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考試常識習題及答案解析
上海公務員考試常識習題(一)
B.甲乙根據《合同法》訂立抵押合同
C.甲年滿10周歲時向乙購買了價值1000元的自行車
D.甲與乙約定選擇法院管轄
3.某企業非法集資,被處以資金凍結,這是屬于( )。
A.財產罰 B.行政強制措施
C.申誡罰 D.能力罰
4.我國公民從( )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A.年滿18歲起 B.年滿16歲起
C.年滿10歲起 D.出生時起
5.上級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如何處理?( )
A.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準后變通執行
B.停止執行,并自行制定適合本地區的決議等
C.提請該上級國家機關重新制定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決議等
D.報請國務院決定
6.確定政府職能的主要依據是( )。
A.行政權力 B.行政領導人的意圖
C.政府任務實施計劃的需要 D.國家和社會發展
7.政府機構的精簡程度由( )直接決定。
A.國家政治體制 B.國家的社會制度
C.行政權力結構的合理與否 D.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8.甲在遺書中寫道:“老伴早逝,大兒前年又不幸去世,兒媳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困難,好在二兒子大學已畢業,讓我稍微寬心。我死之后,名下的全部遺產由大兒媳及其兩個孩子繼承。”甲在其后簽名并注明日期。該遺囑效力如何?( )
A.取消了二兒子繼承權,應無效 B.沒有見證人見證,應無效
C.沒有經公證,應無效 D.符合繼承法規定,應有效
9.我國進行價格改革的目標是( )。
A.保持物價穩定,抑制通貨膨脹
B.建立計劃定價與市場定價相結合的價格形成機制
C.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形成機制
D.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防止經濟過熱
10.能夠以稅率調節國民經濟的稅種是( )。
A.地方稅 B.中央稅
C.中央與地方共享稅 D.中央稅和地方稅
上海公務員考試常識習題答案
1.D【解析】根據現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如果發現行政法規和規章與憲法、法律相抵觸,可以不予適用。
2.C【解析】依民法規定,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為生效的要件之一,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系限制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所實施的與其年齡、智力、精神狀態不相適應的行為是無效的。因此C中的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不能構成法律關系。
3.B【解析】財產罰是特定的行政機關或法定的其他組織強迫違法者交納一定數額的金錢或一定數量的物品,或者限制、剝奪其某種財產權的處罰。其種類有罰款、沒收。申誡罰,亦稱精神罰或影響聲譽罰,是行政機關向違法者發出警戒,申明其有違法行為,通過對其名譽、信譽等施加影響,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違法的。處罰形式。行為罰,亦稱能力罰,是限制或剝奪行政違法者某些特定行為能力或資格的處罰。其種類有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執照。行政強制是行政主體為實現行政目的,對相對人的財產、身體及自由等予以強制而采取的措施。行政強制措施包括行政強制執行、即時強制、行政調查中的強制,對財產的當場查封、扣押和凍結是即時強制的一種。
4.D【解析】我國《民法通則》第9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因此D正確。注意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5.A【解析】《民族區域自治法》第20條規定:“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政者停止執行;該上級國家機關應當在收到報告之日起六十日內給予答復。”
6.D【解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府職能的內容也隨著歷史和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不同時期的形勢的變化而變化。
7.C【解析】行政機構的精簡程度與政府行政權力結構的合理與否有直接的關系,并由其直接決定,因此C符合題意。若題干要求為“根本決定”,考生則要選擇與生產力、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系的選項。
8.D【解析】甲的遺書應為自書遺囑,自書遺囑無須見證人,故B選項錯誤。甲的二兒子已經成年且大學畢業,甲的遺囑不存在不保留沒有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繼承份額問題,故A選項錯誤。自書遺囑沒有公證不影響其效力,故C選項錯誤。故本題正確選項為D。
9.C【解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之一即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價格改革一是要改革歷史遺留的既不反映價值也不反映供求的價格體系;二是要改革不合理的價格管理體制,目標是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故選C。
10.B【解析】能夠以稅率調節國民經濟的稅種必須是中央稅,稅收收入應歸中央所有。
上海公務員考試常識習題(二)
1.以下關于“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節儉關系到事業的成敗 B.是培養高尚品德的重要內容
C.是一種美德 D.節儉關系到個人的道德問題
2.構成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基本環節有( )。
A.生產 B.流通 C.交換 D.消費
3.作為宏觀經濟調控手段,計劃手段( )。
A.既是一種行政手段,又是一種經濟手段,還是一種法律手段
B.要體現出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C.具有客觀性、戰略性和政策性等特點
D.由國家權力機關批準通過,指令性計劃具有約束力
4.根據公務員定期考核結果而分出的等次包括( )。
A.優秀 B.良好 C.稱職 D.不稱職
5.下列案件中屬于共同地域管轄的有( )。
A.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B.因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而提起訴訟的案件
C.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并且不動產所在地跨連兩個人民法院轄區
D.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6.犯罪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的有( )。
A.非法拘禁罪 B.刑訊逼供罪
C.非法搜查罪 D.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
7.在民法中,平等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當事人( )。
A.地位平等 B.意思自由
C.平等協商 D.等價有償
8.行政訴訟案件移送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
A.移送法院已受理此案 B.案件不屬于移送法院管轄
C.接受移送的法院對該案有管轄權D.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9.在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中,各民主黨派( )。
A.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黨 B.是無產階級政黨
C.是執政黨 D.是參政黨
10.公文質量在思想內容上應該做到( )。
A.政策性強 B.時限性強
C.科學性強 D.針對性強
11.公務員的申訴( )。
A.可向行政機關提出 B.可向法院提出
C.屬內部行政行為 D.只能向行政機關提出
12.聘用合同按期限可分為( )。
A.3年(含)以下期限的合同為短期合同
B.3年(不含)以上期限的合同為中期合同
C.至工作人員退休的合同為長期合同
D.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合同為項目合同
13.團結互助作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良傳統,是( )。
A.立身之本、立國之基 B.社會主義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C.國家統一民族強盛的重要條件D.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力杠桿
14.下列句子充分體現“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含義的是( )。
A.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之根B.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勤儉興邦,奢侈亡國 D.儉以養德,尚儉戒奢
15.在我國,引起公務員法律關系消滅的主要原因有( )。
A.辭職 B.辭退 C.撤職 D.退休
上海公務員考試常識習題答案
1.ABCD【解析】略。
2.ACD【解析】物質資料的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其中,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分配和交換是中間環節。四個環節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
3.ABCD【解析】略。
4.ACD【解析】根據《公務員法》第36條規定:定期考核結果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等次。
5.ABC【解析】《行政訴訟法》對下述情況有共同管轄的規定:(1)經過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決定的,既可以由最初做出具休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由行政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訴訟,既可以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行政訴訟法》第19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不動產所在地跨連兩個人民法院轄區,就會產生共同管轄問題。
6.BD【解析】刑訊逼供罪的主體是司法工作人員,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7.AC【解析】意思自由是自愿原則的內容,等價有償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兩者都不屬于平等原則的內容。
8.ABC【解析】本題考查移送管轄成立的條件。行政訴訟案件移送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移送的法院已經受理了該案; (2)移送法院發現對已經受理的案件沒有管轄權; (3)接受移送的法院對該案有管轄權,即選項A、B、C符合以上內容。而選項D未涉及,故不選。
9.AD【解析】各民主黨派是分別與一部分社會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階層相聯系的社會主義政黨,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無產階級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是共產黨的友黨,不是執政黨,也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所以 BC不能選。
10.ACD【解析】公文質量主要體現在公文的思想內容與文字表達兩個方面。在思想內容方面,應該政策性強、針對性強、科學性強; 在文字表達方面,應該結構嚴謹、語言精當、行文規范。
11.CD【解析】公務員的申訴是因不服對本人的人事處理決定而提起的,屬內部行政行為,只能向行政機關提出,不屬于行政訴訟范圍。
12.ABCD【解析】略。
13.BC【解析】勞動是立身之本、立國之基,故A表述錯誤; 科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力杠桿,故D選項也不正確。本題正確答案為BC。
14.ACD【解析】B項未提到艱苦奮斗,故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ACD。
15.ABD【解析】導致公務員法律關系消滅的原因有法定原因和事實原因兩種:(1)法定原因,包括開除公職、辭職、辭退、退休、離休和判處刑罰6種。(2)事實原因,包括死亡、喪失國籍。從以上內容可知,選項A、B、D符合題意。
上海公務員考試常識習題及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