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選領導政治知識習題講解
福建公選領導政治知識習題(一)
B.創造條件讓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C.分配更加注意公平
D.廉政文化
2.
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是( )。
A.著重從思想上建黨
B.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
C.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
D.真正做到“三個代表”
3.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要求巡視制度全覆蓋。三中全會后,官方又接連釋放出試點新提任領導干部財產公開、制定“裸官”任職崗位管理辦法,分解一把手權力,制定干部待遇標準等反腐新政信號。
這告訴人們( )
A.只有控制干部手中權力,才能反腐倡廉
B.黨內外監督體制應齊頭并進
C.反腐倡廉是提高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根本
D.反腐須標本兼治,制度反腐是關鍵
4.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德國詩人萊辛的這一著名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認識經歷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B.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C.認識不能停滯,而應該不斷擴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認識世界更重要
5.
航空界有個關于飛行安全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隱患。“海恩法則”啟示我們( )。
A.規律是客觀的,我們要善于發現和利用規律
B.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
D.只要注意防范,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福建公選領導政治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十七大報告中的五個“首次”:一、中共黨代會報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二、中共首次把“生態文明”寫進黨代會政治報告;三、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四、中共首次強調在初次分配中體現公平以遏制貧富差距;五、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現在報告中。故正確答案為B。
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大”首次提出,和“首次出現在‘十七大’報告中”是不同的概念,如D選項“廉政文化”首次“出現”在報告中,但并非十七大首次提出的概念,該概念在十七大報告前早已有使用;A、C項同理,“寫入”和“強調”都表明是已有的概念。
2.答案: C
解析:
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并強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D
解析: A選項說法過于片面,限制官員權力只是反腐措施中的一種;B選項中所說的“黨外監督”題干中并沒有體現;C選項說法錯誤,提高執政能力的根本是黨的自身建設,包括思想、制度、作風等很多方面;D選項說法正確,題干中不論是“巡視制度”“財產公開”還是“裸官”都是制度建設的體現,不僅要治理現象更要遏制源頭,所以本題選擇D項。
4.答案: C
解析: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這一著名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是:認識不能停滯,而應該不斷擴展和深化。“追求”真理比“占有”更寶貴是因為真理也是發展的,隨著時間、地點、條件變化了,人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占有”的真理就有可能不是真理了,因此就要不斷地追求真理。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B
解析:
“海恩法則”說明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故正確答案為B。
福建公選領導政治知識習題(二)
近年來,某地的洪水泛濫越來越嚴重,對民生危害越來越大。造成洪水泛濫的原因之一是人類活動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環境破壞,從哲學上看( )。
A.事物之間存在著因果聯系
B.改造自然與人類活動存在著矛盾的關系
C.人類活動必將引起自然災害的出現
D.洪水與自然災害之間存在本質的聯系
2.
《三國演義》開篇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這句話未必準確,因為( )。
A.事物的發展需以條件為前提
B.事物的本質不以時間為轉移
C.事物的質變是從量變開始的
D.矛盾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3.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中指出,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的重點是( )。
A.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B.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C.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和依法執政的能力
D.總攬全局的能力4.
臺灣與大陸和平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更高度的自治權利,主要體現在( )。
A.擁有行政管理權
B.擁有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C.可以實行單獨的財政預算
D.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5.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其哲學依據是( )。
A.同一矛盾的雙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在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矛盾普遍存在,必須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D.一切事物都在發展,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福建公選領導政治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人類活動增多導致了地球環境遭到破壞,而地球環境遭到破壞有可能引起洪水泛濫,洪水泛濫對民生危害越來越大,這從哲學角度揭示了事物之間存在著因果聯系。故正確答案為A項。
2.答案: B
解析:
事物發展是哲學術語,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即事物的內因。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向前的、上升的、進步的運動即是發展。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這個過程并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的,因此選B。
3.答案: A
解析: 堅持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是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必備條件。各級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水平是黨的執政能力的直接體現。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不斷提高他們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綜上可知,本題正確答案是A項
4.答案: D
解析:
A、B、C三項中的權力是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都享有的,只有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屬于臺灣特別行政區獨享的自治權利。
5.答案: B
解析:
“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就是說在多個矛盾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體現了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A項說的是“同一矛盾的雙方”,與“統籌規劃”不對應,排除。C項和D項的表述跟“統籌規劃、突出重點”不搭邊,故正確答案為B。
福建公選領導政治知識習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