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院校專業組志愿填報技巧
“院校專業組”模式則以一個院校加一個專業組為一個志愿單位。將每一個志愿細化到專業組。考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選擇志愿為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組,專業調劑限于同一專業組內調劑。
院校專業組下還設有專業志愿,在填好每一個院校專業組志愿后還需要填寫專業組內的具體專業志愿。
院校專業組內的專業不用全部填完,每個省份對于專業志愿數量是有要求的,如上海在每個院校專業組下,考生最多可填報4個專業志愿;廣東在每個院校專業組內設6個專業志愿和1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
因為專業+院校的填報錄取規則下,專業的細節要求主要有身體要求(即專業體檢要求),單科成績要求等一些特殊要求,當然不是所有的專業都有要求,但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這個環節。
高考志愿填報誤區
1、片面根據分數填報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質疑,不根據分數填報那根據什么來填報呢。當然高考分數是填報志愿最重要的依據,但是如果只以當年的考試分數和去年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進行對比,這就太片面了。
在填報志愿時,需要從這幾點進行分析,該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實際錄取分、平均分以及專業錄取最低分;該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計劃,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計劃和往年計劃是否有變化;再查看招生簡章里的錄取規則,是否有專業級差;然后根據自己的位次(請注意不是分數),來參考往年該位次的錄取學校和專業。
2、只看校名不看專業
很多考生或家長一看到學校名稱里有“地質”、“石油”等字樣,就認為這樣的學校不能報,肯定都是艱苦的專業,還有的考生或家長認為帶有林業、農業等字樣的校名就業前景慘淡,還有一些是對外省的學校不了解,只要學校不是在大城市,直接就不報了。
其實要認真研究學校的專業,看看自己喜歡專業的師資力量,就業前景。在報考志愿時,還需要做到省內外高校統籌兼顧,然后進行科學、合理地填報。
3、只報熱門專業
在很多人眼里,熱門專業就好找工作,工資也高,而冷門專業各種前景都不好。其實并非如此,其實專業并沒有冷熱之分。目前一些相對熱門的專業并不代表幾年后前景依舊那么光明,甚至現在一些冷門專業過幾年就成了熱門專業了。建議在綜合考慮自己情況下,進行“冷熱兼顧”的方式來填報志愿。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有哪些
以第一志愿為主,報考學校要有梯度,比如超一本線100分能上的,超一本線50分能上的,夠一本線就能上的(要參考近3年的錄取線,就低不就高);報考專業也要有梯度,該校的名專業、一般專業都要報,一般要同意調劑。
除非你特想學某專業,那就降低要求,沖某校的名專業,十拿九穩,非此專業不報。如640分,報北大的通信工程沒有把握,又特別想學此專業,就報北京郵電大學的名專業通信工程。另外,報志愿也不能不冒一點風險,要“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
高考志愿填報誤區
1.不能盲目追求“熱門”專業
高校專業并沒有絕對的“冷熱”之分,“好找工作”不代表“能找好工作”。目前相對“熱門”的專業,并不能表明幾年后其就業率仍會高,也許目前的“冷門”專業,將來會是“熱門”。為避免失誤,考生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做到“冷熱兼顧”。
2.不能將求學與求職劃等號
職業是很多考生志愿填報的導向,其實用“求職”來決定志愿,甚至將專業與社會職業劃等號都是不妥的。專業學習和未來的就業方向有一定的聯系,但填報志愿首先要考慮的是提高錄取命中率。
高考志愿填報要注意哪些問題
要考慮自己的志趣、特長和國家的需要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選擇國家建設急需的專業,能使青年人將來較可能做出重大貢獻。志趣和需要是相輔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個人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要考慮所填志愿實現的可能性
以招生院校在當地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統計為參考,分析各專業的檔次和“冷”與“熱”情況,結合自己的實力,正確填報專業志愿。不能單純看其絕對分,要更多地看其相對位置及其變化。
原則上第一專業的選擇應該是有希望錄取的理想專業。第二專業的選擇一定要穩妥,應該是能被錄取的專業。第三專業應該選擇可以“兜底”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