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福建高三七市聯考骨法用筆作文
談骨氣人人常說“行道之人不吃嗟來之食”這是骨氣的體現,可我并不贊同。人理應有骨氣,不向困難低頭,可是骨氣不能亂體現。
古來賢人文天祥,多么偉大的人啊,“富貴不能淫”可是最后還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過他為了不背叛自己的國家,我還能理解。
可是貧者我就不懂了,你都快死的人了,別人的施舍為什么不要呢,別人不就是橫了點兒嗎,再說你自己的處境已經是如此的不堪了。
過分重視骨氣骨氣等于愛面子,如果在面子和生命中間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我想這樣的問題應該不需要回答,因為誰都會選擇生命。
就算你怕你吃了別人的東西,被別人利用,那起碼你先要把自身問題解決了,你再去報恩,到時別人要你做壞事,你完全可以選擇不干,到那時你自殺也行啊,那才叫骨氣。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那么多年。到最后東山再起,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他才算的上是有骨氣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此時語重心長: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要能屈能伸。
2023福建高三七市聯考骨法用筆作文篇2
骨氣,自古熔鑄于中國人民的精神中,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品性,是正還是歪,是直還是斜,是流傳千古還是唾罵百年,我想對骨氣的詮釋是多種多樣的。
骨氣--屈原之體。“縱身跳入江河中,只留正氣滿乾坤。”這是對屈原的稱贊,他是一位勤于納諫的大臣,只因為國、為民著想奉出諫言,卻未得回音。他氣,氣為何無人睜眼提案;他憤,憤為何無人真正醒悟。當一切都交織在一起時,他縱身一躍,消失在了茫茫江河之中,留下的只有他那傳頌千古的詩篇和剛正不阿的氣節。這便是屈原的骨氣吧。
骨氣--辛棄疾之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的身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這是辛棄疾的壯志未酬,他一心想為國付出今生,可卻無人賞識。他嘆,嘆為何自己年事已高;他愁,愁為何自己不能馳騁疆場;他悲,悲為何自己不能觀望和平盛世。耳畔夾雜著戰火紛飛、妻離子散的悲痛。他不愿看到此情此景,但卻無濟于事,他把滿腔熱血報效了祖國,還想再為國效力卻已然老去。這是辛棄疾的骨氣吧。
骨氣--陶淵明之神。“三次出官,三次隱居。”這是對陶淵明的總結吧,他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最終辭官離去隱居山林,這世俗的紛擾足以讓他煩惱。雖然生活清淡艱苦,卻依然樂觀積極,“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的愜意生活。這是陶淵明的骨氣吧。
骨氣便是有骨節,堂堂正正的做人,骨氣便是那一代代偉人的化身,骨氣,中華人民自古的精神,挺起你的腰板,做一個有骨氣的人吧!
2023福建高三七市聯考骨法用筆作文篇3
骨氣,是一個人必須擁有的品質。人如果沒有了骨氣,就像鳥折斷了翅膀;船折斷了桅桿,無法揚帆遠航。擁有骨氣,我們才會擁有完整的人格。
有骨氣的人才能贏得尊敬。有骨氣的人剛強正直,一身正氣,氣度非凡;而沒有骨氣的人,說話圓滑,阿諛奉承,為了利益不擇手段,讓人看不起。岳飛有骨氣,為朝廷拋頭顱灑熱血,垂名青史,贏得世人尊敬;秦檜賣國求榮,遺臭萬年,至今遭人唾罵。魯迅有骨氣,拿起筆桿子,不畏壓迫,毅然出擊,為舊社會引來光明;殷汝耕成為大漢奸,禍國殃民,遭受罵名。所以,有骨氣的人才能贏的尊敬。
有骨氣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有骨氣,人才能練就堅韌的性格和永不服輸的志氣。骨氣是無形的,但是骨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同是家徒四壁的人,沒有骨氣的人跪在地上以乞討為生,一輩子只能被別人踩在腳下;有骨氣的人卻能挺直腰板堂堂正正的做人,清貧但不失風骨,做事果斷,作風凌厲,最終取得成功。人與人的差距不在貧富貴賤,而在無論身處何境,都要不失骨氣,這樣才能做人上人。所以有骨氣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有骨氣的人才能成就大業。有骨氣的人無論在哪里,都能夠高昂起頭做人,不為家境貧寒而放棄,不為官權勢利而低頭,不為命運多舛而屈服,這樣的人才是好樣的。陶淵明有骨氣,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向權勢低下頭顱,毅然扔掉烏紗帽,過自己向往的生活;司馬遷身遭重刑,仍發憤寫《史記》,終于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佳作。他有骨氣,不向皇帝屈服,最終成就大業;錢學森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突破重難險阻回到中國,為新中國創建做出努力,因為他有骨氣,所以他不向外界屈服,最終成就大業,有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有骨氣的人才能成就大業。
2023福建高三七市聯考骨法用筆作文篇4
人生在世,必須活得有骨氣!
骨氣是什么?骨氣是一種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種折不斷,壓不彎的精神,是一個人人格的體現,有時甚至是一個國家國格的標志。
梅汝璈就是一個有骨氣的人。東京審判時,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的梅汝璈面對外國人的刁蠻行為,始終不卑不亢。在審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堅持要求按受降書簽定的順序來排位,否則“無顏去見中國人民”。在事關中國的正當權力方面,他沒有屈服,始終據理力爭,直至贏得尊嚴。梅汝璈在外國人面前,所表現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骨氣,更是一個民族的骨氣,他的行為,讓當時國際社會對中國刮目相看。
縱觀古今,像梅汝璈這種有骨氣的人難道還少嗎?晏子出使出國,不從“狗洞”(小門)入,義不受辱;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李白不愿“事權貴”,“天子呼來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國打拼,面對外國人的刁難,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普通工人孫天帥,不給韓國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飯碗被砸,卻站得筆直。這些人,不都是有骨氣的人嗎?因為有骨氣,他們不卑不亢;因為有骨氣,他們不畏強勢;因為有骨氣,他們活出尊嚴,贏得尊重。
“錚錚鐵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負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氣的人。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擊敗,擄進宮中為仕多年。勾踐為夫差嘗大便,做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歸故里。他臥薪嘗膽,苦心建國,三千越甲,吞滅強吳,除去心頭惡氣,成就一代霸業。我們能說勾踐是沒有骨氣的表現嗎?不能。骨氣,有時候不是挺出來的,是人忍出來的。那份忍辱負重的精神,那份壓不平,折不斷,嚇不倒的精神,同樣稱之為骨氣!
然而,生活中卻不乏得了“軟骨病”的人。他們整天談論韓國、日本的某影星,“帥呆了!”、“酷斃了!”掛在嘴邊,卻不知我國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從事什么職業;他們迷戀于“萬圣節”“愚人節”“圣誕節”,卻不知“端午節”“中秋節”是哪一天;他們以穿外國名牌為榮,以吃洋快餐為美,以用日貨、美貨為傲,“月亮是外國的圓”,卻把國貨貶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個別人居然把討好洋鬼子、取悅洋鬼子當作一種榮耀,甘愿低聲下氣做了一條哈巴狗。這些人是可悲的,因為他們的做法只會引起外國人的反感。試想,一個連自己的國家與民族都不愛的人,一個沒有骨氣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嗎?
錚錚傲骨,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有骨氣的中華兒女,曾經為中國的屈辱抗爭過,曾經為中華的崛起奮斗過。新一代的青年更應該銘記:人生在世,必須活得有骨氣!
2023福建高三七市聯考骨法用筆作文篇5
骨氣一詞,只要我們開口,皆能說出來,可未必真的能夠做出來。新入高中校園,一場在雨中的軍訓就承認了我們。看來我們只能是溫室里的大花朵了。
一顆小草,破土而出,堅韌而成長,我不知這算不算是有骨氣;一杯水,攪得再渾,等段時間,它自會清澈,我不懂,保持原樣,這是不是有骨氣;一個成熟的柿子,又大又紅又軟,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很有味,想不透這顆小小柿子樹是怎樣一個個結出這樣的柿子的,難道柿子樹也是有骨氣的嗎?
我很納悶,就我們現今的學生沒有骨氣嗎?想來是沒有的。既然沒有,那還談它干嘛呢,沒有就沒有唄,也不耽誤喝水吃飯睡覺和玩耍。好不容易湊合著,糊弄著,腦子胡亂思想著,反正這么多學生,教官也看不過來,就這樣挨過了軍訓,結束完畢。
大家彼此都回到了各自的宿舍,洗洗,舒服,擦擦,爽,躺在床上,睡,真好!好好休息吧,明天終于不用,也不再有軍訓了,嘿嘿……
都是學生與少年,一樣的年華和青春,又同住一宿舍,很快這個小集體就熟悉并活躍了起來。你是什么個性,她有何處優缺點,沉默還是言語嘟嘟,你問她秀發用何洗發水,我問你,老師哪個厲害,總之大家“好”了起來,好得不得了。尤其是有個不怎么言語,非常恬靜的室友,很得我們的好感,因為她很好說話,讓她怎么著都行。
校園恢復正常,各科老師隨時如影,語文還沒記熟,單詞開始了,數學剛在算題,歷史翻頁了……全身累了一天,回到了宿舍,又渴又餓,看到了那位室友的純奶和火腿腸,我們七位都對她說了同樣的話——能讓我喝一袋奶和吃根火腿嘛?她含笑點頭。于是這一箱奶,一包腸,很快就少得微乎其微了。這令吃的這幾位皆很不好意思,她卻搖了搖頭表示沒什么。
還有一次晚自習,一位室友頭有些疼,提前回了宿舍,沒開燈,不小心碰壞了她的暖壺,她仍然搖了搖頭表示沒什么,再買個就是了。她的性情總是那么溫柔,那么大度,那么善意可親。這不,沒幾天,有位室友平常懶惰些,日積月累攢了一大堆臟衣服,由于明天又要上課,這位室友可著起了急,她不忍心,主動幫忙,給洗了起來。
一而再,再而三,她拖地,仍垃圾,整理床鋪……都成了她的所作所為,我們七位也把她的這種所作所為,當成了理所當然,習慣了。既然習慣,也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
明天放假,此晚一個人干活,七個人聚在一起閑侃還吃著大家各自的水果和干貨,喝著飲料與各種奶,什么香蕉皮,蘋果皮,橘子皮,栗子皮,瓜子皮,瓶子,瓶蓋,奶袋……她掃了一遍又一遍,拖了一回又一回,終于一場導火索爆發了。她神情激動,怒目而視,道出了我們七位都感到慚愧與內疚的兩句話,這兩句話就是——你們深深辜負了我對你們的友誼,我的骨氣不屑與你們為伍!即使宿舍只有我一個仍然會去做,因為有沒有你們都一樣。說完就又重新拿起掃帚掃了起來。
本來自以為學生是沒有骨氣的,也未拿骨氣去當回事,看看,這次卻吃也吃不下去了,喝也喝不下去了,還一臉的難堪和尷尬。想來,骨氣不提是不行的,不是你沒有骨氣,而是你沒被逼到那個份上,你的潛在因素沒爆發到那種地步,所以說,骨氣是有力量的。我們學生有了骨氣就會有了力量,既然有了力量,你還擔憂什么呢?
事實證明,我們學生是有骨氣的,我們雖是少年,可更是國家的儲備后續力量,少年強則中國強!骨氣強則力量強!中國從古至今,由內而外,如沒有骨氣,請問會有今朝之中國,今朝之力量,今朝之氣象嗎?國人一定要去做一個有骨氣的人,學生一定要去做一名有骨氣的學生,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有骨氣的國家。
2023福建高三七市聯考骨法用筆作文篇6
人無骨不立,民族無氣節不存,堅持正義,在富貴面前不會迷亂,在貧賤面前不會動搖,在權威面前不會屈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愿犧牲生命也要維護正義,這就是持節。在我們國家里,多少仁人志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這樣高尚的精神頌歌!今天,我們就要向先人學習,砥礪品行,做一個有氣節的人。
首先,每個人要有骨氣,不管在什么情境中都能謹守道義準則。如果有些人為了一時的私利,拋棄了自己的道德,最終只會損人利己。作為小學六年級的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原則。比如在考試中,自己遇到了難題,你是應該認真思考,還是該偷看別人的試卷,這只在你的一念之間。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成為一個有骨氣的少年!
一個人除了要有骨氣,還要有正氣。所謂正氣就是正義,每個人心里都應該有正義感,凡事注意分清是非,堅決站在正義一邊,這樣才能在社會和生活中懲惡揚善,樹立社會文明。我們有正義的同時,還需要精神的高尚追求。如:熱愛祖國、孝敬父母、誠信和積極向上,這些精神原則都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實踐和堅守。
而勇氣更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勇氣并不是逞強耍酷,而是理解正義,不想利益和權勢低頭。真正的勇氣,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不僅僅是面對大的決斷需要勇氣,勇氣也可以是犯了錯,能主動承認;勇氣是有好東西時,能和別人分享;勇氣是看到別人吵架時,能先去勸架……勇氣還可以是很多方面。讓我們學會用勇氣堅持正確的事情,使自己茁壯成長!
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應住在最寬廣的住宅——“仁”里,應該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義”。讓我們做一個有骨氣、正氣和勇氣的人吧!
2023福建高三七市聯考骨法用筆作文篇7
孟子曾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中國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并不乏有骨氣的錚錚男兒。他們為骨氣流血,甚至犧牲,但也正是骨氣鑄就了他們在歷史上不朽的豐碑。
骨氣在中國古代的將士身上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從英勇擊敗金兵的岳家軍,到一心擊寇,不為金錢所惑的戚家軍,都是有骨氣的勝利之師。
留下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將文天祥更是滿懷一腔骨氣和忠誠,以身殉國。面對元軍的威逼利誘,他沒有動搖,毅然放棄至高無上的榮華富貴,投身抗元救國的浪潮。他用行動詮釋了“富貴不能淫”的最高境界,而他身為忠臣的骨氣,也鑄就了他“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錚錚鐵骨。然而,只有男子才能作為骨氣的象征嗎?不,并不是。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歷史舞臺中,不少有血有肉的女性人物也為骨氣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李清照雖是一介文弱書生,但在亂世中卻仍有一身凌云的骨氣。李清照的前半生安逸富足,生活幸福,但甘盡苦來,她的后半生可謂顛沛流離,丈夫早逝,家道中落。她儼然成了亂世中孤獨飄零的蓬草,生活貧賤,居無定所。但她心中仍裝著報國的鴻鵠之志,她的靈魂深處仍是一個有骨氣的鐵血女俠。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李清照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也不曾動搖。清貧的生活非但沒有擊垮她,反而磨煉出了她的骨氣。她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邁詩篇,譜寫了“貧賤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聞一多先生就是這種不畏犧牲,為骨氣而活的人。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暴行,聞一多代表千千萬中國人站了起來,為好友伸冤,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他是堅定的革命者,更是有錚錚鐵骨的中國人。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恐嚇和威脅,聞一多也橫眉冷對,他“前腳踏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踏回去了”的態度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他以鮮血維護革命,以骨氣藐視特務,用自己的生命印證了“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行為。
骨氣是一個民族的脊梁,更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豐碑。若人人都能堅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準則,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就能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民族,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