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常識判斷練習題含答案
福建公務員常識判斷練習題(一)
C. 人的自然屬性決定人的本質
D. 人的物質欲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2、真理和謬誤的區別在于( )。
A. 真理是對外部世界的反映,謬誤是主觀自生的
B. 真理是對事物的正確反映,謬誤是對事物的歪曲反映
C. 真理是絕對的,謬誤是相對的
D. 真理是不變的,謬誤是可變的
3、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迪拉克預言反物質存在以來,反物質的研究一直是科學界的熱門課題,1996年歐洲物理實驗室發現并生成了反物質,1998年中美科學家合作在宇宙中尋反物質,并發現了反質子。從哲學上看,反物質的研究、發現進一步說明( )。
A.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 人們能夠創造和認識物質
D.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4、資本循環與資本周轉的關系是( )。
A. 二者是同一概念的兩個不同的詞語
B. 資本周轉是指不斷重復、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
C. 資本循環旨在考查資本運動的連續性,揭示價值增殖是怎樣在產業資本的循環運動中發生和實現的;資本周轉旨在考查資本運動的速度,揭示資本周轉快慢對剩余價值產生的影響
D. 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的劃分是研究資本循環必須進行的劃分,研究資本周轉不必進行這一劃分
5、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是( )。
A. 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性
B. 只承認自然界的物質性,否認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C. 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解釋世界
D. 用力學解釋一切運動
福建公務員常識判斷練習題答案
1.“民以食為天”,說明只有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才能從事其他的一切活動,所以選項A正確,選項B、C、D觀點錯誤,因為歷史的基礎是物質生活生產方式,決定人的本質的是社會關系,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故選A。
2.人的認識有真理,也有謬誤。謬誤是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謬誤是相對立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真理和謬誤的根本區別是與客觀實際是否相符合、相一致。凡是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相一致的認識,就是真理。凡是與客觀實際相違背、不一致的認識,就是謬誤。故選B。
3.從哲學上看,反物質的研究、發現進一步說明了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故選AD。
4.B、C兩項正確地闡釋了資本循環與資本周轉的區別與聯系,由此可知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據此,B、C兩項正確,A項錯誤。D項之所以錯誤,是因為研究資本周轉必須進行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的劃分。顯然,固定資本的比重愈大,資本周轉愈慢;流動資本的比重愈大,資本周轉愈快。
5.BCD。近代形而上學存在著三大局限:其一,機械性;其二,形而上學性;其三,不徹底性(唯心史觀)。其中,D項講的就是機械性;C項講的是形而上學性;B項講的是不徹底性(唯心史觀)。據此,BCD是應選項。A項之所以錯誤,是因為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性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福建公務員常識判斷練習題(二)
1、我國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這樣做的哲學依據是( )。
A. 榮辱觀決定世界觀
B. 榮辱觀是人們想問題、辦事情的根本出發點
C. 改造客觀世界是改造主觀世界的基礎
D. 正確的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活動起促進的作用
2、下列關于人類和環境的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有( )。
A.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反作用在逐漸減小
B.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程度在不斷加深
C.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量在不斷擴大
D.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利用自然的范圍在不斷擴大
3、“圇”“髁”一個個十分生冷的字,通過互聯網竟然能在一夜之間火得燙手。雖然其在網絡上的含義與其原來的含義相差甚遠,但因為表達起來方便、形象,深得網友熱捧,但同時,網絡生僻字的不規范使用也引起了一部分網友的擔憂。下列觀點與這一社會現象所蘊涵的哲學原理相同的是( )。
A. 亂生于治,怯生于勇
B.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C.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D. 騏驥長于日行千里,雄雞長于報曉司晨
4、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范疇是( )。
A. 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
B. 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
C. 客觀實在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
D. 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像、反映
5、“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哲學寓意有( )。
A. 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B. 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
C.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尊重客觀條件
D.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福建公務員常識判斷練習題答案
1.本題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為背景考查對價值觀的理解。榮辱觀屬于價值觀,A項顛倒了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系;人們想問題、辦事情的根本出發點是一切從實際出發,B項錯誤;題干中沒有涉及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關系,C項與題意不符。
2.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已遍及全球,其強度也大大超過以前。人類改造自然的程度在不斷加深,與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量和利用自然的范圍都在不斷擴大,與此同時,自然界對人類社會的反作用也顯著增長。故選BCD。
3.題干中提到的生僻字使用固然方便、形象,但是也可能產生一些不好的后果,這說明我們想問題看事物既要看到其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其不好的一方面,即要一分為二看問題。同時這些字大行其道也和網友的追捧有關,這就要求我們行事要注意一個度,超出了這個“度”,事物可能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A、B兩項即說明事物一旦超出“度”,即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故本題選AB。
4.列寧在批判“原子非物質化”“物質消失了”的錯誤觀點時,給“物質”下了科學的經典性的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所以選擇ABD。
5.A項“意識第一性”觀點是錯誤的,D項觀點正確,但與題干無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體現了物質第一性。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故選BC。
福建公務員常識判斷練習題含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