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高考化學試卷及答案解析
溫馨提示:看完整版及各省份高考試卷真題,可下載全文查看或微信搜索公眾號【得道AI填報】,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高考真題】即可免費獲取。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堿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3) 所有單質都顯零價
3——單質的熔點
(1)同一周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
4——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及其判斷)
(1)同一周期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因此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電子,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因此隨著電子層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電子,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判斷金屬性強弱
金屬性(還原性) 1,單質從水或酸中置換出氫氣越容易越強
2,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1—20號,K最強;總體Cs最強 最
非金屬性(氧化性)1,單質越容易與氫氣反應形成氣態氫化物
2,氫化物越穩定
3,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1—20號,F最強;最體一樣)
5——單質的氧化性、還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陽離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推斷元素位置的規律
判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應牢記的規律:
(1)元素周期數等于核外電子層數;
(2)主族元素的序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
陰陽離子的半徑大小辨別規律
由于陰離子是電子最外層得到了電子 而陽離子是失去了電子
6——周期與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長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鑭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為主族元素;ⅠB—ⅦB為副族元素(中間包括Ⅷ);0族(即惰性氣體)
所以, 總的說來
(1) 陽離子半徑原子半徑
(3) 陰離子半徑>陽離子半徑
(4 對于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的離子,原子序數越大,其離子半徑越小.
以上不適合用于稀有氣體!
專題一 :第二單元
一 、化學鍵:
1,含義:分子或晶體內相鄰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
2,類型 ,即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
離子鍵是由異性電荷產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鈉以離子鍵結合成NaCl.
1,使陰、陽離子結合的靜電作用
2,成鍵微粒:陰、陽離子
3,形成離子鍵:a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
b部分鹽(Nacl、NH4cl、BaCo3等)
c強堿(NaOH、KOH)
d活潑金屬氧化物、過氧化物
4,證明離子化合物:熔融狀態下能導電
共價鍵是兩個或幾個原子通過共用電子(1,共用電子對對數=元素化合價的絕對值
2,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對產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價鍵是兩個原子借吸引一對成鍵電子而形成的.例如,兩個氫核同時吸引一對電子,形成穩定的氫分子.
1,共價分子電子式的表示,P13
2,共價分子結構式的表示
3,共價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現型、NH3—三角錐形、CH4—正四面體)
4,共價分子比例模型
補充:碳原子通常與其他原子以共價鍵結合
乙烷(C—C單鍵)
乙烯(C—C雙鍵)
乙炔(C—C三鍵)
金屬鍵則是使金屬原子結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離域的共價鍵.
高考化學選擇題答題方法有哪些
在高考理綜試卷中有8個高考化學單選題。解答時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仔細考慮各個選項,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較法、代入法、猜測法等方法,找到選項與題干,選項與選項之間區別聯系,迅速的找到所要選項。選擇題的答題方法是多樣化的,最合理的方法可以把時間盡可能的壓縮到最短,為解決后面的大題騰出更多時間。
高考化學選擇題考的是些基礎知識。要想化學拿高分,選擇一個都不能錯。有一道選擇題是計算題,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卻時常有陷阱。
高中化學選擇題有什么特點
選擇題的結構包括題干和選項兩部分,其題干和選項都是經過精心設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很強的迷惑性。經過對近年來的高考試卷分析,選擇題具有如下特點:
(1)考查的知識容量較大,覆蓋面廣,且有較好的區分度,有利于選拔。
(2)其中少量的“基礎題”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數,有利于穩定學生的考試心理,有利于學生發揮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類型的常見題,調控總難度。
(4)題型保持相對穩定,利于考生備考。
高考化學復習計劃
首先,我們來談談高考化學的命題趨勢
通過對近幾年高考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它呈現了如下的幾個特征:
第一,全國的高考化學卷的類型逐年減少,趨于統一
就年為例,除了幾個直轄市、幾個教改省份,基本已經被全國卷統一了,這將會成為一個趨勢。那么,這就意味著原來不考全國卷的考生,必須要努力適應全國卷的考試風格,有針對性地復習。
第二,考試內容三分天下
從考試內容上分析,除了選考和個別體例特殊的省市以外,大體上呈現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實驗。
基本概念包括了:氧化還原反應與離子反應、物質的量與NA、化學與STES、溶液與膠體等等;
基本理論包括了:熱化學與電化學、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電離、水解與沉淀平衡等等;
化學實驗包括了:基礎實驗、定量實驗、探究性實驗、工業流程等等。
這三個部分幾乎占據了必考題90%的內容,而總結這三大板塊,就是八個字:立足雙基,回歸本質。這就意味著,復習高考時我們要加強基本功的培養,每個概念到底啥意思,每個理論的規律、前提條件、注意事項都是啥,這個必須搞清楚。另外,化學的本質在于實驗,這也是化學區別于別的科目之所在。加大對實驗的考查,無論在分值上,還是在靈活性上都會越變越大。
第三,根據各省命題特色有針對想的復習
考慮各個省市的命題特色,那么各地考生在準備高考時就需要有針對性。
比如北京,由于選五有機化學是指定選修,那么在復習中就不能不加大投入。類似的還有上海,也會有相當一部分的有機內容。再比如天津卷,基本理論的考查會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比如電化學與平衡理論的考查,還有探究性實驗,也是北京卷和江浙等幾個教改省份的當家題目,所以也是得作必要的準備。
其次,如何安排考前三個月的復習計劃呢?
我認為應該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先診斷自己的學情,即根據高三前半年歷次考試的成績和自己的錯題本,分析一下自己在學習內容上和學習方法上或者說能力上各有什么問題。
所謂在學習內容上,就是看看自己在哪個板塊失分比較多,有沒有“一遇到__題目就錯”的這種問題;而所謂學習方法或者能力上,則是看我們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記不住,還是不明白,是方法不會操作還是沒有注意前提條件與注意事項,亦或是不知道變式題目或綜合題目的處理。當然,也有的同學是基本學習能力的缺失,與化學無關。比如讀不明白題,算不清楚數等等。
第二,確定學習目標
做任何事,我們都要有個目標,不然就無法落實,也無法監督。我們要根據之前問題的診斷結果給自己訂一個目標,當然,也可以按順序訂幾個目標,然后一個一個達成。但是,目標制定要客觀,既要有挑戰又可實現,不宜太低或太高。
第三,根據學習目標安排好學習計劃
這既包括時間,又包括內容。但是,不宜一下子把一百天的計劃一下子列出來,應該先有按月的整體安排,然后再把第一個月按周拆分,列出計劃,后幾個月可以暫時擱置起來,這樣是防止把計劃流于形式,效率低,不聚焦。然后還要注意,一些時間是不確定的,就可以逐步試探地做,一邊做一邊制定新的計劃。
第四,做好計劃完成情況的落實反饋,即:之前制定的目標是否按計劃完成?
如果沒有完成,那么是因為什么原因。這個必須及時補救,已經計劃好的事,不可以一拖再拖,必須監督自己保質保量完成。做好這四個環節,我們就一定能制訂出一個優秀的學習計劃來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