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選考試公文寫作范文三篇
近日,湖北石首市一名酒店青年廚師的命案,在種種傳言的發酵下釀成沖突。與此前發生的一些群體性事件相比,石首的局面更為復雜,但背景似曾相識。
今年兩會期間,貴州書記石宗源在總結甕安事件時說,甕安事件發生之初,網上有許多謠言。但是通過媒體披露事件真相后,群眾的質疑得到了回應。堅持信息透明是迅速平息甕安事件的最重要原因。他還強調,主要領導干部第一時間到群眾中間傾聽群眾呼聲,并借助輿論監督、啟動干部問責制,才能平息事態。
石首案的起因同樣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面對諸多疑問,警方的解釋未能成功說服死者家屬和公眾。在長達約80個小時內,一方面是政府的新聞發布語焉不詳;一方面是網友借助非正式媒體發布信息、探尋真相。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段時間里,體現政府立場的新聞稿只有3篇;而一網站的貼吧中就出現了近500個相關主帖,在一些播客網站,出現了不止一段網友用手機拍攝的視頻。
石首案再次提醒有關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如何妥善應對當今社會信息傳播和意見表達多渠道、互動性的新局面。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臺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近年來政府上網和黨報新聞網站建設也取得長足進步,但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依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為意見表達的主體。有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麥克風。這對輿論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突發事件,政府和主流新聞媒體僅僅發布信息還不夠,還必須迅速了解和把握網上各種新型信息載體的脈搏,迅速回應公眾疑問,這需要政府尤其是宣傳部門具有快捷準確的輿情搜集和研判能力。如果在突發事件和敏感問題上缺席、失語、妄語,甚至想要遏制網上的“眾聲喧嘩”,則既不能緩和事態、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精神。
在互聯網、移動通信支撐的社會多元表達平臺上,政府發聲和輿論引導需要比過去更高更強的能力。在這方面我們有過成功的經驗,汶川地震緊急救援時期,政府一天一場、有時是好幾場新聞發布會,主流媒體放開新聞報道,互聯網、手機、無線電、衛星通訊等新技術傳播媒介也各顯神通,保障了災情和救災工作的高度透明。信息開放的結果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社會凝聚力,也提高了政府的威望,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血肉聯系。
信息透明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這是汶川經驗的啟示。在中國社會轉型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利益調整,各級政府理應發揮作用,促進社會各階層意見和利益的均衡表達與順暢溝通,促進干群之間的對話溝通,隨時注意傾聽民意、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健康發展。
公文寫作范文:網絡問政常態化是大勢所趨
網絡問政是否被重視,體現出領導干部是否善于從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眾智慧,傾聽民意民聲。領導干部要養成上網這一“第五習慣”,既要“上網訪民意”,更要“下網解民憂”,回復網民要制度化,解決問題要常態化
網絡是當今反映社情民意、加強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是各級領導干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渠道。通過網絡這個載體,拉近了領導干部與群眾的距離,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領導干部建言獻策、表達訴求。
截至7月8日,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給我的留言已達270條。我們經過認真核實,先后對涉及工程質量、下崗職工養老醫療保險、人才引進、勞動就業、教師職稱評定、環衛工人工資待遇、貧困學生助學貸款、有關部門亂收費、環境污染、干部作風等60多條留言反映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處理。目前,30條留言反映問題的調查核實和處理落實情況已經向網友作了回復。網友反映的一些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有力地促進了我們的工作。
網絡問政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網絡問政是否被重視,體現出領導干部是否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否善于從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眾智慧,傾聽民意民聲。面對日益增多的網民留言,推動網絡問政常態化已是大勢所趨。
領導上網要經常化。當今時代,互聯網是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較量的戰場。不上網、不重視網絡建設、不會充分利用網絡的領導,不能算是一個現代化的領導。領導干部,除了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外,還要養成上網這一“第五習慣”,能夠通過網絡對社會輿情做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分析判斷。領導干部上網既要靠自覺,還要靠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鼓勵大家上網。
解決問題要常態化。網絡問題,現實解決。領導干部既要“上網訪民意”,更要善于“下網解民憂”。要采取措施把網絡中發現的問題轉入現實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決。作為省區市主要領導,尤其要經常性督促有關部門切實解決干部群眾通過網絡反映的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回復網民要制度化。保證網絡問政的常態化,制度建設是關鍵。目前,我們在對網民留言辦理方面已建立了相關的機制和制度。辦公廳信息處專人收集網民留言,督查室查辦和回復,并制定了網民留言批示件上網回復工作規則和流程,從受理內容、回復程序、回復原則、跟蹤回復等方面進行了規范。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網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實和網上回復的力度,明確專人,落實責任,完善制度,使網絡成為群眾與黨委政府互動的重要平臺。
公文寫作范文:淺談領導干部的“硬”與“軟”
硬可壯威,軟可致遠;硬能提效,軟能擔責。軟硬不可分,沒有“硬”作支撐,“軟”為無本之木;沒有“軟”來護體,“硬”也形同行尸走肉。領導干部要立形象、樹威信,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必須正確處理好“硬”與“軟”的關系,做到硬中兼軟,軟中有硬,但不能硬而不硬、軟而不軟、軟硬相離。
要有“硬信念”、“軟心態”。“硬信念”是人生的導航燈,“軟心態”是成功的催化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領導干部要堅持“硬信念”,就是要在政治上靠得住、清醒、堅定,任憑風浪潮涌,不迷失方向,善于研判國際國內復雜局勢,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忠誠于黨和人民,顧全大局,服務和服從于黨的中心工作,自覺帶頭踐行科學發展觀,有大公無私、公道正派的精神境界、道德風范、思想情操,如螞蟻搬家、蜘蛛結網忠實履職,以“劉寵一錢”、“于謙兩袖”、“蘇瓊三懸”、“楊震四知”、“司馬五規”為范謹慎為政,始終不為浮華所動。心態決定人生、決定一切。有“軟心態”才有彈性和張力,才能兼濟天下、包容萬物。多看易花眼,多追易亂心,多取易傷神。領導干部要有“軟心態”,就是指要順其自然,軟心寬胸,心齊氣順,以“空杯心態”面對工作生活,以平和心態對待名利是非功過,不搶功好勝、圖權貪尊、爭名奪利,不盛氣凌人、居高臨下、欺下媚上,甘于挑重擔、受委屈、攬過失、擔責任、為人梯,努力發揚雷鋒志作補丁、孔繁森甘當泥土的精神。要常懷知足之心、感恩之心、理解之心,以知足之心管束自己和親人,用感恩的心回報組織和人民,拿理解之心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把心思集中在干事創業上,只顧攀登不問高。轉自:考試網 - [Examw.Com]
要有“硬本領”、“軟實力”。文化、學識是軟實力,業務、能力是硬本領。領導干部要駕馭班子、駕馭全局,做部屬的“標桿”,必須有“軟實力”、“硬本領”作支撐。“富可敵國”沃爾瑪是以文化做底蘊。領導干部也要以文化素養作自己的“軟實力”,通過知識的兼容并蓄和長期積淀,釋放、打造和夯實軟實力。“慢功出細活。”領導干部要把學識“歸零”作為一種常態,以一顆學童之心去學習,如鯪鯉鉆山舍得花時間、投精力,像呼吸新鮮空氣般去讀書,如喝茶一樣去品文,才能真正獲得滿意效果。煙霞難絢爛,橙桔難芳馨。“硬靠山”、“硬關系”如水波漣漪,終究難守攤子、保位子;硬本領、硬功夫如果實之核,最終能全面超越、自我實現。領導干部只有練就硬本領,才能讓人心悅誠服,樹立起威信。要主動熟政策、精業務,勇探工作“難區”、實踐“雷區”、創新“禁區”,積極到發達地區、重點工作、基層一線進行“牧羊式”鍛煉,走出“隔行如隔山”的盲區,練就調查研究、組織協調、服務科學發展的本領和工作創新、團結協作、獨擋一面、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努力成為“政策通”、“多面手”和“萬能匙”。
要有“硬脊梁”、“軟心腸”。為政要有“硬脊梁”、為人要有“軟心腸”。領導干部要贏得部屬和服務對象的信任,有凝聚力、號召力,必須做不屈不折的“硬脊梁”,必須樹立對黨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嚴肅對待工作,認真堅持原則,準確把握政策,嚴格辦事程序,尤其在重大問題、重大決策上敢于抵制不正之風,弘揚良好導向,做到不斜不盲、不親不倚。要敢于講公道話、主持正義,不畏權勢壓力,不當“好好先生”,不人云亦云,堅持做黨紀、立場、原則、政策的“老古板”和捍衛者。亂世施重典, 盛世興仁政。“軟心腸”能釋出善意,傳出愛心,奏出和諧。領導干部要依靠自身的德能、資績、情感、領導藝術和思想政治工作等軟權力的無形作用,來影響服務對象的態度、行為、思想和價值觀念。只有放下架子,用“軟心腸”去激發、影響部屬的潛能和熱情,“點醒”沉睡中的部屬,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精神感染才能綿長而持久。尤其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時,要特別關注和寬容犯過錯誤、受過處分的部屬,關心和愛護受過委屈、受過傷害的服務對象,多一點“冰心玉壺”式溝通、“江清月近”式交融、“春風化雨”式開導、“落紅護花”式奉獻,由讓其“敬而遠之”轉變到讓其“親而譽之”,并進一步發展到“不知有之”,這樣才能得到部屬的尊重和擁戴,真正與服務對象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