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地理知識習題答案解析
公共基礎地理知識習題:
C.雷雨過程中雷電導致空氣中的臭氧分子增加
D.雷雨過程中空氣中的灰塵隨雨水降落到地面
2.冬天大規模襲擊我國的寒潮大都來自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成為寒潮生成地的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西伯利亞靠近北冰洋
B.西伯利亞緯度高,日照很弱
C.西伯利亞地勢很高
D.西伯利亞冬季很長
3.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指( )。
A.水圈內的水量總體
B.所有陸地上的水
C.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D.河流水、湖泊水和淺表地下水
4.在熱帶洋面上才會生成發展的低氣壓系統稱為熱帶氣旋。強烈的熱帶氣旋有狂風暴雨、掀起巨浪、引發風暴潮。隨著它的移動和登陸,給所經洋面上的船只和陸地上的農田、房屋等造成極大的破壞。國際上以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來確定強度并進行分類,出現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通稱為( )。
A.強熱帶風暴
B.熱帶低壓
C.臺風
D.颶風
5.(不定項選擇)下列關于太陽的結構及活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B.太陽黑子發生在太陽的光球層上,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活動
C.日珥發生在日全食時,是在太陽的色球層上發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太陽 活動
D.耀斑發生在太陽光球層中,耀斑活動較大時,可造成地球上部分高頻無線 通信短暫中斷
公共基礎地理知識習題答案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打雷閃電時,空氣中有極少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臭氧。臭氧是一種殺菌劑,它能夠凈化空氣,同時,微量的臭氧可以刺激人的腦神經,使人感覺精神振奮。所以雷雨過后,人們會感到空氣特別清新。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C
解析:
地球上比西伯利亞地勢高的有青藏高原等地域,而并非寒潮生成地。可見地勢高低并非寒潮形成的原因。故正確答案為C。
本題相關知識點:
北極地區由于太陽光照弱,地面和大氣獲得熱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陽光的直射位置越過赤道,到達南半球,北極地區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強,范圍擴大,氣溫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圍很大的冷氣團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適宜的高空大氣環流作用下,就會大規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氣。ABD項均為寒潮形成的原因。
3.答案: C
解析:
水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水資源指地球上所有的水體總和,狹義的水資源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指來自自然界,用于生產、生活的用水,主要指淡水資源(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占水體總量的2.5%)。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C
解析:
臺風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劇烈發展的氣旋漩渦。當熱帶氣旋附近最大平均風力小于8級時稱為熱帶低壓,當熱帶氣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達8—9級時稱為熱帶風暴。當熱帶 氣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達10—11級時稱為強熱帶風暴。而熱帶氣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在12級及 12級以上時稱為臺風。颶風是發生在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東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級或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
5.答案: ABC
解析:
(不定項選擇)太陽耀斑一般發生在太陽色球層中,也叫“色球爆發”。故D選項說法錯誤。
公共基礎地理知識習題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