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帶答案
福建公選政治知識訓練題(一)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
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個論斷( )。
A.指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B.概括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
C. 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D.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生、形成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又指導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其中,鄧小平理論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建設社會主義的( )解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么建設黨的( )的回答;科學發展觀是對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 )總結。
A.奠基性 創造性 開拓性
B.奠基性 深刻性 科學性
C. 根本性 全面性 實踐性
D.根本性 先進性 時代性
4.
鄧小平強調:“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事業。”從哲學角度講,主要告訴我們做事情要( )
A.善用質變與量變的辯證關系,用創新的理念對待新事物
B.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準確判斷、敢作敢為
C.善用聯系的觀點,發現發展的新態勢、新思維
D.運用兩點論,兩分法,一分為二看待“闖”與“冒”的精神支撐
5.
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在鄧小平理論所作出的每一項重大決策中的思想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D.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
福建公選政治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本題選 B。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鄧小平全會前夕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次講話實際上成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本題相關知識點:
1.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命題是鄧小平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明確提出的。
2.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斷,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長期思索的理論概括和思想總結。
3.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1978年5月11日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該文引發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這一討論得到鄧小平、李先念等的支持,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準備了思想條件。
2.答案: D
解析:
鄧小平同志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的論斷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廣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3.答案: A
解析:
文段主要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的過程,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觀的演進過程。第一個空“奠基性”和“根本性”比較可得,這三個理論適應不同時期的需要,“鄧小平理論”為初期,因此第一空應填“奠基性”,起到基礎性的作用,排除C、D項。關于“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問題,以前從未有人給出過答案,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創造性”回答,所以第二空應填“創造性”,“深刻性”不足以表達這個理論獨一無二的特點。第三空,“科學性”與“科學發展觀”語義重復。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B
解析:
本題最好的體現的是我們做事情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敢于改造世界。故選B
5.答案: A
解析: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全過程的思想,這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所在。故正確答案為A。
福建公選政治知識訓練題(二)
1.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體現了鄧小平理論中( )的思想。
A.發展才是硬道理
B.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C.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D.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 )。
A. 發展
B.全面、協調、可持續
C.以人為本
D.改革創新
3.
“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根本的是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
”對劃橫線的詞可用下面哪一個詞語代替()。
A. 堅持不懈
B. 毫不動搖
C.不折不扣
D. 不屈不撓
4.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目標是( )。
A.全面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
B.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C.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
D.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了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個有利于”標準,是指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 )。
A.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C.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民主政治,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福建公選政治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科教興國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所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體現了鄧小平理論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B項“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方針。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
2.答案: C
解析: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突出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第二,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第三,以人為本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這是任何一種發展觀都必須回答和解決的基本問題。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B
解析:
“堅定不移”的意思是穩定堅強,毫不動搖,在材料中強調的是堅持黨的理論。B選項“毫不動搖”是指絲毫也不改變,一點都不動搖。形容始終不渝地堅持。和堅定不移同義替換,所以B選項正確
4.答案: B
解析: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5.答案: A
解析:
“三個有利于”指: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年初由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提出,被視為人們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斷標準
福建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