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傳統文化與法治中國試題和答案(2)
二、單項選擇題 ( 每題 2 分,共 40 分 )
1. 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爭”的作用,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學說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陰陽家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 A )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
A.憲法 B.刑法 c.民法 D.經濟法
3. 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將每年(D)定為國家憲法日。
A.9月4日 B.10月4日 C.11月4日 D.12月4日
4. 在我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2年6月發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中,把人權的內容以“三大板塊”細分為( C )。
A.十項 B.十五項 C.二十項 D.三十項
5. “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予以保障”的規定出自于( D )。
A.《憲法》 B.《民法通則》 c.《刑事訴訟法》 D.《出版管理條例》
6. 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經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是( C )。
A.憲法 B.行政法規 C.法律 D.行政規章
7. 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級。下列各項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規的是( B )。
A.憲法 B.同級政府規章 C.法律 D.行政法規
8.“憑個人的智慧去治理國家,這是國家的禍患。”這句話是( A )說的。
A.老子 B.孔子 C.莊子 D.孟子
9.“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此觀點的提出入是( A )。
A.鄧小平 B.陳云 C.彭真 D.
10.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這是( B )提出的見解。
A.商鞅 B.張居正 C.王安石 D.王陽明
1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此話為( B )所云。
A.老子 B.孔子 c.莊子 D.孟子
12.“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此話是( B )說的。
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韓菲
13.“大凡人類對于一件事,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這是民主革命的先驅( A )說過的一句話。
A.孫中山 B.李大釗 C.陳獨秀 D.廖仲愷
1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是( C )的名言。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15.在我國傳統道德中,概括為“三達德”是指( D )。
A.仁義禮 B.禮智信 C.知仁禮 D.知仁勇
16.在道德規范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并成為區別不同道德類型顯著標志的最根本的行為準則的是( A )。
A.道德原則 B.道德規范 C.道德范疇 D.道德概念
17.在我國提倡的一系列職業道德規范中,屬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層次要求的是( C )。
A.誠實守信 B.奉獻社會 C.愛崗敬業 D.辦事公道
18.按照孔子所說,一個人如果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 A )
A.愚 B.絞 C.賊 D.狂
19.“道不同,不以為謀。”這句話出自( C )。
A.《詩·小雅·大東》 B.《荀子·正名》
C.《論語·述而》 D.《荀子·盡天下》
20.朋友關系在中國古代屬于“五倫”之一。在處理朋友關系時,古人講求的是( C )
A.義 B.序 C.信 D.別
三、多項選擇 ( 每題 3 分 , 共 45 分 )
1. 2000多年前,東方的( A )提出“奉法者強則國強”;而西方的( D )則提出“法治應當優于一人之治。”
A.韓非 B.商鞅 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
2. 下列部門法中,屬于私法的有( AD )。
A.繼承法 B.稅法 C.訴訟法 D.婚姻法
3. 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保障公民“四權”,也有人把這“四權”稱為新公民四權。該“四權”是指( AC )。
A.知情權與參與權 B.知情權與參政權
C.表達權與監督權 D.表達權與批評權
4. 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是規范解決社會糾紛的訴訟活動與非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包括( ABCD )。
A.刑事訴訟法 B.民事訴訟法 C.行政訴訟法 D.仲裁法
5. 我國刑法規定了刑罰的種類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選項中,屬于附加刑的是( ACD )。
A.罰金 B.拘役 C.剝奪政治權利 D.沒收財產
6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遵循( ABCD )等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