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考常識:抗戰大事記
1931年9月18日:夜十時二十分,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溝自行炸毀南滿鐵路,進攻北大營,制造武裝侵略東北的"九·一八"事變。
“七七”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后,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史稱“七七”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在此期間,日本侵略軍共約28萬人,動用軍艦30余艘,飛機500余架,坦克300余輛,大舉進犯上海。中國軍 隊先后調集70余個師,艦艇約40艘,飛機250架,投入戰斗。經過浴血奮戰,中國軍隊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達3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 戰速決的迷夢。
洛川會議
1937年8月22日—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作出了《關于目前形勢與 黨的任務的決定》,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會議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艱苦的持久戰。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并開始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瘋狂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萬人。
武漢會戰
1938年6月12日—10月27日:中日進行武漢會戰。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志,中國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這次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歷時5個多月。
皖南事變
1941年1月4日—13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共9000余人奉命北移,在茂林地區遭國民黨頑軍7個師的圍攻,“皖南事變”發生。
日軍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日軍襲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英同時對日宣戰。
德軍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戰爭結束,盟軍作戰重心迅即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28日,日本政府表示,對《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形式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向美國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署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51年8月13日發布通告:由于“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于投降條約之后”,故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
以上的抗日戰爭大事件,每一件都具有特殊的意義,所以大家在掌握這些大事件的同時要掌握好每一個事件所具有的特殊意義,抓住考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