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精講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一)
B.一切舊唯物主義
C.一切形而上學
D.作為“知識總匯”和“科學之科學”的哲學
2.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 )。
A.各種實物的總和
B.物質和精神的統一
C.多樣性的物質統一
D.主觀與客體的統一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是( )。
A.理論聯系實際
B.解放思想
C.實事求是
D.與時俱進
4.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于( )。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從事生產勞動
B.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
C.人有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D.人有意識和抽象思維能力
5.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和核心內容是( )。
A.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C.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D.認識和實踐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D。解析:馬克思主義出現以前,許多哲學家把哲學無妄夸大,認為哲學無所不能,是科學之科學。這種荒謬的觀點直到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才被打破。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指導具體科學,但不研究具體科學的內容,哲學僅為具體科學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反過來具體科學又發展補充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故本題選D。
2.【答案】C。解析:物質是人類感到的世界的實體,而其它不被感知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意識上的東西,還有其它的的物質不被人類感知,應該是物質與非物質的統一。但非物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也是物質的一種。因此馬哲才認為是多樣性的物質的統一體。
3.【答案】C。解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黨的這一思想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鄧小平把實事求是發展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江澤民又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發展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因此,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只是實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與時俱進,只有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所有理論的精髓,不能選A、B、D選項。故本題選C。
4.【答案】A。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從本質上講,人是能夠制造工具并能夠使用生產工具以從事生產勞動的動物,這一點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故本題選A。
5.【答案】A。解析: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和核心內容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或者叫作人的解放。故本題選A。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二)
1.水是萬物本原的觀點屬于( )
A.唯心主義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C.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D.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
A.從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B.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C.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D.從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3.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的論斷是( )。
A.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相對主義觀點
C.詭辯主義觀點 D.經驗主義觀點
4.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其不確定性是因為( )。
A.實踐主體的素質的差異
B.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C.社會實踐總要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
D.實踐受到實踐主體的認識水平的制約
5.現在建造大樓,第一步是搞設計,然后才有大樓的建成。設計就是求大樓之理,因此“理在事先”。這種觀點是( )。
A.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 B.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
C.直觀唯物主義的表現 D.辯證唯物主義的表現.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D。解析:唯物主義哲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了世界的物質性,并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和古希臘哲學關于水、氣、火等是萬物本原的學說。“水是萬物的本原”是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觀點。水既是實物,又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這是堅持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樸素結合的唯物主義觀點。故本題選D。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方法。舊唯物主義只從客體、直觀的形式以及人的受動性出發,而唯心主義則抽象地發展了人及其意識的能動性,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從能動與受動辯證統一的實踐中解決哲學的基本問題。掌握這個根本,就可以輕易排除A、D兩個選項;而對于B項,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出發也可能只停留在理論的探討上。故本題選C。
3.【答案】A。解析: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不隨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的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另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故本題選A。
4.【答案】C。解析: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就是實踐標準的絕對性、無條件性。它強調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確定不移的,凡是在實踐中被證明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凡是被實踐推翻的見解就是謬誤。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指實踐標準的相對性、條件性,它強調的是辯證的理解實踐標準,不能把它絕對化。一定歷史階段上的具體實踐,由于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證實或推翻現存的一切思想和理論;因為客觀世界是變動發展的,實踐也在隨之不斷發展,因而實踐的檢驗不是一次性的。故本題選C。
5.【答案】A。解析:“理在事先”是宋代朱熹的觀點,這一觀點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種脫離人而存在的精神實體,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故本題選A。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精講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