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2)
天津市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二)
1、甲是某地著名畫家,曾畫一幅山水畫贈乙,乙把該畫賣給了朋友丙,丙共買畫50幅,編成畫冊并與某一出版社簽定了出版合同。根據法律規定( )。
A、乙可以把這幅畫賣給丙
B、丙對畫冊享有知識產權
C、某出版社可以出版丙的畫冊
D、乙對甲所贈山水畫享有知識產權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 )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A、民事侵權行為
B、行政指導行為
C、行政處分行為
D、具體行政行為
3、張某11周歲,小學五年級學生,經常在其學校門口的一家小賣部買零食和一些學習用品,部分賒賬,年終時共欠小賣部340元。小賣部老板拿著賬單要求張某父親付款,遭到張某父親拒絕。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張某購買零食和學習用品的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其父親作為監護人,無需賠償
B、張某購買零食和學習用品的行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為,其父親作為監護人,應當付款
C、張某購買零食和學習用品的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其父親作為監護人,應當賠償
D、張某購買零食和學習用品的行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為,應當由其自己付款,不應當由其父親付款。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行政處罰措施的是( )。
A、罰款
B、警告
C、行政拘留
D、拘役
5、偽證罪是一種很古老的罪名,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下面各項不屬于偽證罪的是( )。
A、案發時王某并不在現場,但是為了報復李某,他聲稱看到了李某作案
B、張某作為案件的翻譯人,故意將有關證據進行錯誤翻譯,以陷害王某
C、李某在庭審記錄時,為了減輕王某的罪責,故意將王某的供述進行刪改
D、王某慌稱不是自己自愿殺人的,而是李某逼著自己殺害被害人的
天津市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本題中甲是原畫的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權。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者著作權的轉移,所以 D 項錯誤;甲把畫贈乙,則乙有處分權,所以乙把畫賣給丙,是合法的,故 A 項正確。
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從題中所給信息無法直接判斷丙把50副畫編成畫冊的行為是否具有獨創性,進而無法認定畫冊是否屬于匯編作品。即便畫冊屬于匯編作品,在行使著作權時,丙也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因此 B 項不選。
出版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因此,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有條件的,一個條件是該畫冊具有獨創性,確屬匯編作品,另一個條件是在此基礎上取得原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因此 C 項不選。
本題正確答案應選 A。
2、答案: D
解析: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有公共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由此依循行政訴訟程序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作出裁判,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故本題選D
3、答案: B
解析:
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二條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可見張某的行為屬于合法民事行為。
《民法通則》第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D
解析:
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是指行政處罰機關對違法行為的具體懲戒制裁手段。中國的行政處罰措施包括以下幾種:行政拘留、勞動教養、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罰款、沒收財物、警告、通報批評。故正確答案為D。
本題相關知識點:
我國刑法規定的一種量刑方式。 拘役是短期剝奪犯罪人自由,就近實行勞動的刑罰方法。 拘役由公安機關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監管場所執行,在執行期間,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并罰時不得超過1年。
5、答案: D
解析: 偽證罪有著特定的主體,即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員、選項A、B、C均為偽證罪之主體,也符合偽證罪的定義,但是D選項中,王某為犯罪人,不屬于偽證罪之主體,因此,不符合偽證罪的定義,所以選擇D選項。
看過“天津市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