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及答案
上海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一
C、通過價格傳遞信息及時協調生產和需求
D、堅持重要商品價格由國家制定
2、我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政府應當( )。
A、加快產業升級,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
B、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緩解就業壓力
C、取消或降低企業最低工資標準
D、放松失業率控制標準
3、市場上的商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多掌握一些商品質量標志知識尤為重要。下列關于商品標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3C標志即中國強制認證標志的簡稱,是政府為保護廣大消費者人身和動植物生命安全,保護環境和國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規實施的一種產品合格評定制度
B、QS標志即食品市場準入標志,是“質量安全”英文名稱的縮寫表示。標志主色凋為藍色,字母“S”為白色
C、有機食品標志為白、綠兩色,該標志證明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等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D、綠色食品標志指使用該標志的食用產品上市時,不得檢出超標的農藥殘留物,由省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審核實施
4、當前一場震驚世界的金融風暴正席卷而來,全球正面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波及范圍之廣、沖擊力度之強、連鎖效應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加劇并蔓延。已經逐漸波及到世界實體經濟的發展,全球正面臨著經濟衰退的嚴重威脅,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2008年金融危機的起因是( )。
A、生產過剩與需求不足
B、全球股市暴跌
C、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
D、美國次貸危機
5、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面對世界金融危機,市場的失控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重視,市場不具有的功能是( )。
A、價格形成
B、信息引導
C、收入分配
D、宏觀調控
上海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以市場為基礎,同時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方能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和合理配置的目標。國家實行宏觀調控可以克服市場的缺陷,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的發展。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A
解析:
現階段我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針對這個難題,應該(一)完善區域功能定位,發展比較優勢產業,加快產業升級;(二)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積極推進服務業發展,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三)多管齊下,推進就業與創業工程。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D
解析: 綠色食品標志指允許有限制地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生長調節劑)、食品添加劑、防腐劑等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由省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審核實施。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食用農產品上市時,不得檢出超標的農藥殘留物,其標志由綠色和橙色組成,其中“麥穗”圖案和“對號”為橙色。因此D項錯誤。
4、答案: D
解析:
從2007年開始在美國爆發的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簡稱次貸危機)是由于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蕩引起的一系列帶有嚴重危機色彩的事件。該危機通過金融市場之間的相互聯系而將風險不斷擴散,并進而蔓延到全球整個金融體系,最終釀成金融危機。故正確答案為D。
本題相關知識點:所謂次級抵押貸款,指的就是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由于次級抵押貸款人的信用狀況比較差,很容易發生違約現象。在信貸環境寬松或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放貸機構即使由于貸款人違約無法收回貸款,也可以通過再融資,或者出售抵押的房產收回貸款并獲得收益。但是,在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下降的情況下,再融資或者出售抵押的房產不僅難以實現,而且即使出售價格下跌的抵押房產也難以收回全部貸款。當較大規模地集中發生這類事件時,次貸危機就會發生。
5、答案: D
解析:
本題要求選出市場“不具有”的一項功能。宏觀調控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需求是受價格規律及自由市場機制所影響。故正確答案為D。
上海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二
1、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 )。
A、擠出效應
B、替代效應
C、收入效應
D、外部效應
2、某一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影響到其他的經濟主體,而這種影響無法通過市場價格反映出來。這種現象稱為( )。
A、滯脹
B、外部效應
C、信息不對稱
D、經濟危機
3、《XX省旅游條例》規定,糾纏游客購物最高可罰1萬元。這種宏觀調控運用的方法和手段是( )。
A、間接調控
B、行政手段
C、經濟手段
D、法律手段
4、“物以稀為貴”應理解為( )。
A、使用價值決定價值
B、供求關系影響商品價格
C、價值決定使用價值
D、商品稀少價值就大
5、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標志著由中國和東盟10國組成的貿易區開始步入零關稅時代。該自由貿易區成立的背景不包括:
A、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
B、WTO的成員國基本上都與其他有關國家建立了自由貿易關系
C、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變動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D、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
上海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一種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總效應可以被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個部分,即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其中,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為收入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為替代效應。
收入效應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發生變化,替代效應則不改變消費者的效用水平。故本題正確答案為 B。
本題相關知識點:
擠出效應指一個相對平面的市場上,由于供應、需求有新的增加,導致部分資金從原來的預支中擠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外部效應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被稱為外部效益,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被稱為外部成本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養蜂人的到來增加了果園的產量,反過來果園的擴大又會增加養蜂人的收益。這就是正外部效應。一個工廠污染了水源,對下游的居民和河中的魚類造成了損害。這就是負外部效應。
2、答案: B
解析:
外部效應:某個經濟主體的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不表現在其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會給其他的經濟主體帶來好處或者壞處。故本題選B。
本題相關知識點:
滯脹:在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與高通貨膨脹、失業以及不景氣并存的經濟現象。
信息不對稱: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資料不同。一般而言,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關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況也可能存在。
經濟危機: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3、答案: AD
解析:
宏觀調控包括直接調控和間接調控兩種方法。直接調控是國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直接對每個微觀經濟單位而不通過市場機制來進行的宏觀調控;間接調控是國家用經濟手段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的宏觀調控。宏觀經濟調控手段主要有計劃手段、經濟調控手段和經濟杠桿、法律調控手段和行政調控手段。該省通過出臺相關條例來調節糾纏游客購物這種行為,屬于采用法律手段進行間接調控。故正確答案為A、D項。
4、答案: B
解析:
物以稀為貴的原意是事物因稀少而顯得珍貴。在經濟學中指的是商品數量少使價格上漲,也就是供求關系影響商品價格。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D
解析: 中國和東盟成員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有限,經濟增長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度高,全球經濟的變動會對其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是為了應對經濟全球化中的負面影響,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看過“上海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