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帶答案
河南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注:①陂阤(pō tuó):險阻的山,阤,同“陀”。
河南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7.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聞子瞻至,幅巾迎笑 幅巾:裹著頭巾
B.俯視大江,仰瞻陵阜 陵阜:高山
C.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 睥睨:輕視,瞧不起
D.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褰裳:提著衣裳
8.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相攜徜徉而上 ②襟三江而帶五湖
B.①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②但以劉日薄西山
C.①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 ②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D.①有廢亭焉 ②置杯焉則膠
9. 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B.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C.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D.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10.下列各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蘇軾被貶至黃州謫居期間,蘇轍曾去看望他,這也可見兄弟間的友愛。兩人同游武昌西山,蘇轍寫下了這篇游記。
B.文章首段主要敘寫蘇軾謫居齊安期間,喜游武昌西山,放情山水以自適。這一段已暗含下文的“適意為悅”的意思。
C.文章第二段主要寫蘇軾命令當地人士營建武昌九曲亭的情形。著意寫蘇軾在亭子修建過程中和建成之后的苦與樂。
D.文章最后一段以抒情的方式,稱贊蘇軾以開闊的胸襟應對仕途的坎坷,同時也表達自己對兄長的安慰勸勉之意。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子瞻遷于齊安,廬于江上。(3分)
(2)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4分)
(3)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3分)
河南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7、B(睥睨:斜著眼睛看)
8.D(D項,均為兼詞,“于此”。 A項,前者為連詞,表修飾,“地”;后者為連詞,表并列,“并且”。 B前者為連詞,表目的,“用來”;后者為連詞,表原因,“因為”。 C項,前者為代詞,“其中的”;后者為連詞,“其……其……”表選擇,“是……還是……”。)
9.C(根據句意和標志詞來判斷)
10.C(蘇軾是與當地人士一起重修亭子,而非“命令”;文章并不著意寫修建之“苦”,更無建成后之“苦”,而是著意寫蘇軾渴望有這樣一個亭子,以及亭子建成后帶來的愉快。)
11.(1)蘇軾貶謫到齊安,在長江邊上居住。 (狀語后置句1分、廬1分、句意通順1分)
(2)亭子旁有幾十棵古樹,似都有百圍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夠用斧子砍伐。(百圍千尺、加、以斤斧各1分,句意通順1分)
(3)這應該就是蘇軾能夠在這兒獲得快樂的原因吧。(判斷句1分、于是1分、句意通順1分)
河南高考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