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考作文七篇
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考作文精選篇1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戰略思想是著眼于全人類發展與世界未來提出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一向是負責任的大國,承擔著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錯綜復雜,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蔓延的背景下,中國能夠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理念和解決方案是具有建設性和重要意義的。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所遇到的問題與災難都可能影響周邊國家,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交流顯得尤為重要。世界各國要一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平發展是實現世界穩定的基石,各國之間要通過文明交流,實現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圖依靠強權政治實現本國繁榮。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主要在于:一、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四、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五、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一深刻內涵是建立在以建設好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之上,各國之間持續對話協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濟,為實現一個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而且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和擔當。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創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國一直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地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不遺余力地推動共同發展,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提供新的動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命題,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人類的和平發展指明了方向,體現著中國的大國風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遠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自提出以來,不斷發展,獲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是實現人類和平發展的美好目標。當然,現實情況總是復雜困難的,還需要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一起克服艱難險阻,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考作文精選篇2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看到,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難解,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挑戰。安全問題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難以順利推進?!按龠M和平與發展,首先要維護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穩定,就談不上和平與發展?!睂Υ?,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何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四點主張”切中要害,賦予這一時代命題更為豐富和深刻的內涵?!皢握咭渍?,眾則難摧?!笔澜缑\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商量。一要堅持合作共建,實現持久安全。安全問題是雙向的、聯動的,各國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二要堅持改革創新,實現共同治理。各國政府和政府間組織要承擔安全治理的主體責任,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三要堅持法治精神,實現公平正義。國與國之間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兩國各自的法律規定,又要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更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四要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平衡普惠。各方應該堅定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努力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安全之路。
“實現本國發展是對世界的貢獻,實現本國安全穩定也是對世界的貢獻?!苯陙?,在不斷推進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進程中,中國政府不斷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嚴厲打擊、嚴密防范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中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為世界安全穩定作出的貢獻。中國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還始終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遵守國際規則,履行國際義務,積極參與并倡導國際執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深度開展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提出責任共擔、社會共治的國際禁毒合作方案,聯合各國開展國際追逃追贓、打擊電信詐騙等執法行動,全面參與國際和區域合作框架內的執法安全合作,堅定支持和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文篇6
國際權力觀
人類社會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已經成為共識。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資本、技術、信息、人員跨國流動,國家之間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的狀態,一國經濟目標能否實現與別國的經濟波動有重大關聯。各國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種利益紐帶,要實現自身利益就必須維護這種紐帶,即現存的國際秩序。國家之間的權力分配未必要像過去那樣通過戰爭等極端手段來實現,國家之間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國際形勢的緩和,各國可以通過國際體系和機制來維持、規范相互依存的關系,從而維護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觀
經濟全球化促使人們對傳統的國家利益觀進行反思。瞬間萬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傳導機制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了“地球村”,各國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國家成為一個共同利益鏈條上的一環。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全球利益鏈中斷。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出現問題,則饑民將大規模涌向別國,交通工具的進步為難民潮的流動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進步又使拒難民于國門之外面臨很大道義壓力?;ヂ摼W把各國空前緊密地連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點發動網絡攻擊,看似無聲無息,但給對象國經濟社會帶來的損失卻有可能不亞于一場戰爭。氣候變化帶來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調、海平面上升等問題,不僅給小島國帶來滅頂之災,也將給世界數十個沿海發達城市造成極大危害。資源能源短缺涉及到人類文明能否延續,環境污染導致怪病多發并跨境流行。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任何國家要想自己發展,必須讓別人發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須讓別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須讓別人活得好。
可持續發展觀
1972年,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研討會,會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83年,聯合國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進行專題研究。該委員會1987年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正式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此后,可持續發展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中國從斯德哥爾摩會議開始就參加了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歷次重要國際會議,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設、發展援助等方面都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截至2011年底,中國已免除50個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約300億元人民幣債務,對38個最不發達國家實施了超過60%的產品零關稅待遇,并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1000多億元人民幣優惠貸款。這些數據說明,可持續發展不僅已經從理念變成了中國政府的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而且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全球治理觀
全球治理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由于全球化導致國際行為主體多元化,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成為一個由政府、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等共同參與和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重要途徑是強化國際規范和國際機制,以形成一個具有機制約束力和道德規范力的、能夠解決全球問題的“全球機制”。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可以推動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發展、權責共擔”的方向發展,可以利用全球治理形成的倒逼機制促進中國國內改革,中國也可以從全球治理中獲得更多的和平發展機遇,中國的和平發展對世界的發展又形成了有力的“正能量”。
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基本的價值觀基礎。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文篇7
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紛繁復雜,恐怖主義、網絡犯罪、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安全威脅蔓延的背景下,中國一直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的方面發揮著積極且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在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寒假期間,通過閱讀《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其中我對于開卷篇的內容印象尤為深刻。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歷史上我們的民族飽經風霜備受苦難,但通過廣大人民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了和平,我們深知和平發展來之不易,所以我們一直倍感珍惜,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但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意味著我們放棄國家利益,而是要在不違背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不斷堅持。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樹立世界眼光,不斷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我們始終愿意也會同世界其他國家一起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促進世界的不斷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命題,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也為人類的和平發展指明了方向,體現著中國的大國風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遠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自提出以來,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獲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不斷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是實現人類和平發展的美好目標。當然,現實中仍有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況,還需要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克服艱難險阻,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文篇3
全球190多個國家、約70億人口,我們因何而緊密相連、為何不該一意孤行,未來又將走向何方?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領導人基于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給出的“中國答案”。
從國與國雙邊的命運共同體,到區域內的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年多時間里,國家主席60多次談及“命運共同體”,深入思考事關人類命運的宏大課題,展現出中國領導人面向未來的長遠眼光、博大胸襟和歷史擔當。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源自中華文明歷經滄桑始終不變的“天下”情懷。從“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處世之道,再到“計利當計天下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判斷……同外界其他行為體命運與共的和諧理念,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傳,綿延不絕。新時期,中國人民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追求的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關于命運共同體的傳統理念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領導人基于對世界大勢的準確把握而貢獻的“中國方案”。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經濟全球化讓“地球村”越來越小,社會信息化讓世界越來越平。不同國家和地區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國家之間,過時的零和思維必須摒棄,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損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輸我贏、一家通吃。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生動實踐。從致力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到不斷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從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到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再到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也門撤僑行動,再到尼泊爾強震救援……中國不僅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更敞開胸懷歡迎各國搭乘中國“快車”、共享發展機遇,以實際行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中國智慧,貢獻中國力量,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超越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的界限,為思考人類未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給出了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
有人將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個國家就是這艘大船的一個個船艙。世界各國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承載著全人類共同命運的“地球號”才能乘風破浪,平穩前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文篇4
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支持成立了由28位國際知名人士組成的“全球治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于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發表《我們天涯成比鄰》報告,其對全球治理概念的定義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
全球治理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由于全球化導致國際行為主體多元化,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成為一個由政府、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等共同參與和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重要途徑是強化國際規范和國際機制,以形成一個具有機制約束力和道德規范力的、能夠解決全球問題的“全球機制”。比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出現的二十國集團,協調各國應對危機,使世界經濟擺脫了陷入20世紀20—30年代全球大蕭條的境地。國際上各種協調磋商機制非常活躍,推動國際社會朝著更加制度化和規范化的方向前進。
盡管全球治理仍存爭議,比如怎樣處理全球治理與主權獨立的關系等。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可以推動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發展、權責共擔”的方向發展,可以利用全球治理形成的倒逼機制促進中國國內改革,中國也可以從全球治理中獲得更多的和平發展機遇,中國的和平發展對世界的發展又形成了有力的“正能量”。中國將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并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建設性參與國際與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進程,積極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人大國作用,不斷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外交工作新成就中,就包括了“加強同世界各國交流合作,推動全球治理機制變革,積極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為改革開放爭取了有利的國際環境”。還強調要積極參加多邊事務,并特別提到要支持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發揮作用,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基本的價值觀基礎。中國提出的和諧世界觀與全球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和諧世界觀包括五個維度,即政治多極、經濟均衡、文化多樣、安全互信、環境可續。政治多極的內涵是,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各大力量中心之間應有一個相互制約的力量框架和多邊的行為方式來處理世界事務。經濟均衡的內涵是,只有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獲得共同發展,世界才會有真正的發展,因此解決發展問題是人類共同利益之所在。文化多樣的內涵是保持文化多元,保持人類思維活力,為解決全球問題提供更多答案。安全互信的內涵是,安全是共同的,只有別人安全,自己才有安全,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不是冷戰式的同盟加威懾,而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環境可續意味著各國必須攜手合作,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國際社會存在的各種價值觀仍主要服務于不同國家的現實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仍是一個長期、復雜和曲折的過程。如果各國政治家能真正從全人類長遠利益出發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從短期國內政治需求出發來制定政策,一個更高程度的、走向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完全是可以建成的。
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考作文精選篇3
日前,《流浪地球》刷爆朋友圈,迎來票房、口碑雙豐收。電影中的家國情懷以及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讓數億中國人為之點贊。元宵佳節,故宮文化活動一票難求。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為何備受歡迎?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它已融入每個炎黃子孫的血液,成為每個華夏兒女的心靈歸屬,展現為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詩詞大會中,不論是明目皓齒的兒童,還是白發朱顏的老人;不論是學富五車的才子佳人,還是走街串巷的外賣小哥,都展現著他們對古典詩歌的熱愛。他們喜歡的不僅僅是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的詩詞,更是詩詞中所展現的美妙意境,所傳達的喜怒哀樂、家國情思,所傳遞的人生哲理、處世之道。《國家寶藏》中,每件國寶都讓人嘆為觀止,我們崇尚的不是文物價值幾何,而是每個國之重器背后的民族信仰、國家精神和文化靈魂。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也讓世界更加認同中國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自帶優秀基因。以和為貴,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各國人民和衷共濟,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心態、仁者愛人的風范,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認同。《流浪地球》中,當人類共同的家園遭遇危機時,中國人民沒有采用諾亞方舟的方式獨善其身,而是勇于擔當,不拋棄,不放棄,精誠合作,不畏犧牲,救各國人民于水火。此種家國情懷,展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大同的夢想,也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了最好的詮釋。
中國傳統文化富有生命力。任時移世易、滄海桑田、歷史沉淀,五千年文明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歷經磨難而愈發璀璨奪目,在世界文化長廊中熠熠生輝。如今,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召喚下,中國傳統文化再次煥發出生機?!澳捍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曾是先祖描繪的天下大同的美好情景,也是我們這個時代追求的共同目標?!凹核挥鹗┯谌恕薄凹河_而達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中國傳統文化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藍圖中,發揮著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文明不滅,精神不老,中國傳統文化正星火燎原。
叩問心靈,我們對自己文化的珍視和熱愛也將由己及人,那就是理解并尊重各國的優秀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春風,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生機勃勃;而中國傳統文化也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家園溫暖如春,鳥語花香,清風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