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中國文學常識輔導
(1)所謂神話,是指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敘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解釋自然現象: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
反映人類同自然斗爭: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衛填海
反映社會斗爭:黃帝戰蚩尤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莊子》等。
2、詩歌總集
第一部《詩經》: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
(2)在先秦,《詩經》統稱為《詩三百》或《詩》,直到漢武帝時期,儒學者將其奉為經典,才名為《詩經》。
(3)《詩經》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形式上以四言為主,手法上分為“賦”、“比”、“興”。
(4)《詩經》名篇有:《碩鼠》、《伐檀》、《關雎》等。
(5)《詩經》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基礎。
(6)《詩經》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鮮克有初。
第二部《楚辭》:
(1)《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首的楚國人在本國民歌基礎上創造的一種新的詩體。
(2)《楚辭》是漢人劉向將楚國屈原、宋玉以及漢代的東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詩歌編成的一個集子。它是繼《詩經》之后的又一部詩歌總集,有詩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絕大多數。
3、屈原與賈誼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出身貴族。他“博聞強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政治上主張修明法度,聯齊抗秦,遭保守派反對,先后兩次被放逐 (前——漢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和不能施展抱負的憤懣。
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