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
北京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一
C、在途貨物的風險除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后即轉移給買受人
D、在由于標的存在質量瑕疵,買受人拒絕受領的情況下,風險轉移給買受人
2、林某不服縣農業局的行政處罰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過程中,農業局撤銷了原處罰決定,林某遂向法院申請撤訴,法院裁定準予撤訴。一周后,農業局又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了與原處罰決定相同的決定。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林某可以撤回撤訴申請,請求法院恢復審理
B、林某可以對法院準予撤訴裁定提出上訴
C、林某可以請求法院撤銷準予撤訴的裁定,申請再審
D、林某可以對農業局新的處罰決定提起訴訟
3、某市人民政府作出有關規范該市食品產業生產秩序的決定,這一行為屬于( )。
A、行政立法行為
B、抽象行政行為
C、具體行政行為
D、行政許可行為
4、根據國際法規則和習慣,一國船舶在另一國領海內享有“無害通過權”。下列關于“無害通過權”的表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通過另一國領海必須是無害的,即不損害沿岸國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也不違反國際規則
B、在通過另一國領海時,應當遵守沿岸國的有關法令,如海關、移民、航行安全、環境保護等事項的法律規章
C、事先必須通知沿岸國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等相關部門,并辦理相關通行手續
D、一般情況下,船舶通過另一國領海時必須是持續不停地迅速進行,中途不得停泊
5、下列反分裂國家法中關于“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無須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B、由中共中央決定和組織實施
C、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和組織實施
D、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和組織實施
北京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條: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D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制定準許原告撤訴后,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準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的,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準予撤銷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可知,林某不可以再向法院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起訴訟,但可以向法院申請再審,撤銷原裁定。本題中林某的撤訴申請已經發生效力,法院已經裁定準予撤訴,不能再撤回起訴,故排除選項A。可以上訴的裁定包括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管轄權異議的裁定,可知選項B錯誤,排除;從題干可看出,法院準予撤訴的裁定并沒有錯誤,林某不能請求法院撤銷準予撤訴的裁定,申請再審、而林某對農業局又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了與原處罰決定相同的新的決定,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故選D。
3、答案: AB
解析:
行政立法行為:指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帶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行為。它所形成的法律關系是以行政機關為一方,以不確定的行政相對方為另一方。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制定發布普遍性行為規則的行為。它包括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制定發布針對不特定對象、具有反復適用性和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行政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以及這些組織中的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分為:(1)行政處罰。(2)行政檢查。(3)行政許可。(4)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許可行為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人的申請,通過頒發許可證或執照等形式,依法賦予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或者實施某種行為的權利或資格的行政行為。
本題中出臺相關規范決定屬于A、B項提到的行政立法、抽象行政行為。故正確答案為A、B。
4、答案: C
解析:
外國船舶在異國領海享有“無害通過權”的條件是:①通過領海必須是無害的;②在通過一國領海時,應當遵守沿岸國的有關法令,如關于海關、財政、移民、衛生、航行安全等法律規章;③除例外情況外,通過領海必須是持續不停地迅速進行,中途不得停泊。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D
解析:
《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依照前款規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和組織實施,并及時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因此本題選D。
北京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二
1、我國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是( )。
A、前者是后者的依據和前提,后者體現前者的性質和要求
B、前者指國家性質,后者指國家機構
C、前者是國體,后者是政體
D、前者是國家性質,后者是政治制度
2、在下列人群中,行為人不負刑事責任的是( )。
A、無辨認能力或者無控制能力的人
B、 醉酒的人
C、未滿16周歲的人
D、又聾又啞的人
E、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兒童
3、根據法律關系產生的依據、執行的職能和實現規范的內容不同,法律關系可以分為( )。
A、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
B、第一性法律關系和第二性法律關系
C、平權型法律關系和隸屬型法律關系
D、調整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
4、(不定項選擇)因為擔心海鹽受污染及“服用碘鹽預防核輻射”等傳言的影響,我國一些地方出現了“搶鹽潮”。2011年3月16日,上海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食鹽市場供應工作。會議要求必須加強市場監管,嚴格執法,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上述材料說明在市場經濟的法律保障中,需要用法律規范( )。
A、各類法律服務中介機構
B、市場主體行為
C、非理性消費行為
D、政府主導的食品定價機制
5、偽證罪是一種很古老的罪名,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下面各項不屬于偽證罪的是( )。
A、案發時王某并不在現場,但是為了報復李某,他聲稱看到了李某作案
B、張某作為案件的翻譯人,故意將有關證據進行錯誤翻譯,以陷害王某
C、李某在庭審記錄時,為了減輕王某的罪責,故意將王某的供述進行刪改
D、王某慌稱不是自己自愿殺人的,而是李某逼著自己殺害被害人的
北京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ACD
解析: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從本質上來看前者是國體,后者是政體,前者是后者的依據和前提,后者體現前者的性質和要求。B項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機構錯誤,人民代表大會才是國家機構。故選ACD。
2、答案: AE
解析: 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指行為人沒有刑法意義上的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包括兩類:一類是不滿14周歲的人;一類是行為時因精神病而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所以選AE
3、答案: D
解析: 法律關系的分類:(一)按照法律關系產生的依據、執行的職能和實現規范的內容不同,法律關系可以分為調整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二)按法律主體在法律關系中的地位——縱向(隸屬)的法律關系和橫向(平權)的法律關系。(三)按照法律主體的多少和權利義務是否一致為根據——單向(單務)法律關系、雙向(雙邊)法律關系和多向(多邊)法律關系。(四)按照相關的法律關系作用和地位不同法律關系可分為:第一性法律關系(主法律關系)和第二性法律關系(從法律關系)。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4、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干中的上海是針對食鹽市場供應工作要求加強市場監管,嚴格執法,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可知主要是用法律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故正確答案為B。
老師點睛: 此題為上海的真題,為不定項選擇題。
5、答案: D
解析: 偽證罪有著特定的主體,即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員、選項A、B、C均為偽證罪之主體,也符合偽證罪的定義,但是D選項中,王某為犯罪人,不屬于偽證罪之主體,因此,不符合偽證罪的定義,所以選擇D選項。
看過“北京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