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習題講解
海南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習題
C.不是按勞分配,但是勞動所得的收入 D.經營風險收入
3.行政確認的主要特征有( )。
A.采用頒發許可證、執照等形式
B.是要式行政行為
C.是羈束行政行為
D.其后果是財產所有權從相對方轉歸國家
4.“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東西而已。”這一觀點表明( )。
A.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B.意識是人腦產生的特殊物質
C.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D.觀念的東西同物質的東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5.按照《憲法》規定,下面情況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的是( )。
A.遵守憲法和法律 B.獲得物質幫助 C.勞動 D.受教育密
6.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表現為(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的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7.債可因下列事實而發生( )。
A.拾得遺物 B.借貸
C.未受委托管理他人事物 D.某人死亡且留有遺產
8.有關市場經濟的經濟規律,正確的說法是( )。
A.供求規律受價值規律制約
B.在市場經濟中,競爭規律和供求規律以及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彼此相聯系的
C.價值規律是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它起著主導作用
D.價值規律雖然很重要,但卻受競爭規律和供求規律的制約
9.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在于(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
C.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D.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10.“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基本內容有( )。
A.和平統一祖國是核心
B.堅持一個中國是前提
C.保證“高度自治”繁榮穩定的局面
D.“兩種制度”之間相互支援,共同發展,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振興共同做出貢獻
11.關于三次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
B.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社會由自由競爭進入壟斷階段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產工具電氣化發展到自動化
D.三次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完全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12.呈請性文件有( )。
A.通知 B.議案 C.調查報告 D.辦法
13.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有( )。
A.確認發明專利的案件
B.海關處理的案件
C.本轄區內重大案件
D.對市轄區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14.改革是( )。
A.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在要求
B.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C.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D.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15.在下行文中提出執行要求時,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執行文件,應寫作( )。
A.參照執行 B.遵照執行 C.參酌執行 D.按照執行
1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是( )。
A.生產力總體水平落后
B.商品經濟不發達
C.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不完善
D.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健全、不成熟
17.在下列各類市場中,屬于生產要素市場的有( )。
A.消費品市場 B.勞動力市場 C.資本市場 D.信息市場
18.過去是“不找市場找”,現在是“不找找市場”,這一變化說明( )。
A.企業和已不發生關系 B.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在增強
C.企業有了依法自主經營的權力 D.政府的職能開始發生轉變
19.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論斷的提出是在( )。
A.深入思考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
B.1992年視察南方談話中
C.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
D.黨的十四大報告中
20.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是( )。
A.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B.個人才能的發揮依賴于集體
C.集體利益的實現依賴于個人力量的發揮
D.集體要不斷滿足個人合理的要求和利益
海南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習題答案
1.BCD 【解析】政府機關按功能和作用來劃分主要有職能機關、輔助機關以及派出機關, 而領導機關是按隸屬關系來劃分的,故答案為B、C、D。
2.ABCD 【解析】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形式, 因此也決定了分配形式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并存。 除了按勞分配之外, 還有①個體勞動者和農村專業戶的收入;②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方式;③經營收入;④資產收益;⑤按資本取得的收入。因此答案為A、B、C、D。
3.BC 【解析】此題考查行政確認的特征。行政確認是行政主體依法對相對方的法律地位、法律關系和法律事實所給予的確定和認可并予以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它是一種要式和羈束行政行為。所采取的形式并不局限于頒發許可證和執照。 其后果也不是將財產所有權從相對方轉歸國家。
4.CD 【解析】A項的錯誤在于是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人腦不是意識的源泉,意識也不是人腦產生的特殊物質, 它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5.CD 【解析】按照《憲法》的規定,只有勞動權和受教育權既是公民的權利,同時又是公民的義務。 而遵守法律是公民的義務, 獲得物質幫助只是權利。
6.ABCD 【解析】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具體表現在:實踐是認識的基本來源,實踐是認識的發展動力,實踐是檢驗人們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7.ABC 【解析】債的發生原因有合同、侵權、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 A、C項屬于無因管理, B項屬于合同。
8.ABCD 【解析】在市場經濟中,價值規律是最主要的規律, 當然價值規律也要受市場供求關系和市場競爭的影響。 因此全選。
9.ABCD 【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 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有一個客觀的物質基礎——生產勞動。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社會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社會形態發展是個自然歷史過程。社會的物質生活制約著社會的精神生活。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所以正確答案為A、B、C、D。
10.ABCD 【解析】“一國兩制”是鄧小平于1984年提出來的, “一國兩制”指的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它的基本內容有四個方面,即一個中國、兩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談判。本題具有迷惑性的是D。 其實它是兩制并存的詳細說法。
11.AB 【解析】C項的錯誤是其與題干不符,它本身沒有涉及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影響,只是講了生產工具的演進。D項的錯誤是沒有看到由于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的存在,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是不可能完全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
12.BC 【解析】呈請性文件含議案、請示、報告、調查報告四種。
13.ABC 【解析】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的規定, 中級人民法院主要管轄①重大涉外案件;②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又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①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②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③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現對市轄區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不屬此范圍,所以D項不選。
14.ABCD 【解析】本題考查改革的性質和地位。 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一場新的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在要求, 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同時改革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而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15.BD 【解析】下行文指向所屬被領導、指導的下級機關發送的文件。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執行文件,應寫作按照執行或遵照執行,而參酌執行以及參照執行都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變通。
16.ABCD 【解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①生產力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②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③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④科技教育文化落后;⑤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⑥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⑦各方面的體制還不完善;⑧努力建設精神文明;⑨同世界先進水平有差距。
17.BCD 【解析】此題考查對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內容的掌握。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內容,按照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屬性來劃分,可分為一般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可分為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等。
18.BCD 【解析】從找到找市場說明我國已經從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化到了市場經濟體制,并實現了政企分開。這些就可以說明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在增強,其次說明企業有了自主經營的權利以及政府的職能在轉變, 從過去的一切都管轉變為賦予企業自主權, 讓市場發揮主要的調節作用。
19.AB 【解析】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的重要談話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科學概括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更高更深的程度,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了當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本質論的提出是鄧小平同志對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兩個問題的長期而深入的思考所得出的結果。
20.ABCD 【解析】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人們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基本方向是一致的,形成一個完整的集體的統一體,集體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個人之間是平等的同志關系,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一方面,集體是個人的前提,另一方面,集體要依賴于個人,依賴于個人對集體的作用和貢獻。重視個人的正當利益,有利于集體事業的發展。
海南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習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