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及答案
青海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一
C、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D、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2、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了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個有利于”標準,是指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 )。
A、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C、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民主政治,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3、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的,改革的核心問題是( )。
A、國有企業的產權問題
B、所有制問題和分配問題
C、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問題
D、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問題
4、( 不定項選擇 )鄧小平同志指出,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是()。
A、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B、是否有利于改革開放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E、是否有利于祖國的統一大業
5、鄧小平《 》的著名講話,實際上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它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
A、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青海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鄧小平同志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的論斷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A
解析:
“三個有利于”指: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年初由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提出,被視為人們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斷標準
3、答案: C
解析: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就一直朝著市場化的方向邁進,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核心問題。所以正確答案為C項。
4、答案: ACD
解析:
鄧小平同志把“三個有利于”作為判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內在地蘊涵著實踐標準、生產力標準和價值標準的統一。這三個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CD
5、答案: B
解析:
本題選 B。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鄧小平全會前夕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次講話實際上成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本題相關知識點:
1、“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命題是鄧小平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明確提出的。
2、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斷,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長期思索的理論概括和思想總結。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1978年5月11日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該文引發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這一討論得到鄧小平、李先念等的支持,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準備了思想條件。
青海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二
1、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這段話表明人的意識具有( )。
A、客觀性
B、能動性
C、對象性
D、任意性
2、西方流傳的《帝國亡于鐵釘》一書中有一道民謠寫到:鐵釘缺,馬蹄裂;馬蹄裂,戰馬蹶;戰馬蹶,騎士跌;騎士跌,軍團削;軍團削,戰士折;戰士折,帝國滅。馬蹄鐵上一個釘子的脫落和丟失,本是初始條件下的十分微小的事物,是一個細節。我們誰也不會誤解為一個馬蹄上的鐵釘的脫落會使一個帝國滅亡,但我們可以認定,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細節,其長期的、持續的、連鎖的、未來的效應卻事關一個帝國的存亡。
這段文字說明的是( )。
A、細節的放大效應
B、細節的預測功能
C、成大事者不是不拘小節
D、質量效應
3、2010年7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我國堅持走低碳之路,主要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 )。
A、核心
B、第一要義
C、根本方法
D、基本要求
4、科學的性質決定了科學有以下主要特點
A、階級性
B、實踐性
C、客觀真理性
D、理論系統性
5、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是( )發展水平。
A、政治
B、科學
C、文化
D、生產力
青海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題干中的“心”指的是人的意識,“使”表示能動。意思是只要心無旁騖,即便擊鼓等嘈雜也無法讓人注意。它強調了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量變引起質變,細節有時也會關系成敗。B、C、D項與題干不符,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D
解析: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上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堅持走低碳之路,本質是堅持全面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BCD
解析:
(1)客觀真理性。任何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之所以能夠稱之為科學,就因為它們都具有客觀真理性,這是科學的一個最根本特征。
(2)社會實踐性。任何科學都具有社會實踐性。所謂社會實踐性是指,凡科學都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被社會實踐所檢驗、并指導社會實踐、服務于社會實踐。
(3)理論系統性??茖W,尤其是近代科學都是以科學概念、科學理論等邏輯地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這是發展了的科學即近、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特征。
(4)動態發展性??茖W作為認識的結果,是時間的函數,是發展著的知識體系。
一般而言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不具有階級性,故本題選BCD。
5、答案: D
解析:
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綜合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政治法律制度、科學文化發展水平和道德風尚都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而生產力發展水平則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標準。故正確答案為D。
看過“青海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