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帶答案
云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一)
D.科技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已有認識的過程
2.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其哲學依據是( )。
A.同一矛盾的雙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在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矛盾普遍存在,必須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D.一切事物都在發展,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3.
“善泳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古人這句話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事物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B.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C.人可以得于長處,也可以失于長處
D.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本質
4.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 )。
A.堅持以人為本
B.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C.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D.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5.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
A.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B.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C.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
D.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云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科技的發展是不斷對已有認識進行揚棄的過程,是辯證的否定過程,D項 “推翻已有認識”的說法錯誤。其他三項說法正確。故選D。
2.答案: B
解析:
“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就是說在多個矛盾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體現了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A項說的是“同一矛盾的雙方”,與“統籌規劃”不對應,排除。C項和D項的表述跟“統籌規劃、突出重點”不搭邊,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A
解析:
善泳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這說明事物在一定條件是可以轉化的。B、C、D三項皆與此無關,所以正確答案為A項。
4.答案: ABCD
解析: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黨中央首次明確提出關于科學發展觀的概念。胡錦濤對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作了明確的闡述。胡錦濤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故正確答案為A、B、C、D。
5.答案: B
解析: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也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故本題選擇B。
云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二)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上述要求的是( )。
A.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
B.改善生態環境,以循環經濟代替現有經濟增長模式
C.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D.加強文化建設,確保高等教育覆蓋率增長50%
2.最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的會議是( )
A.中共六屆二中全會
B.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C.中共六屆七中全會
D.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3.
下列選項中,屬于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的是( )。
A.環境保護
B.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C.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廉政文化
4.
張載說:“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這告訴我們(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運動的
B.時間與空間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C.矛盾是對立統一的
D.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
5.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說法錯誤的是( )。
A.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11年翻一番
B.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
D.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云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 BD
解析: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些要求主要分為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分別是: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十七大報告中并沒有提出以循環經濟代替現有經濟增長模式的目標,我們制定的目標是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十七大報告中也沒有提出確保高等教育覆蓋率增長>50%>的目標。
2.答案: B
解析: 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最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
3.答案: B
解析:
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是“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所以正確答案為B項。
4.答案: C
解析:
“對”指矛盾的對立面。“仇”指對立面的斗爭。“和”指對立雙方統一體的平衡和和諧。有對立面就會有相反的運動。因而便會有斗爭。而斗爭的結果便是形成統一體的平衡和和諧。這體現了矛盾是對立統一的>。故選C。
5.答案: A
解析:
黨的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經濟方面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所以A項錯誤,D項正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B、C兩項正確。故本題選擇A。
云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