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公務員常識判斷模擬題帶答案
寧夏公務員常識判斷模擬題(一)
D.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2、黑格爾認為,實踐就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去“規定”和改造客觀世界。這一觀點否認了實踐的( )。
A. 客觀物質性
B. 無限上升性
C. 主觀能動性
D. 社會歷史性
3、“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民是歷史的‘劇中人’,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劇作者’”,這個觀點是( )。
A. 唯物史觀
B. 英雄史觀
C. 二元論歷史觀
D. 不可知論的觀點
4、舊唯物主義反映論的根本缺陷是( )。
A. 堅持先駁論
B. 堅持不可知論
C. 離開了社會實踐,沒有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
D. 認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識不可能來自經驗
5、真理沒有階級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因為( )。
A. 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B. 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
C. 任何真理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D. 真理與人的階級地位毫無關系
寧夏公務員常識判斷模擬題答案
1.辯證法認為世界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事物的內部矛盾是發展的根本動力。“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皆體現了辯證法思想。“天不變,道亦不變”是形而上學的思想。形而上學將世界看做是彼此孤立、不變、靜止的,或者把變化看做是某種外力作用而產生的量變。故選ABD。
2.實踐是人類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物質活動。實踐具有客觀現實性,其客觀性在于實踐的主體、客體以及實踐的手段、結果等。雖然說實踐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包含著目的、意志、情感和認識等主觀因素,但這些活動都體現在活動的具體方式之中,這種方式是主觀的,并且實踐活動要遵循現實經驗世界的客觀規律。由此可知,題干中的說法否認的是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故選A。
3.本題考核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人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創造者。是“劇作者”,而英雄人物在社會歷史發展中,只起影響作用,是歷史的“劇中人”。所B是正確的。
4.C。舊唯物主義反映論的根本缺陷是離開社會實踐,離開人的社會性和歷史發展,去考察認識問題,因而不了解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不了解主體對客體的能動作用。舊唯物主義反映論不了解辯證法,不能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這些也是舊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所在。
5.因為真理是客觀的,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以真理沒有階級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選B。
寧夏公務員常識判斷模擬題(二)
1、對馬克思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分析正確的是( )。
A. 未來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
B. 消滅階級差別,國家自行消亡
C. 實現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是未來社會的本質特征
D. 共產主義是以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為前提的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們黨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這表現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A. 深化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
B. 深化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C. 深化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D. 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3、古人云:“殷憂啟圣,多難興邦。”災難使黨經受考驗,更加偉大堅強;災難使人民經受考驗,更加團結愛國;災難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礪,更加堅韌不拔。“多難興邦”表明( )。
A. 矛盾雙方相互滲透、相互貫通
B. 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向對立面轉化
C. 量變是質變的必然結果
D. 看問題必須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4、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問世的是( )。
A.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發表
B. 《資本論》的發表
C.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 《實踐論》的發表
5、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從根本上說在于它( )。
A. 以世界的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
B. 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
C. 提供了普遍適用的客觀真理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寧夏公務員常識判斷模擬題答案
1.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設想是包括價值目標、科學體系、制度設計在內的三位一體的科學理論。其內容主要包括:未來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實現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是未來社會的本質特征;最根本的是生產力的充分發展;消滅階級差別,國家自行消亡;未來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是以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為前提的。所以ABCD是正確的。
2.ABC。
3.“多難興邦”談的是矛盾問題,沒有涉及量變質變,C項錯誤。故選ABD。
4.C。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
5.B。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就在于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在實踐中不斷檢驗真理并不斷發展真理,與時俱進,所以選B。A項是說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不合題意。B、C、D三項都是說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依據,但B項是根本依據,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
寧夏公務員常識判斷模擬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