二五”規劃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道路體現了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創新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A項錯誤;創新是國家和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保證,故B正確;堅持創新驅動以促進發展體現了內因的重要作用,故C正確;創新的關鍵是制度創新,這體現了抓重點的方法論,故D正確。本題選BCD。
4、答案: D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的存在就是以矛盾的方式存在。任何事物內部都存在著肯定的一面和否定的一面,肯定與否定就是一對矛盾。這對矛盾是促使事物產生和發展、消亡的動力。那么一個特殊的事物之所以產生,就是由其內部存的特殊矛盾所決定。矛盾的特殊性造成了事物存在的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質是由其內部特殊的矛盾決定的。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D
解析:
從表面上來看,《資本論》探討的是商品生產、商品流通和總過程的各種形式,探討的是物質、利益、財富、階級和所有制等問題,但貫穿這些方面的價值歸旨是“現實的個人”的處境及其未來,是“實踐的人和人的實踐”,是“人與人的關系”。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本題相關知識點:
資本是投入生產過程中的貨幣。資本的本質: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體現了一種生產關系
資本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生產資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勞動力的形式存在
(1)按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不變資本、可變資
(2)按照資本價值周轉方式不同:固定資本、流動資
資本從一種形態出發,經過不同階段,最后又回到它原來形態的整個運動過程,就叫資本的循環。 資本循環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是貨幣資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商品資本循環三種循環和形態的統一
《資本論》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資本主義卻從《資本論》中汲取營養,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在自身范圍內的進一步發展。馬克思認識到了經濟過程的動態性,并預見到了經濟周期的存在,而且發展了關于經濟活動的封閉理論。他同時還是第一個將經濟和歷史聯系在一起的經濟學家,而《資本論》就是他這種創舉的體現。
同時《資本論》也沒有簡單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歸結為它們的共同基礎——物質生產過程,而是從物質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引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資本論》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
看過“湖南省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