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
黑龍江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一
C、法律不強人所難:只要人能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D、法的發展在于社會本身:法只要以社會為基礎,就可以脫離法學而存在
2、《刑法》規定,個人貪污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對犯罪人( )。
A、可以減輕處罰或免予刑事處罰
B、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C、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D、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3、某甲17周歲,已參加工作,有固定收入,某日因某甲在街上尋釁滋事,將某乙打傷,某乙要求賠償醫藥費,對此下列表述哪些不正確?( )
A、某甲的父母必須承擔賠償醫藥費的義務
B、某甲的父母無須承擔賠償醫藥費的義務
C、某甲的父母可以選擇是否替某甲賠償醫藥費
D、某甲的父母如賠償了醫藥費,則對某甲有追償權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我國行政法法律淵源的是( )。
A、國際條約
B、司法判例
C、行政法規
D、部門規章
5、甲乙兩家是鄰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處種有一棵大樹。每逢刮大風,風便會將這棵樹的一些大樹枝刮落到乙家房屋上。乙擔心會損壞房屋,多次找甲協商,要求甲將樹枝砍去一些,被甲拒絕。某日,暴風雨即將來臨,乙再次找甲協商卻沒找到,情急之下自己砍去了一些伸到自家房屋上的樹枝。甲回家后要求乙賠償500元,乙不同意,甲將乙起訴至法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狂風暴雨即將來臨,乙砍掉一些樹枝來避免自己房屋的損害屬于緊急避險,因而乙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B、乙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對甲財產權利的侵害,因為乙為自己的利益未經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樹枝,因此,乙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C、雖然這棵樹屬于甲,但因伸到了乙的房頂,這棵樹在乙房屋界內的部分應當屬于乙,因此,乙砍掉那些樹枝是合法的,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D、乙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對甲財產權利的侵害,因為乙為自己的利益未經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樹枝。但是乙在砍之前有意愿但無法告知甲,因此可免其部分責任
黑龍江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A項,“不知自己之權利,即不知法律”強調法律和權利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面,權利是被法律所規定的,故權利人擁有權利是一個法律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權利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不行使權利,則權利只是紙面上的,是虛幻的,于是,權利人所擁有的權利成為了一個事實問題。因此A項對應準確。B項,“緊急時無法律”強調的是人們在緊急狀態下采取緊急避險行為,可以不受法律處罰。C項,“法律不強人所難”強調的是,根據法律規定,人對不能預見的事項不承擔過錯責任。D項,“法的發展在于社會本身”強調的是,法以社會為基礎,是社會的產物,但這并非意味著法可以脫離法學而存在。B、C、D項對應均錯誤,故選A。
2、答案: A
解析:
《刑法》第383條第1款第3項規定:“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A
解析: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是監護人,同時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題中甲17周歲,已參加工作,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據此,答案為A。
4、答案: B
解析:
行政法的法律淵源包括:
1、憲法。比如:國務院的職權,地方政府的職權。
2、法律。全國人大及全國人大會制定的一般法律和基本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地方政府規章。
6、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7、國際條約、慣例。
故正確答案為B,司法判例不是行政法的法律淵源。
5、答案: A
解析:
甲的行為構成了對乙相鄰權的侵犯。在危及乙財產安全的緊急情況下,乙可以根據緊急避險的規定砍掉樹枝。因此A項正確,B、D項錯誤;C項說法有誤,樹木及樹枝的所有權始終是屬于甲的。故正確答案為A。
本題相關知識點: 民法通則第129條,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民通意見第156條: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采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
黑龍江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二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我國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權利,其選舉權是指( )。
A、公民選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權利
B、公民選舉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
C、公民選舉本單位人民代表的權利
D、公民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權利
2、國家對超標準排放污水的單位收取排污費,屬于( )。
A、行政征購
B、行政處罰
C、行政征用
D、行政征收
3、下列關于行政處罰中“一事不再罰原則”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針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能進行多次行政處罰
B、針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能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罰款
C、針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能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政機關處罰
D、針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能依據同一法律規范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處罰
4、下列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說法錯誤的是(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權組織形式
B、國家的一切權力由人民代表行使
C、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人民代表大會對人民負責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5年
5、行政處罰的一般原則包括( )。
A、行政處罰救濟原則
B、公正公開原則
C、過罰相當原則
D、處罰法定原則
黑龍江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選舉權是指我國公民依照法律規定享有參加選舉全國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的各項活動的權利,包括參加提名代表候選人,參加討論、醞釀、協商代表候選人名單,參加投票選舉等。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D
解析: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機關或者法定授權的組織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無償收取一定財物的行政行為。行政征收須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負有行政法上的繳納義務為前提、其實質是國家以強制方式無償取得管理相對人一定財產所有權。行政征收的主要內容有稅收征收、資源費征收、建設資金征收、 排污費征收、行政規費征收及其他法定征收。故本題選D。
3、答案: B
解析: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一事不再罰”的核心是“不再罰款”。當同一違法行為觸犯兩個以上法律規范時,行政機關可以分別依據不同的法律規范實施處罰,也就是說行為人的一個行為,同時違反了兩個以上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但如果處罰是罰款則只能罰一次,另一次處罰可以是依法吊銷許可證、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產等,只是不能再罰款。
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B
解析:
《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代表大會”,而非“人民代表”,是組織而非個人,B表述錯誤,A、C、D說法均正確。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ABCD
解析:
行政處罰救濟原則要求對被處罰的相對人提供相應的救濟途徑,以保護其合法權利;《行政處罰法》第4條規定:“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序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分別體現了公正公開原則、處罰相當原則;處罰法定原則,即行政處罰的設定權、處罰主體、被處罰的行為以及處罰種類、內容和程序等都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予以確定。行政處罰法第3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并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故正確答案為A、B、C、D。
看過“黑龍江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