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公務員考試常識強化題帶答案
陜西公務員考試常識強化題(一)
②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
③在國際關系上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④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蘇聯之間也形成了某種均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為()
A.熱帶雨林氣候和薩瓦納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和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D.薩瓦納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4.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入“滯脹時期”,其含義理解正確的是()
A.生產發展滯緩,通貨膨脹嚴重,失業人數大增
B.生產停止發展,通貨膨脹不斷發展
C.生產的停滯導致通貨膨脹不斷發展
D.通貨膨脹激化了社會矛盾,造成了生產停滯
5.一輛客車夜晚行駛在公路上,發現油箱泄漏,車廂里充滿了汽油的氣味,這時應該采取的應急措施是()
A.灑水降溫減少汽油蒸氣
B.開燈查找漏油部位
C.讓車內的人集中到車廂后部
D.打開所有車窗,嚴禁一切煙火,疏散乘客
6.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為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所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工作方針
B.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
C.提出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方針
D.以提高糧棉產量為發展農業生產的重點
7.唐中期以后推行兩稅法,明朝推行一條鞭法,清朝則推行地丁銀制度。這三種賦稅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產關系的演變趨勢是()
A.封建政府的財政危機逐步得到解決
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
C.封建政府對農民的剝削日趨減輕
D.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8.一條鞭法不同于兩稅法的最具歷史意義的特點是()
A.廢除人頭稅 B.以田畝數計征
C.賦稅折銀征收 D.按照資產交納
9.海溝是海洋底狹窄的,往往成弧形的盆地,其寬為50~60海里,長可達()海里。()
A.200 B.500 C.10 000 D.10 00
10.海溝是海洋中最深地段即深度從6 000米至11 000米的地段。其面積等于()的面積,約為整個海洋的1.8%,地球表面的1.3%。
A.半個歐洲 B.一個歐洲 C.一個半歐洲 D.兩個歐洲
11.大于1 500米的深處水溫不超過(),個別地區可為零下溫度。()
A.2℃ B.5℃ C.1℃ D.3℃
12.表層水最高溫度帶大約位于北緯()之間,原因在于南半球水量比北半球多得多,所以南半球吸收太陽能使水的溫度提高得較小。()
A.2°~5° B.5°~10° C.10°~15° D.15°~20°
13.陽光穿透海水的深度是()米左右。()
A.2 000 B.5 000 C.3 000 D.1 000
14.海的藍色是()的結果,對應于藍色光譜段的短波光輻射比長波光輻射更好地被水分子散射 ()
A.水的顏色 B.鹽的散射 C.天空的顏色 D.太陽散射
15.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
A.不惜一切代價,滿足當代人的生存需求
B.省吃儉用,給后代生存發展打下基礎
C.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D.人類的生存發展不應以降低環境質量為代價
16.關于我國環境污染現狀的敘述,正確的有()
A.城市環境污染的重點僅指大氣污染
B.全國少數城市噪聲超標
C.河流、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D.廣大農村水質良好
17.針對環境問題,我國政府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是()
A.防治環境污染 B.維持生態平衡
C.環境保護 D.綜合治理工業污染
18.下列屬于當前全球突出的環境問題的是()
A.噪聲污染和水土流失 B.臭氧層破壞和地震頻繁發生
C.水體污染和湖面縮小 D.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銳減
19.下列環境問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B.各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是相同的
C.環境問題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D.解決酸雨、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必須進行國際合作
20.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
A.經濟持續發展 B.農業持續發展
C.生態持續發展 D.社會持續發展
陜西公務員考試常識強化題答案
1.B 2.A 3.A 4.A 5.D 6.B 7.D 8.A 9.D 10.A
11.D 12.B 13.D 14.D 15.D 16.C 17.C 18.D 19.B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