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考試基礎經濟知識試題詳解
福建公務員考試基礎經濟知識試題(一)
C.揭示如何埋葬資本主義社會
D.揭示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2.價值形式發展的完成形式是( )。
A.簡單價值形式 B.擴大價值形式
C.一般價值形式 D.貨幣形式
3.價值規律對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調節作用的實現形式是( )。
A.市場價格圍繞生產成本上下波動
B.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運動
C.價格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圍繞價值波動,從而影響各個市場主體的利益
D.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個別勞動時間的矛盾運動
4.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之所以不會發生流通中貨幣量持續地嚴重過多或過少現象,直接原因在于( )。
A.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能自覺地調節貨幣流通量
B.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能自覺地對貨幣需要量進行科學預測
C.貨幣的世界貨幣職能能使貨幣在世界范圍內流通,從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D.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能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量
5.資本積累一般規律屬于( )。
A.普遍規律 B.特殊規律 C.共有規律 D.客體規律
福建公務員考試基礎經濟知識試題答案
1.【答案】A。詳解:B項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目的;C項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D項是剩余價值理論的目的。故本題選A。
2.【答案】D。詳解:價值形式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貨幣形式是價值形式發展的完成形式。故本題選D。
3.【答案】C。詳解: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價格根據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種價格與價值不一致的現象不僅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故本題選C。
4.【答案】D。詳解:貯藏手段是指貨幣退出流通領域、作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來。執行該職能的貨幣從本質上講必須是現實的、足值的金屬貨幣。在現實生活中,在幣值穩定的情況下,銀行儲蓄存款可以成為貨幣通行的貯藏方式。但金屬貨幣的貯藏能夠起到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的作用,而紙幣的儲蓄則不能。故本題選D。
5.【答案】B。詳解:經濟規律按照其發揮作用的范圍,分為普遍規律、共有規律和特殊規律。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僅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屬于特殊規律。故本題選B。
福建公務員考試基礎經濟知識試題(二)
1.價值是商品的( )。
A.自然屬性 B.社會屬性
C.物質屬性 D. 一般屬性
2.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時必須聯系( )。
A.生產力和上層建筑 B.生產方式
C.經濟基礎 D.經濟規律
3.生產資料包括( )。
A.資本技術和管理 B.用來改變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
C.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 D.勞動對象與生產工具
4.馬克思在勞動價值理論上的貢獻在于( )。
A.創立了勞動價值論
B.提出了勞動二重性原理
C.提出了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分配的問題
D.擴展了創造價值的勞動的內容和范圍
5.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 )。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即生產方式
B.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
C.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
D.社會生產力及其發展規律
福建公務員考試基礎經濟知識試題答案
1.【答案】B。詳解: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相互交換勞動。故本題選B。
2.【答案】A。詳解:人類社會由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構成。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而是運用聯系的眼光,在整個社會的大背景下、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中進行研究。故本題選A。
3.【答案】C。詳解:生產資料包含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包含生產工具和輔助材料。A項不是一個獨立的因素,它只能夠通過勞動者和勞動要素發揮作用;B項是生產工具的定義;D項的內容不完整,缺了輔助材料。故本題選C。
4.【答案】B。詳解:勞動創造價值即勞動價值論,是古典經濟學的觀點。馬克思在這個領域的貢獻,是進一步提出了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即勞動二重性原理。故本題選B。
5.【答案】B。詳解:A項的范圍過大,生產方式還包含了生產力;C項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D項是經濟學的另一個分支——生產力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故本題選B。
福建公務員考試基礎經濟知識試題詳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