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異地高考報名新政策
福建異地高考報名新政策
1.報名后至2023年7月1日前,將戶籍遷出福建省或將高中階段學校學籍轉出福建省的,視為自行放棄福建省普通高考的考試和錄取資格。
2.具有福建省戶籍、但不符合其他條件的報考人員,可以申請福建省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報名(具體時間另行通知),但只能報考高職(專科)批次。
3.教育部另有文件規定的,按教育部文件要求執行。
網上報名時,報考人員應選擇相應的報名現場確認點。非廈門市本省戶籍非應屆畢業生(含往屆畢業生和同等學力人員)原則上選擇戶籍所在縣(市、區)的指定確認點;隨遷子女非應屆畢業生應選擇原高中階段學校學籍所在區的確認點。
擬報考省內面向(含定向)設區市或縣(市、區)招生的院校(專業),須具有該設區市或縣(市、區)戶籍且在該設區市或縣(市、區)報名。
非福建省戶籍在福建高考條件
因父母一方(或法定監護人,下同)屬于工作調動、人才引進、庫區移民、駐閩部隊現役軍人(含文職人員),報考人員戶籍于年度普通高考報名前遷入福建省。其中,應屆畢業班學生須具有福建高中階段學校學籍并實際就讀。
因投靠父母一方,報考人員戶籍于年度普通高考報名前遷入福建,同時被投靠人須具有福建省戶籍且出生后首次申報戶口登記在福建。其中,應屆畢業班學生須具有福建高中階段學校學籍并實際就讀。被投靠人雖具有福建省戶籍但出生后首次申報戶口登記不在福建省的,按第4項規定執行。
因其他事由將戶籍遷入福建,例如報考2020年普通高考的應屆畢業班學生,其戶籍遷入福建須滿2年,須具有福建高中階段學校學籍且有2學年連續實際就讀經歷,報考2020年及以后福建普通高考的應屆畢業班學生,其戶籍遷入福建須滿3年,須具有福建高中階段學校學籍且有3學年連續實際就讀經歷。
2023年福建異地高考的報名材料
(1)2023屆應屆畢業生須提交畢業班學籍名冊(經教育或人力資源社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加蓋學籍專用章)和在學證明、校長簽字和學校公章)。
(2)往屆畢業生必須提交學校畢業證書才能高中學習。同等學歷須提交初中畢業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
(3)需由父母工作調動、人才引進、福建陸軍現役軍人(含文職人員)報考人員,必須同時提供一位家長的身份證明。庫區出入境情況由當地教育部門會同庫區管理部門審核。
(4)依賴父母之一的申請人,難民的戶口簿和身份證必須同時提交。
(5)隨行子女還需同時提交父母一方在福建工作經歷的證明材料,其中,繳納社會保險費或繳納稅款的,由教育部門匯總后上繳當地人民社會、稅務機關檢查。
(6)居住在福建省的外籍人士,同時提交公安機關核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2023福建是新高考還是老高考
(1)福建高考考試科目。自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入學新生起,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等14門科目。選擇性考試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科目,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特長、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等,從上述科目中選擇3門參加考試。
(2)福建高考考試對象。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均須參加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其中參加統一高考的學生還應參加選擇性考試;參加統一高考的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生和社會人員可只參加選擇性考試。
(3)福建高考考試內容。考試內容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含學業質量要求)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堅持立德樹人,科學設計命題內容,注重學科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考查,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福建高考考試方式。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等10門合格性考試科目和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選擇性考試科目采用書面閉卷筆試,信息技術合格性考試實行無紙化上機考試,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4門合格性考試另設實驗(實踐)操作測試。體育與健康、音樂和美術3門合格性考試科目實行學科技能或素養測試。
(5)福建高考考試時間與次數。高中各科目合格性考試相應安排在高中三個學年進行,高一年級學生參加省級統一組織實施的合格性考試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學生在完成必修學分課程的基礎上參加合格性考試。普通高中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相關科目合格性考試成績不合格者,可補考1次。補考仍不合格者,可在離校后2年內繼續申請補考。
選擇性考試每年組織1次,安排在6月份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限報考當年統一高考的考生參加。選擇性考試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時僅限當年有效。考生若再次參加高考,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可更換。
(6)福建高考成績評定與使用。合格性考試每門滿分100分,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60分及以上為合格。合格性考試各科目(含操作測試項目)成績合格是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信息技術、通用技術(不含實踐操作)合格性考試原始成績作為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的依據。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每門滿分100分。物理、歷史以原始分呈現,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成績以等級轉換分形式呈現。
異地高考的利弊
如果你在一個競爭相對激烈的省份學習,參加高考,固然面臨排名,分數,名額不夠,導致自己不能上一個好的大學,所以可選則省份高考人數少地方,比如天津、海南、貴州、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根據政策要求條件,購房落戶,社保落戶,人才引進等落戶政策,然后當地實際就讀,參加高考報名。
通過地域分差和錄取率的不一樣,以及各省大學投檔線的不一樣,以及招生人數的不一樣,從而解決上個好大學問題,比如高考人數較多的省份河南、山東、安徽、廣東為例:高考人數眾多,錄取率較少!
可讓諸多學子享受和本地一樣的待遇,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壞處是使得部分地區的教育出現埋沒的情況,也會增加教育的復雜性。
異地高考有助于穩定外來務工人員,減少流動性;有助于解決學生在就學地與原戶籍、學籍地之間的繁瑣的傳出轉入,方便了學生的報考,減輕了外來人員的壓力;有助于平復社會輿論的壓力,減少不穩定因素;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可以享受和本地一樣的待遇,使得教育更加公平。
異地高考也會使得部分地區的教育出現埋沒的情況,也會增加教育的復雜性;城鄉教育資源差距進一步拉大,可能會導致農村無教育的狀況出現。
農村教師流失成為必然;制定專對外來考生的政策,潛伏不安因素;制定其他政策,如抬高戶口準入門檻、劃定外來人員居住區域、劃定外來考生就學的學校等政策而造成外來人員仍舊無歸屬感;造成本地考生的不理解與不滿,增加了不穩定因素;大學生源素質仍舊不會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