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答案解析
湖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一)
A.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B.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C.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D.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2.2015年10月18日頒布的《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黨員廉潔自律規范的內容有( )。
A.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B.堅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凈做事
C.堅持尚儉戒奢,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D.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獻
3.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哲學上體現了( )。
A.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B.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C.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D.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4.下列屬于矛盾斗爭性表現形式的是( )。
A.人民內部不同意見的爭論 B.敵對階級的階級斗爭
C.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 D.生物內同化與異化的區別
5.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論貢獻是( )。
A.辯證法 B.勞動價值論 C.唯物史觀 D.剩余價值學說
湖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ABCD。解析:《中國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斗,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要求。包括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故本題選ABCD。
2.【答案】ABCD。解析:《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關于黨員廉潔自律規范有:第一條,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二條,堅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凈做事。第三條,堅持尚儉戒奢,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第四條,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獻。故本題選ABCD。
3.【答案】ABD。解析: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中的運用和體現,這些哲學觀點即黨的哲學理論依據。從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可知,ABD是其哲學理論依據,C項沒有體現。故本題選ABD。
4.【答案】ABC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矛盾的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斗爭性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爭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斗爭形式也不同。矛盾的斗爭包括相互否定、相互反對、相互分化、相互離異等形式。因此ABCD四選項均為本題正確答案。故本題選ABCD。
5.【答案】CD。解析:在西方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最早提出的辯證法,在東方,老子最先有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比蘇格拉底要早,而馬克思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唯物辯證法。所以A項錯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形成主要是馬克思在對前人理論的批判和總結基礎上,并加以自己的闡述形成的。故選項B錯誤。馬克思在1859年1月為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所寫的序言中第一次對唯物史觀作了經典表述。剩余價值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就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它決定著資本主義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發展的全部過程。所以AB不正確。故本題選CD。
湖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二)
1.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大學本科教育。
2.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16年我國經濟運行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3.英雄史觀的理論出發點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動不受歷史條件的制約。
5.當貨幣在運動中發生了價值增值,貨幣就轉化為資本。
湖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解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故本題說法錯誤。
2.【答案】√。解析: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故本題說法正確。
3.【答案】√。解析: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種歷史觀的標準。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歷史唯心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主觀唯心主義的歷史觀把人們的主觀思想動機,特別是少數杰出人物、帝王將相的思想動機看成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客觀唯心主義的歷史觀把在社會歷史之外的某種神秘的、虛幻的精神力量,如把“天命”“神”“絕對精神”看成是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故本題說法正確。
4.【答案】×。解析:人們群眾雖然是歷史的創造者,但是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動也要受到歷史條件的制約,人們的創造活動不能超越客觀規律。故本題說法錯誤。
5.【答案】√。解析: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它體現著資本家剝削工人的關系。因此,當貨幣在資本流通中發生了增值、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貨幣就是資本。故本題說法正確。
湖南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