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模擬題含答案解析
海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模擬題(一)
C.要增強文化建設的自覺性
D.要發揮意識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
2. 當前,有些家長“超前”“超負荷”地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使孩子學習壓力過大,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結果事與愿違。在孩子培養問題上,這些家長( )。
A.認為事物發展不存在矛盾
B.忽視了規律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C.沒看到事物發展過程存在質變
D.不重視外部條件對事物發展的影響
3.某村在保護當地民族文化的同時,不斷挖掘、開發民族文化資源,把一個普通的少數民族村寨建設成為一個生動展示少數民族生活狀況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游景區。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從唯物主義觀點看,該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將文化保護與文化資源開發結合起來
②將客觀條件與發展目標一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超越客觀條件和規律的制約
④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正確利用規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鄭板橋這首《畫竹詩》形象地描述了他畫竹從“冗繁”到“清瘦”、從忠實描摹到表現竹子獨特精神的藝術升華過程。這表明藝術創作( )。
①是對對象的再現與創造相統一的過程 ②是把藝術觀念轉變為現實藝術作品的根本途徑 ③具有與物質生產實踐同樣的規律與特點 ④是按照創作者的意圖改造對象世界的觀念活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下列名言能體現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的有( )。
A.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史伯)
B.靜者靜動,非不動也(王夫之)
C.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元稹)
海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模擬題答案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建設、意識的作用、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知識。古人將周圍的事物倫理化,這體現了文化建設的自覺性,故選C。傳統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認同,A說法本身不準確。B說法錯誤,認識世界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題干沒有涉及改造客觀世界,因而不選D。故本題選C。
2.【答案】B。解析:題干中家長所犯的錯誤在于忽視了教育的規律,所以事與愿違,B正確。家長關注孩子培養問題,故A不選。家長給學生過大壓力就是想讓他們快速成長,實現質變,C排除。家長之所以不斷給學生施壓就是看到了外部條件對學生成才的影響,D錯誤。故本題選B。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從實際出發、正確利用規律等知識,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分析和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某村在保護當地民族文化的同時,不斷挖掘、開發民族文化資源,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這體現了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認識和利用規律,為群眾造福,故①④正確。②中的發展目標是主觀的,不能作為工作的出發點。③說法錯誤,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利用客觀條件,尊重客觀規律。故本題選B。
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意識的有關內容,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藝術創作是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對對象的再現與創造相統一的過程,①正確。鄭板橋從忠實描摹到表現竹子的獨特精神,表明藝術創作是把藝術觀念轉變為現實藝術作品的根本途徑,②正確。③本身說法錯誤。④說法錯誤,是一種唯心主義觀點。故本題選A。
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體現了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體現了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體現了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說明了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變化,告誡人們切莫輕視小的變化,故本題選D。
海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模擬題(二)
1.代詩人柳宗元在《三贈劉員外》一詩中寫道:“信書成自誤,經事漸知非。”下列觀點與該詩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則知尚淺 ④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窗戶),見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一位小提琴家在音樂會上演奏,突然G弦斷了,但是他并沒有停下來,隨即創作了一首從頭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這說明( )。
①成功總是以挫折和困難為基礎 ②遇到困難要勇于面對,發揮主觀能動性 ③客觀條件無法影響到人的成功 ④知識和能力儲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毛澤東說:“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須知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辦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這段話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感性認識比理性認識更真實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條件 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④冥思苦索無助于“好辦法”“好主意”的產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說,自己的作品與家鄉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藝術風格也深受故鄉的泥塑、剪紙、撲灰年畫、茂腔等民間藝術的影響。莫言獨具特色的小說創作揭示的哲學道理有( )。
①意識形式的差異性決定了所反映的客觀存在的多樣性 ②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應當是多種多樣的 ③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存在取決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識如何反映客觀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個性、能力和素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每個人都在思考。有學者這樣寫道:
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前,這些觀念就會緊隨并支持你們
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后,它們便會拉著你們向前
如果你們逆著時代觀念而行,它們就將推翻你們
對此,正確的理解是( )。
①正確反映時代精神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②反映時代客觀要求的觀念可以支配社會的發展;③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時代觀念的變化發展;④時代觀念的反作用體現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海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模擬題答案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解答本題首先要理解詩句的意思,柳宗元這句詩的意思是太依賴書籍會造成誤解,經歷世事后才會漸漸明白是非,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其次,逐項分析,①的意思是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即認識是實踐的開始,實踐是認識的完成,這與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好相反,故錯誤。②的意思是學習到了實踐就終止了,實踐了也就明白了,強調實踐對認識的重要性,符合題意。③的意思是知而不行,則認識不深,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符合題意。④的意思是不出門也能知天下的事情,不望窗外也能明了自然的法則,這屬于唯心主義觀點,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2.【答案】D。解析:個人的成功需要在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的基礎上努力奮斗,而不是必須經歷困難和挫折,①錯誤。客觀條件直接影響個人的成功,③錯誤。小提琴家的成功在于扎實的知識和能力儲備以及冷靜面對突發困難的良好心態,②④正確。故本題選D。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實踐決定認識等知識,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毛澤東的這一論斷,體現了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同時也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故②③正確。①說法錯誤,在二者都正確的前提下,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可靠。④與材料強調的內容不符。故本題選C。
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意識的有關內容,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①觀點錯誤,夸大了意識的作用,認為意識決定存在,是唯心主義觀點。莫言作品的藝術風格深受故鄉的泥塑、剪紙、撲灰年畫、茂腔等民間藝術的影響,體現了②。認識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存在取決于多種因素,③觀點太絕對。意識如何反映客觀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個性、能力和素質,④正確。故本題選C。
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哲學的作用及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后,它們便會拉著你們向前”體現了①。從這位學者的話可以看出,時代觀念可以先于、也可以后于時代發展,并對社會發展具有反作用,④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夸大了意識的反作用。③強調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材料不符。故本題選D。
海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模擬題含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