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公共基礎政治常識試題解析
公共基礎政治常識試題:
D.9月5日
2.人類在太空中發展起來的技術可以為人類造福,但太空活動留下的大量航天器殘骸等太空垃圾卻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危害。這段話反映的哲學原理是( )。
①矛盾雙方組建融合趨向一個無差別的統一體
②矛盾雙方相互對立、相互分離的趨勢
③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④矛盾雙方依賴,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表述中,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是( )。
A.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B.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C.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D.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
4.同志在談論依法治國問題時,曾引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段話:“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一一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一一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句話強調了( )的重要性。
A.提升司法公信力
B.確保立法科學性
C.憲善監督制度
D.防止權力濫用
5.下列關于“一帶一路”戰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相關的國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
B.中心線是連云港一鄭州一西安一蘭州一新疆一中亞一歐洲
C.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東北亞經濟整合
D.作為一個實體和機制,“一帶一路”是依靠中國與有關既有的雙邊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
公共基礎政治常識試題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2014年2月27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公第七次會議決定,將每年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國家公祭日。故本題選B。
2.【答案】D。
解析:矛盾是對立統一、互相依存的整體,但在矛盾體中其對立的兩方面同時也存在明顯的界限,即矛盾雙方存在明顯的區別。否認矛盾雙方的對立也就否認了矛盾的存在因此①項說法錯誤明顯,應排除。矛盾雙方存在相互對立的趨勢,但題干說明的是太空技術在給人類造福的同時,太空垃圾也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危害,強調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②項說法在題干中并未明顯得到體現。故本題選D。
3.【答案】D。
解析:A項過分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忽略了客觀條件的制約,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B項混淆了對立雙方的界限,模糊其規定性,取消了事物之間的界限,屬于相對主義的詭辯論,是形而上學的觀點。C項強調人的內心對客觀事物起決定作用,乃至人的“心”外不存在其他事物,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D項“天災不由人”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需要符合客觀條件、尊重客觀規律,“抗災不由天”又體現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屬于辯證唯物主義。故本題選D。
4.【答案】A。
解析:題干中,同志援引英國哲學家培根的這段話意在強調審判公正的重要意義,目的在于規范司法,提升司法的公信力。故本題選A。
5.【答案】D。
解析:“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封閉的戰略構想,而應當向相關國家、組織與地區開放。因此A項正確。“一帶一路”的中心線是連云港一鄭州一西安一蘭州一新疆一中亞一歐洲,因此B項說法正確。“絲綢之路經濟帶”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涵蓋東北亞經濟整合,并最終融合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因此C項說法正確。“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因此D項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
公務員公共基礎政治常識試題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