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習題及答案解析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習題(一)
C.能夠證明有犯罪事實發生
D.犯罪事實清楚、有足夠證據
2.為了防止兩極分化,規范收入分配,不宜采取( )。
A.取締非法收入 B.整頓不合理收入
C.調節過高收入 D.實行平均分配
3.人的死亡是能夠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 )。
A.法律行為 B.法律事件
C.法律后果 D.法律前提
4.下列哪種刑罰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附加適用?( )
A.有期徒刑 B.管制
C.剝奪政治權利 D.拘役
5.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后,按照《個人獨資企業法》的規定,原投資人對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是否承擔責任?( )
A.仍應承擔責任
B.不再承擔責任
C.仍應承擔責任,但債權人在5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
D.仍應承擔責任,但債權人在2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B。解析:《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79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案件進行審查后,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確認犯罪事實已經查清:(一)屬于單一罪行的案件,查清的事實足以定罪量刑或者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已經查清,不影響定罪量刑的事實無法查清的;(二)屬于數個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經查清并符合起訴條件,其他罪行無法查清的;(三)無法查清作案工具、贓物去向,但有其他證據足以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四)證人證言、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被害人陳述的內容中主要情節一致,只有個別情節不一致且不影響定罪的。對于符合第(二)項情形的,應當以已經查清的罪行起訴。”故本題選B。
2.【答案】D。解析:要規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趨向合理,防止兩極分化,就要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不能實行平均分配,因為平均分配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故本題選D。
3.【答案】B。解析:法律事件是指一種與人的意志無關的客觀現象,如自然災害、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等。與法律事件相對,法律行為是指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兩者合稱為法律事實。故本題選B。
4.【答案】C。解析: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主刑只能單獨適用,不能附加適用。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附加刑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故本題選C。
5.【答案】C。解析:《個人獨資企業法》第28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后,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償還責任,但債權人在五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故本題選C。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習題(二)
1.乙在下夜班回家的途中遭到歹徒搶劫,此時,甲正好路過,上前制止,結果乙安然無恙,而甲被歹徒打成重傷。甲所受的損害應由誰承擔責任?( )
A.由歹徒承擔民事責任
B.由乙承擔民事責任
C.如果歹徒無力承擔,由甲自己承擔
D.如果歹徒無力承擔,由乙給予適當補償
2.《繼承法》第7條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關于這一規定,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有( )。
A.該條規定不屬于法律原則
B.該條規定屬于法律規則中的確定性規則
C.該條規定對于被繼承者具有指引作用
D.該條規定具有評價作用
3.關于我國憲法的修改,下列無誤的是?( )
A.1982年憲法是對1954年憲法的全面修改
B.1954年憲法明確規定了憲法修改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我國現行憲法共進行了四次部分修改,通過了31條憲法修正案
D.“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是2004年憲法修正案規定的內容
4.在罪數形態中,屬于處斷的一罪的是( )。
A.繼續犯 B.連續犯 C.牽連犯 D.吸收犯
5.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的原則是( )。
A.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
B.必須保證廣大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權利
C.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
D.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AD。解析:《侵權責任法》第23條規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權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責任,被侵權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故本題選AD。
2.【答案】ABCD。解析:《繼承法》第7條的規定屬于法律規則,而非法律原則,因此,A項說法正確。該條規定內容明確,無須援引或參照其他規則,屬于確定性規則,因此,B項說法正確。法律規范的指引作用是指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題干中給出的規定對于被繼承者具有指引作用。因此,C項說法正確。法律規范的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準,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價作用。審理繼承糾紛的法官可依據該條規定判斷被繼承者是否喪失繼承權,因此,D項說法正確。故本題選ABCD。
3.【答案】BCD。解析:自1954年憲法制定以來,我國憲法共經歷了三次全面修改:第一次全面修改是對1954年憲法的修改,通過并頒布了1975年憲法;第二次全面修改是對1975年憲法的修改,通過了1978年憲法;第三次全面修改是對1978年憲法的修改,通過了1982年憲法,即現行憲法。故本題選BCD。
4.【答案】BCD。解析:處斷的一罪,是指實質上構成數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機關作為一罪處斷的犯罪形態,它包括連續犯、牽連犯和吸收犯。連續犯,是指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連續實施數個同一性質的犯罪行為,觸犯了同一罪名的犯罪。牽連犯,是指出于一個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結果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吸收犯,是指數個不同的行為中,一個行為吸收另一個行為,只成立吸收行為一個罪名的犯罪。B、C、D三項當選。A項繼續犯,是指犯罪行為在一定時間內處于持續不間斷狀態的犯罪,屬于實質的一罪。故本題選BCD。
5.【答案】AB。解析: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由此可知,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的兩個原則: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二是保證廣大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權利。故本題選AB。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習題及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