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務員常識判斷專練題附答案
安徽公務員常識判斷專練題(一)
C.已有的認識影響感覺活動
D.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基礎
2、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的定義是通過:
A. 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界定的
B. 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界定的
C.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界定的
D. 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界定的
3、古語說:“長堤潰蟻穴,君子慎其微。”面對消極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漸,避免出現類似蟻穴潰堤的現象。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
A.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B.原因的作用會引起結果
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4、魯迅說“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神思,所謂‘天馬行空’地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卻是三只眼、長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體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們頭腦中的鬼神觀念就是( )。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來的
B.人腦中主觀自生的
C.人腦對客觀世界的歪曲反映
D.可以從人世間找到它的原型
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 17世紀美國哲學
C. 18世紀法國哲學
D.德國古典哲學
安徽公務員常識判斷專練題答案
1.D。同一棵大樹,在不同人眼里所表現的價值不一樣,這就體現了人的認識能動性。大樹在木匠畫家,植物學家的認識過程中已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他們對事物的感覺也就變得不一樣,這正好體現了人的感覺受理性指導,已有的認識影響感覺活動。D項說法錯誤。故選D。
2.A。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物質觀。
“物質”范疇是唯物主義哲學關于世界的本原和統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一塊基石。
首先,哲學上講的物質與日常生活中講的物質不同,它具有最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是所有物質形態(tài)的共性,即客觀實在性。
哲學上的物質范疇和自然科學的物質范疇的關系:前者是對一切具體物質形態(tài)的共同本質的抽象概括,是共性(普遍性),有絕對性;后者則只反映自然界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結構和屬性,是個性(特殊性),有相對性,是對前者的豐富和證明。
其次,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集中體現在列寧關于“物質”的經典性定義中:“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列寧給物質下定義的方法論原則和出發(fā)點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界定物質概念,從而把物質定義與唯物主義科學地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統一起來,徹底地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原則。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3.A。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也就是說量變與質變相互聯系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體現了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故選A。
4.ACD。A、D兩項關于鬼神的觀念是一種認識,認識來源于客觀實踐,又是人腦的機能。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包括鬼神觀念在內的所有宗教思想都是人腦對客觀世界虛幻的歪曲的反映,但這種反映也有其階級壓迫、自然現象等客觀的根據,而并不是人腦自生的。故選ACD。
5.D。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的問題,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有一個比較公認的看法,即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在理論上,它拋棄了黑格爾唯心主義體系,批判地吸取了它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拋棄了費爾巴哈哲學中形而上學和宗教的、倫理的唯心主義雜質,批判地吸取了它的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故選D。
安徽公務員常識判斷專練題(二)
1. 關于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社會主義事業(yè)受到嚴重挫折
B. 標志著雅爾塔體系的解體
C. 俄羅斯不再是世界政治舞臺中重要的一極
D. 對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2. 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
A. 實行真正的不結盟放在首位
B. 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C. 對國際問題采取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放在首位
D. 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3. 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chuàng)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是( )。
A.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B. 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如何建設社會主義
C.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D. 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
4. 實現“一國兩制”的前提和核心是( )。
A. 港、澳、臺享有高度自治權
B. 港、澳、臺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
C. 中國堅持社會主義
D. 國家的主權統一于中華人民共和國
5. 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指出,貫徹“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于( )。
A.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 堅持改革開放 D. 堅持執(zhí)政為民
安徽公務員常識判斷專練題答案
1. C
2. B
3. A
4. D
5. D
安徽公務員常識判斷專練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