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轉專業限制放寬
“轉出無門檻”,高校本科生轉專業限制放寬
據吉林大學教務處消息,12月15日,該校本科生轉專業將全面放開轉出限制。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時均都可以報名參加轉專業,且不限制轉出比例,學校不再組織統一的筆試考試,報名的學生只需參加所報名專業組織的考核即可。
吉林大學稱,學校會將所有接收轉入的學院分成兩個批次,學生在每個批次的30多個專業里可有序選報三個志愿專業。大一沒轉成功的學生還可以在大二再次嘗試,即最多可以有報12個專業的機會。“各專業接受比例對大一、大二分開設置,分為兩個通道錄取,不會一起比較。”
“大二年級轉專業原則上要降到一年級重新學習,學校會在為你們轉專業的同時辦理降級。”吉林大學指出,大一時轉專業,則可以平級轉。
12月21日,界面教育多次撥打吉林大學教務處相關科室電話,均無人接聽。
通過查詢該校近年來的轉專業政策,界面教育發現,吉林大學對本科生轉專業呈現逐步放松趨勢。2013年,該校規定轉專業學生需按專業名次排序,且不超過專業人數的20%;且學院之間轉出和接收人數不能超過各學院2013年各專業招生總數的10%。
時任吉林大學招生辦主任的劉鶴在2015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學校接下來要進一步擴大轉專業的數量,希望每年能有幾個百分點的增量。2018年,學校推出“試點類”專業,即學院申報的試點類專業和學生報名申請轉入人數未達到接收計劃人數的專業(類),不用參加學校統一筆試,直接由接收學院組織考核轉專業(類)。
轉出轉入比例也進一步擴大。2021年,吉林大學的轉專業(類)的“報名比例”已經擴大到同年各專業招生總數的50%以內,“轉入比例”則在20%以內。
教育部早在2005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就提到,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學生轉專業由所在學校批準。
2017年,教育部對該規定進行了修訂,在轉專業方面更加明確,“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其他專業有興趣和專長的,可以申請轉專業;以特殊招生形式錄取的學生,國家有相關規定或者錄取前與學校有明確約定的,不得轉專業。”同時,明確要求學校應當制定學生轉專業的具體辦法。
實際上,能獲得轉專業資格的學生并不多。高校轉專業的門檻始終不低,大部分高校仍對轉專業資格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包括專業排名、績點、高考文理選科情況等,有些甚至要求排名在本年級本專業的前10%或前5%,并限制學院轉出和轉入人數比例。
“鑒于轉專業資源有限,高校對申請轉專業的同學提出了GPA的要求,只有原專業學得不錯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轉專業,否則很難。”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界面教育表示。
如今在上海某證券公司工作做的筱英,由于當年高考錄取時被調劑,進入了廣東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農學類專業,但她對金融類專業更感興趣。得知可以在大一結束時申請轉專業,筱英延續了高三時學習的猛勁,盡可能把每門課的成績考到最高。
然而,在大一第二學期末專業排名出來后,筱英一下子懵了。“我排在第五名,但我們專業那年有資格轉出的只有兩個人。”她告訴界面教育,轉專業這條路走不通后,自己曾在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自我懷疑,對未來產生迷茫。
后來,筱英通過多次考研,最終順利考入上海一所雙一流高校,并于就讀期間進入證券行業實習。“如果當年轉專業的要求沒有嚴苛,我或許可以早幾年進入喜歡的行業工作。”她感慨。
吉林大學并不是第一所宣布全面放開轉專業限制的高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完善轉專業政策,降低學生轉專業難度,大多數實行“轉出無門檻,轉入有要求”政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較早允許自由轉專業的高校。2013年,該校啟動全校專業選擇及中期分流工作,規定本科生在校期間有三次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且沒有專業大類的限制。浙江大學也從2016年起,將本科生轉專業機會由兩次增加至三次,對轉出比例不設限制。
武漢大學本科生生除了在本專業大類中選擇專業外,還可以在大一下、大二下各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2022年,該校有580名學生轉入心儀專業,成功率為62%。
在熊丙奇看來,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專業,一方面可以提高對大學、專業的滿意度,調動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學科交叉、創新突破思維的培養。高校應該創造條件,給更多學生“零門檻”、自由申請轉專業的機會。
高校設置轉專業的門檻要求,也有出于維護公平的考量。熊丙奇向界面教育表示,“不同專業的高考錄取分數不同,從錄取分低的專業轉向錄取分高的專業,如果缺乏明確的門檻條件,會被質疑不公平。”
在熊丙奇看來,目前部分高校正在推進的按專業大類招生培養,是一項重要的招生與培養改革措施。“通過專業大類平臺的培養,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寬厚、復合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學科知識交叉的創新人才。”
大學都有哪些課程
一、課程分類:
1、文史哲類:涵蓋文學、哲學、歷史學及新聞傳播等學科類別;
2、法學等社會科學類:涵蓋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軍事等學科類別;
3、理學類:涵蓋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學、醫學、生物學等學科類別;
4、工學類:涵蓋機械、電子信息、化工、材料、環境工程、建筑及土木等學科類別;
5、經濟管理類: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類別;
6、外語類:涵蓋英語、日語、德語、法語等學科類別;
7、藝術類:涵蓋美術、音樂等學科類別。
上大學都有哪類課程
1、大學的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
選修課又分為限制性選修課和非限制性選修課兩種。如果按專業劃分,即是公共課和專業課,兩者可交叉。
必修課程,是相對于“選修課程”而言的。從本意上來解釋就是在學習中必須學習掌握的課程,非常重要。如大學學業中的,哲學為必修課程;還有國家一些考試中的課程,如英語4級中“口語”為必修課程。其含義非常的廣泛。
大學本科主要的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馬克思原理,毛概,英語,中國近代史等,軍事理論,專業課,體育。
2、公共課又分為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公共必修課包括毛澤東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體育、大學英語等,公共選修課課程涉及各類專業,屬非限制性,選夠學分即可。
3、專業課又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專業基礎課側重與專業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專業主干課則注重與專業直接聯系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專業選修課則必須在培養計劃所規定的科目內選,屬限制性。
4、 一般大一的課程大部分為公共基礎課,大二大三的課程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大四則開始做畢業設計和進行實習,課程很少。
關于本科學歷的介紹
根據高考要求的錄取批次的不同,本科劃分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部分省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統一錄取,不再劃分錄取批次。這些錄取批次同屬于一個層次和學歷(即本科學歷層次)。
本科畢業后更高的學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后學歷。學歷,求學的經歷。指曾在哪些學校肄業或畢業。
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是指他最后也是最高層次的一段學習經歷,以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實施學歷教育、有國家認可的文憑頒發權力的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所頒發的學歷證書為憑證。
本科畢業該如何找工作
求職的范圍可以放大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一些職業。不能一定要求從事自己本專業或者說與專業特別相關的工作。實際上現在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狀元。在哪一個方面發展得好都是可以成就人生的。
因此,一定要改變擇業觀念。要把自己的求職范圍拉得更寬,拉得更遠,這樣有利于找到工作。比如說考公務員,考法律職業資格證,考教師資格證,今后從事公務員職業,律師職業,教師職業都是可以的,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本科應屆畢業生找工作技巧
積極展現自己的工作態度,專業能力反而是次要的。因為HR不是負責具體業務的人,所以不會考察你太多專業性的問題。所以HR問的問題一般都可以提前在網上找到答案,大家面試多了,也就知道hr會問哪些問題了。
大家不要對面試中這種突如其來的考驗感到害怕,因為它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得到題目的答案,而是展示解題的過程。
哪怕最后你的答案是錯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你有大把的機會來展現自己考慮問題的縝密,分析問題的邏輯,并且還能贏得更多與對方切磋探討的時間。這都是比一個答案更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