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2022年畢業生超五成在京外單位就業
清華2022年畢業生超五成在京外單位就業
清華大學2022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已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復雜的背景下,學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保持穩定,為98.0%,超八成畢業生赴重點單位就業創業。
簽三方就業比例為52.5%
從畢業生總規模上看,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生共8003人,與往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本科生3197人(39.9%)、碩士生2657人(33.2%)、博士生2149人(26.9%);男生5135人(64.2%)、女生2868人 (35.8%),男女比例為1.8:1。
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是指深造和就業畢業生數量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其中,深造包含國內深造和出國 (境)深造;就業包含簽三方協議就業和靈活就業兩種形式。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8.0%。其中,國內深造比例為28.3%,出國(境)深造比例為7.1%,簽三方就業比例為52.5%,靈活就業比例為10.1%。
畢業生去向分布情況。圖/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
從單位所屬行業來看,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主要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
簽三方就業畢業生比例>1%的單位行業分布。圖/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
從地域上看,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生就業地域分布廣泛,超五成畢業生選擇京外單位就業。
畢業生簽三方就業單位所在省(區、市)分布。圖/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
超過85%畢業生選擇赴重點單位就業創業
在充分就業的基礎上,清華大學有超過85%的畢業生選擇赴重點單位就業創業。
報告顯示,清華大學持續與中核集團、航天科工、兵器工業、華能集團等用人單位開展人才合作:與各省份進行選調生和人才引進合作,2021年赴基層公共部門工作畢業生人數有明顯增長。全學年共發布招聘信息近6500條,舉辦校級招聘活動400余場,涉及用人單位2000余家。
清華大學積極引導和支持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截至2022年,學校在全國各省份累計建立就業實踐基地283個,鼓勵同學將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國家戰略緊密結合。授予全校200名學生“畢業生啟航獎”并發放獎勵金,為選擇扎根西藏、新疆、青海基層黨政部門等單位就業的校友發放專項勵業金。首次設立“篤行勵業獎”,表彰233位堅守在公共部門、國防軍工等重點領域基層一線,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的校友。
同時,學校搭建和完善創新創業平臺,大力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2022屆畢業生中共有22人選擇自主創業,創業領域集中在互聯網、技術服務和文化創意等領域。
就業工作國際化方面,學校大力拓展國際組織駐華代表處實習任職崗位,推動聯合國志愿者選派工作,逐步恢復海外線下實習派出工作。2022年,清華大學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70余人次。
此外,部分院系結合專業特色開設職業輔導課程,選課數量累計達15萬余人。2021-2022學年,一對一咨詢、“校友導師計劃”和“職業生涯教練計劃”參與人次穩步提升,為約4000人次同學提供精細化的職業發展輔導。
清華大學簡介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改革開放以來,清華大學逐步確立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長遠目標,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學校先后恢復或新建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
2023清華大學全國排名第幾名
2023年清華大學全國排名為第一名。
學校名稱 | 年份 | 全國排名 |
清華大學 | 2023 | 1 |
清華大學歷年全國排名多少
清華大學2022年全國排名第一位。清華大學2021年全國排名第一位。清華大學2020年全國排名第一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往年清華大學全國排名位次:
序號 | 學校名稱 | 發布時間 | 全國排名 |
1 | 清華大學 | 2022 | 1 |
2 | 清華大學 | 2021 | 1 |
3 | 清華大學 | 2020 | 1 |
4 | 清華大學 | 2019 | 1 |
5 | 清華大學 | 2018 | 1 |
6 | 清華大學 | 2017 | 1 |
2022清華大學在北京排名第幾位
2022清華大學在北京市大學排名中為第一名,北京大學在北京市大學排名中為第二名。
北京各大學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入圍10強次數 |
1 | 清華大學 | 8★ | 20 |
2 | 北京大學 | 8★ | 20 |
3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8★ | 2 |
4 | 北京師范大學 | 7★ | 2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8★ | 14 |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7★ | 0 |
7 | 北京理工大學 | 7★ | 0 |
8 | 中國農業大學 | 7★ | 0 |
9 | 北京科技大學 | 6★ | 0 |
10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7★ | 0 |
11 | 北京交通大學 | 5★ | 0 |
12 | 北京郵電大學 | 6★ | 0 |
13 | 中國政法大學 | 6★ | 0 |
14 | 北京化工大學 | 5★ | 0 |
15 | 首都醫科大學 | 5★ | 0 |
16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6★ | 0 |
17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6★ | 0 |
18 | 中國傳媒大學 | 6★ | 0 |
19 | 北京工業大學 | 4★ | 0 |
20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5★ | 0 |
21 | 首都師范大學 | 4★ | 0 |
22 | 北京林業大學 | 6★ | 0 |
23 | 中央民族大學 | 6★ | 0 |
24 | 中央財經大學 | 5★ | 0 |
25 | 北京體育大學 | 6★ | 0 |
26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6★ | 0 |
27 | 外交學院 | 6★ | 0 |
28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4★ | 0 |
29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4★ | 0 |
30 | 華北電力大學 | 4★ | 0 |
31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4★ | 0 |
32 | 北京電影學院 | 6★ | 0 |
33 | 北京工商大學 | 4★ | 0 |
34 | 北京語言大學 | 5★ | 0 |
35 | 中央戲劇學院 | 6★ | 0 |
36 | 中央音樂學院 | 6★ | 0 |
37 | 中央美術學院 | 6★ | 0 |
38 | 北京建筑大學 | 3★ | 0 |
39 | 中國音樂學院 | 6★ | 0 |
40 | 北京聯合大學 | 3★ | 0 |
41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3★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