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習題及答案
湖南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習題(一)
C. 人與勞動產品的關系
D. 勞動者與剝削者的關系
2、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是( )。
A. 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
B. 合理利用社會資源,避免資源浪費
C. 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D. 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
3、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 )。
A. 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統一
B. 科學、教育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C. 形成一、二、三產業的合理結構
D. 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4、構建和諧社會最關鍵和最基礎的環節是( )。
A. 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
B. 切實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
C. 逐步扭轉城鄉、地區發展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D. 推動生產力進一步發展
5、十七大報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生態文明觀的核心是從“人統治自然”發展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這說明( )。
A. 發揮主觀能動性應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B. 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C.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D. 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湖南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習題答案
1.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是解決人與自然關系的物質力量。從生產力的含義看,本題應該選A。
2.D。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是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資源和發展循環經濟。
3.ABC項講的都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話題,可以排除。十六大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寫入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強調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使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十七大將“生態文明”首次寫入報告,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
4.關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指出:提出逐步扭轉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的目標,就抓住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最關鍵和最基礎的環節。答案選C。
5.A。從“人統治自然”發展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主要反映了實踐的主觀能動性和自然規律之間的關系。唯物辯證法認為,人類的實踐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如果違背規律辦事,不僅會適得其反還會遭到規律的懲罰,釀成惡果。
湖南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習題(二)
1、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是( )。
A. 社會各階級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和諧社會
B.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和諧社會
C.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D. 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的和諧社會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 )。
A. 堅持黨的階級性
B. 堅持黨的先進性
C. 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D. 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綜觀全局,21世紀前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 )。
A. 有利時機
B. 重要契機
C. 重要戰略機遇期
D. 大好機遇
4、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是( )。
A. 地理環境
B. 人口
C.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D. 階級斗爭
5、主張思維能認識現實世界的有( )。
A. 所有唯心主義
B. 有些唯心主義
C. 所有唯物主義
D. 有些唯物主義
湖南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習題答案
1.C。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是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D。這是2003年胡錦濤“七一”講話的標準提法。堅持黨的階級性、先進性,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都不是黨的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人民利益,黨不追求任何特殊利益,而是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宗旨。
3.四個選項都有“機遇”的含義,但十六大、十七大報告上提到的都是“重要戰略機遇期”。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4.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故選C。
5.主張思維能認識現實世界的哲學流派屬于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相對立。哲學史上的所有唯物主義和有些唯心主義學派都主張這一觀點。只是有些唯心主義認為人類思維所認識的世界是人類意識的映象而已。故選BC。
湖南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