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填報高考志愿的竅門
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是院校、專業選擇,這可能關系到未來就業方向。高等學校招生錄取主要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在考生入圍、高考分數相同的情況下,比較考生各學科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前題下,才依照考生專業志愿情況進行招錄。因此,考生客觀評估自己的實力與特點,擺好自己的位置,是填報志愿的依據。
量身填報志愿非常重要,首先是分析待選擇院校的投檔線水平,估計自己條件夠得上的學校才予以列選。還要掌握今年對我區招生的院校、專業、人數,弄清哪些屬統招院校或專業,哪些屬定向招生,哪些屬民辦或公辦院校等情況。
也要了解近年來該院校招生錄取的文科或理科最低控制分數線以及近年來該院校在區內錄取新生的實際錄取數、錄取分數線等數據。最好還要確定自己在全區考生中的相對位置,在實力具備的基礎上考慮志愿。
2.排查志愿細節“沖穩保”合理組合方案
適用于平行志愿投檔的策略是“沖穩保”,即各個大學要按照“可以嘗試沖刺的院校、錄取比較穩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順序和層次來組合志愿表。
同時,還要排查志愿細節,調整及確定志愿方案。考生可以將初步擬定的志愿方案與老師、區招辦、院校招辦等熟悉志愿填報的人士進行溝通,征詢意見,并對他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和家庭實際情況,特別是本人的學習志向、高考分數,最終確定本人的報考志愿方案。
高考志愿填報怎樣確定專業
按照新的志愿填報模式,考生實際上要完成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80個組合。在組合每一個志愿單位時,考生都應該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第一,要結合院校特色篩選專業類別。選擇院校時,要重點關注辦學實力、辦學特色、社會評價、錄取分數、所在城市等因素,依次選定目標學校。同時,要注意區分不同院校的同一專業在培養理念、專業特色、培養模式、專業實力等方面的差異。
第二,要透過專業名稱辨析專業內涵。選擇專業時,要重點關注專業名稱、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專業特色及就業前景等,大體判斷目標專業學什么、怎么學、是否適合學、學完干什么。根據歷年錄取情況,剔除錄取可能性小的專業和不喜歡的專業,根據個人專業偏好和錄取概率,劃定目標專業的大致范圍。
第三,要根據個人偏好鎖定目標志愿。根據院校偏好優先、專業偏好優先、院校偏好和專業偏好并重等類型,沿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策略,最終確定志愿順序。
高考志愿填報該怎么選學校
1、按分數全院校。首先對照自己的成績,羅列出這個分數可以選擇的所有院校。
2、不得不在意的名校效應。在上面圈出的院校內,優先選擇比較有名的院校。畢竟當你畢業參加工作應聘時,用人單位看你的簡歷時,很在意上面的畢業院校。
3、按專業興趣定范圍。在上面圈出的院校內選擇有開設自己喜歡的專業的院校,最好是這個院校的這個專業同比度比較排前。
4、參考往年分數線慎重填報第一志愿。第一志愿填報的院校,要綜合考慮到分數、專業、往年招生情況等,特別是填報最后一個學校,更要有把握。
高中考大學如何填報志愿
1、低分段考生如何填志愿
低分段的考生建議:“保一保”,還是選批次好一點的大學,就高不就低,尤其是對于本科和專科,比如你的分數在三本線附近,能讀本科,建議讀本科,一個本科學歷和專科學歷區分還是挺大的。
2、中分段考生如何填志愿
中分段考生建議:“穩一穩”,考生把學校的牌子先放一放,重點放在意向專業為學校特色專業上。
3、高分段考生如何填志愿
高分段的考生:可以考慮“沖一沖”名校,仍需合理搭配。由于分數優勢明顯,本科一批次高分考生可首選“雙一流”等綜合實力強的大學。
沖穩保志愿填報策略指的是什么
沖刺:過去幾年該大學的最低錄取排名與考生的接近,或者認為今年有可能剛好被錄取的大學。
穩妥:過去幾年該大學的平均錄取排名要低于、等于考生的排名,沒有什么意外考生就會被錄取的大學。
保底:過去幾年該大學的最高錄取排名都要低于考生的排名,那這個大學就是一定能被錄取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