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公務員常識判斷檢測題附答案解析
黑龍江公務員常識判斷檢測題(一)
2.有人認為:“被反映者是不依賴于反映者而存在的。”這種觀點屬于( )。
A.反映論 B.先驗論 C.經驗論 D.唯理論
3.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段話說明( )。
A.當社會形態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時必然會馬上滅亡
B.社會形態的更替需要經過一個過程
C.生產關系的產生和發展可以不受生產力決定
D.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時社會也可以正常發展
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辯證統一的基礎是( )。
A.社會實踐
B.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C.改革開放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5.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沒有學習過哲學,但仍然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一事實表明( )。
A.哲學對具體科學的研究沒有指導作用
B.只有當自然科學家的研究方法自覺或不自覺地與唯物主義或辯證法原理相一致的時候才能作出科學發現
C.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沒有指導作用
D.具體科學的研究不一定需要哲學的指導
黑龍江公務員常識判斷檢測題答案
1.【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A。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主要區域政策的演進可分為四個階段:以經濟特區為重心的沿海地區優先發展階段、以浦東開發為龍頭的沿江沿邊地區重點發展階段、以縮小區域差距為導向的西部大開發階段和以區域協調發展為導向的共同發展階段。沿海經濟特區的建設是實施改革開放的第一步,因此①應排在最前面,由此排除選項C、D。A項和B項的區別在于,②和③哪一個應在前。上海浦東的開發在20世紀90年代初,而西部大開發戰略是1999年9月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的,由此可以判斷正確答案是A。
2.【解析】該命題說明了客觀物質是獨立于主體之外的,因此是一種唯物主義反映論的觀點。因此,正確選項為A。
3.【解析】根據唯物史觀,每一種社會形態的滅亡,從根本上來看都是由于生產關系嚴重地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所造成的。如果舊的生產關系尚能允許生產力在一定范圍內發展,即使與生產力不完全符合,這種社會形態也不會滅亡。這充分地說明了社會形態的更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經歷一個發展過程。因此,正確選項為B。
4.【解析】2004年8月22日,在《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科學世界觀最鮮明的特征。”因此,正確答案為D。
5.【解析】本題題干給出的事實說明了自然科學同哲學的辯證關系。因此,正確選項為B。
黑龍江公務員常識判斷檢測題(二)
1.下列有關政務公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要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一切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
B.對人民群眾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規定時限內予以答復
C.要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寬辦事公開領域
D.創新政務公開方式,方便人民群眾通過互聯網辦事
2.科學發展觀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____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
A.政治社會 B.經濟社會 C.文化社會 D.精神社會
3.實現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下列各項不屬于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措施的是()。
A.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B.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C.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D.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4.新材料產業發展對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強國至關重要。以下對我國目前材料產業發展狀況表述不正確的是:
A.中國許多基礎原材料以及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
B.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裝備嚴重依賴于進口,關鍵技術受制于人
C.“中國制造”總體水平處在國際產業鏈高端
D.無論是推進大飛機、高速列車、電動汽車等重點工程,還是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重要產業,都面臨著一系列關鍵材料技術突破問題
5.關于法與社會相互關系的表述哪一項不成立( )
A.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法的性質與功能決定于社會,法與社會互相依賴、互為前提和基礎
B.為了實現法對社會的有效調整,必須使法律與其他的資源分配系統進行配合
C.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強調理性、正義和法律統治三者間的有機聯系
D.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種手段
黑龍江公務員常識判斷檢測題答案
1.【答案】A。解析:《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規定,要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倌息,都要向社會公開。故A項說法錯誤。
2.【答案】B。解析:科學發展觀中的五個統籌是指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3.D【解析】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措施包括:(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6)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7)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8)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D項不包括在其中,屬于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范疇。
4.【答案】C。解析:“中國制造”總體水平處在國際產業鏈低端。
5.【答案】A。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是社會的產物,因為:第一,社會性質決定著法律的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著法的本質。第二,社會是法的基礎。第三,制定認可法律的國家也以社會為基礎,國家權利以社會力量為基礎;同時還可以說,國家法以社會法為基礎,“紙上的法”以“活法”為基礎。故選項A錯誤。法對社會的調整主要表現為通過法律對社會有機體的疾病進行治療,運用法律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科技、道德、宗教等各方面的社會問題,由此實現法的價值,發揮法的功能。但是法不是萬能的,在某些社會關系領域,法律的控制不是惟一的手段,或者說不是最佳的手段。因此,為了有效地通過法律控制社會還必須使法律與其他的資源分配系統(宗教、道德、政策等)進行配合。正是通過與經濟、科技、文化和政治等社會領域,以及政策、宗教、道德等社會規范的互動,法律才得以改造世界,維護人權,由此直接影響國家的發展進程,從而實現全方位的社會和諧。故選項B正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以下特征: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義;③充滿活力;④誠信友愛;⑤安定有序;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法治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內在的高度統一性。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
確立實質法治,創新法律對社會的調整機制。其中所謂“實質法治”是指整個社會、個人和組織都要服從和遵守體現社會正義的理性法律統治。理性、社會正義和法律統治三者的有機聯系,構成新世紀新階段科學的法治精神內涵。故選項C正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在社會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城,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種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節約資源,加快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建立節約型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城市建設模式,力求建設節約型社會,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明顯成效。所以D項正確。綜上可知,A項符合題意。
黑龍江公務員常識判斷檢測題附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