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務員考試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詳解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 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馬克思主義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盡的證明和運用。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要掌握馬 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把握 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客觀要求的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全面認識資本運行和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基本問 題,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以及在這一趨勢下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變化與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 問題,從而科學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和發展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 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 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 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于抹殺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 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后,庸俗經濟 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 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 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 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 制度的永恒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于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 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 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于空想。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 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 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 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于: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 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 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
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的生 156 中國鐵道出版社天路公考網站 產和分配的規律。例如,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把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作為研究對象 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口和財富的比例問題是人們的物質福利問題。資產階級政治經 濟學由于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使得它們總是撇開財富的社會形式去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交 換,研究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明確指出政 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在結構,即 社會生產關系運動中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互不相關的,而是辯證地 運動著的。“生產既支配著與其他要素相對而言的生產自身,也支配著其他要素。”“一定的生產決定一 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于其 他要素。但是,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生產關系的研究,必須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 矛盾運動中去研究。
生產關系的內容是復雜的又是分層次的。存在于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四個環節中,以所有制、分 配方式體現的基本生產關系屬于社會經濟制度層面。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不同的生產 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和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 及其相互關系,又決定勞動產品的分配形式。所有制、分配方式的差異體現社會經濟制度的差異。以所 有制、分配方式體現的基本生產關系,又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實現形式表現出來,從而表現為具體的經濟 體制層面,它與實際的經濟運行緊密聯系。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相互關聯又相互區別,經濟制度是人類 歷史發展一定階段上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生產關系性質的體現;經濟體制是生產關系的具體實現形 式,它反映社會經濟采取的資源配置方式。經濟制度是經濟體制的基礎;經濟體制既受經濟制度的制 約,同時也受其他因素如經濟結構、文化傳統、管理水平等的影響。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原理
(一)物質資料生產
物質資料生產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物質資料生產指人們以一定的方式結合起來,按照自 己設想的目的,運用一定的勞動資料去加工勞動對象,改變勞動對象的形狀、性質和地理位置,使被加工 的產品能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獲取必須的物質資料的社會經濟 活動。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們需要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維持自己生存;政治、文 化、科學、教育等活動,需要以物質資料的發展和豐富為基礎。
簡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生產資料)。
(二)社會生產力
1.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概念
(1)生產力是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它表明人類在生產過程中是適應和改造自然界,并獲得 適合自己需要的物質資料的能力。
生產力二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科學知識,并實現著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者。物的因素是指生產資料,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的總和。其中勞動對象的質量和數量是決定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生產力發展的狀況集中表現在生產工具的發展與變化上,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力性質 的最主要標志,是劃分經濟發展時期的主要標志。
(2)社會生產力是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和他們所使用的生產資料結合起來在物 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力量。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和技術發明在生產過程中被應用,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從而轉 化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以下作用。①提升勞動者素質,能夠熟練掌握生產過程 的規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經驗日益豐富,設計和制造出更先進的機器設備,從而大大地增強了勞 動者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的效率。②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的質量。③引起勞動對象質 量提高,促進勞動對象數量和品種的增長。④還會促進生產過程其他方面,如生產管理、工藝流程等發 生變化。我國加速現代化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振興經濟,首先要實施科教 興國戰略,振興科學技術,加速科技進步。科學技術現代化是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關鍵。
2.分工與協作
分工協作的關系:分工與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方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發展,生產專業化程 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緊密。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意味著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強,是推動 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3、社會生產關系
社會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也叫經濟關系。
生產關系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關系。它們是社會總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相互聯系相互 制約的辯證關系。生產起主導的決定作用,一定的生產決定著一定的分配、交換和消費。而分配、交換 和消費并不是被動的被生產決定,它們又積極影響和反作用于生產,促進和制約著生產的發展。
4、社會經濟制度的演變
(1)原始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平均分配。
(2)奴隸制社會。生產資料奴隸主所有,包括奴隸。
(3)封建社會。生產資料地主所有,不完全占有農民。
(4)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資產階級占有,雇傭工人,占有勞動者的剩余價值。社會矛盾是生產 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和生產社會化。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
(三)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
1.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
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兩種基本經濟形態。自然經濟是與較低的社會生產力 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形態。自然經濟雖然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作為一種經濟 活動形式,有其基本特征。
(1)自給自足的經濟。自然經濟中社會勞動產品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自然經濟單位內部的直接 生活需要而生產。
(2)封閉、保守型經濟。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經濟活動局限于一個狹小的范圍,無論是氏族部 落共同體、奴隸主莊園或封建主莊園,還是農民家庭,都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封閉式的經濟單位,處于分 散、孤立、保守的狀態。
(3)以簡單再生產為特征的經濟,勞動以自然分工為基礎。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是以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與產品屬于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為條件的。 商品經濟是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態,具有與自然經濟不同的特征:
(1)商品經濟本質上是交換經濟。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和消費資料的全部或大部分要通過市 場交換來獲得,商品生產者以追求價值為目的,并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
(2)商品經濟是開放型、開拓進取型經濟。
(3)商品經濟以擴大再生產為特征,是與較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相聯系的經濟形態。它既是生產力發 展的產物,又進一步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具有自然經 濟無法比擬的作用。
2.商品經濟的兩個發展階段
商品經濟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達商品經濟兩個發展階段。簡單商品經濟階段是在小規模的范 圍內,以貨幣為交換媒介,以滿足私人利益需要為目的,交換商品以滿足自身使用價值的需要。發達的 商品經濟階段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與機器大生產、發達的科技相聯系,生產和交換的目的不 僅為了交換自己需要的使用價值,更為了獲得更多的價值,使價值增值。發達的商品經濟階段包括資本 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相當長 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