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主題征文怎么寫
我的家在江陰顧山的一個小村子上,離我們村不遠,就是江陰三十三山中的一座名山——顧山,也稱“香山” 。顧山有大小兩座山,遠遠看上去,好像一只回首顧盼的大烏龜。以前,當山上開滿紅艷艷茶花時,茶樹氣味正可謂顧飄十里,因此也有香山之稱。
我雖是顧山人,但卻出生在四川,直到兩歲才回來。聽奶奶說,我回家鄉的第一天,顧不上旅程疲憊的爸爸就抱著我,爬上顧山。他常常對我說:“孩子,你是顧山人,要記住,家鄉的山最美。”
也許是這個原因吧,我對顧山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現在的顧山雖不及舊時風光,但也別有一番情趣!
春天,萬物剛剛復蘇,一切還顯得柔弱。樹木才冒嫩芽,若隱若現的綠,把整座山打扮得分外可愛。這個時候的顧山像個剛睡醒的孩子,表面上很安靜,但安靜下也透著調皮,它最愛玩變臉了。今天你來看,顧山是鵝黃色的,因為葉子剛冒芽;明天你來看,它會變成淡綠的,因為葉子開始生長;后天你要再來看,它說不定又會變成濃綠的,因為葉子長大了!
夏天,葉子漸漸肥美,把枝椏蓋的密密麻麻。漫山遍野的樹連成片,好似一張大網,把顧山罩在綠網之下。此時,顧山是避暑的好去處。不管外面氣溫有多高,走進顧山,只剩下一股涼爽和愜意。每年夏天,不管本地人外地人,都喜歡到顧山上好好玩玩,登山納涼。
當顧山上的葉子開始變黃時,秋天就來了。秋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山上的栗子差不多熟了,約上幾個好朋友,帶上竹竿去山上打栗子,別提多有趣了。不光栗子,還有野果子也熟了,在山上隨手就能抓到一大把。站在山上往下瞧,好一派豐收景象啊!秋天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季節:鳥兒忙著南飛,動物忙著存糧。
過了熱鬧的季節,顧山似乎安靜了許多。動物不再忙忙碌碌,也許是在等待冬天吧?今年的冬天,下了一場格外大的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從天空灑落,不一會兒,就把顧山覆蓋在白雪之下。此時,顧山變成了雪山。現在,沒有絲毫的吵鬧,有的只是一片寧靜,雪花把顧山送入夢鄉。
四個季節,四種風格,這就是顧山。顧山肯定沒有峨眉山的靈氣,也沒有廬山的巍峨,更沒有黃山的險峻,它只有一種平凡的美,一種柔美、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美!
這就是顧山,一座沒有過多修飾卻依舊美麗的山。我愛顧山,我愛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主題征文怎么寫篇2
炎熱的夏季被蕭瑟的秋風吹跑了,家鄉也由翠綠變得枯黃,由喧鬧變得冷清。
躲開嘈雜的人群,漫步村南的小山,灌木的葉子已經枯黃。一陣颯颯的秋風吹來,黃葉翻轉了兩下,便戀戀不舍地脫離了枝頭,猶如斷線的風箏一般,隨風飄起,而后,悠悠地向地面撲來,在地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松柏越發顯得清瘦,迎著風顫抖地搖著頭,從喉嚨里發出無奈何的嘆息。樹葉嘩啦啦地唱起挽歌,和著松濤,引起山谷的共鳴。正是“碧云天,黃葉地,秋雁南飛,晚來已染霜林醉”的時節。
選一塊視野開闊、背風向陽的山石坐下,眼望秋天的家鄉:山腳下那條灰黑色的公路,越發顯得陰暗、開闊,猶如灰黑大蟒匍匐在山溝里,蜿蜒前行,伸向遠方;來往穿梭的車輛失去往日的活力,斯文地慢騰騰地一路行去;行人也失去往日的瀟灑,瑟縮地等著寒冬的降臨。前邊是一片玉米地,棒子早已收回去了,剩下一棵棵枯萎的玉米秧,兀立在空曠的原野上,就像一個個垂頭喪氣怕俘虜,沒有精神,沒有活力。玉米的葉子滿地都是,風一吹滿天飛,半空枯葉,一空秋意;坐落在地中央的是一片沉寂的房屋,看不見煙火,聽不見雞鳴、狗吠,有些蕭瑟,有些寂寞。
秋水繞村行,亙古到如今,河漲河又落,人杰地不靈。這里的河就是村后那條河,但這時卻不是“天凈水明霞”,不知什么時候開始變得渾濁,沖不盡這里的風風雨雨、曲曲折折。
那河邊是荒山了,山巖突兀,起伏平緩。山勢的起伏已被茅草掩蓋了許多,整個山坡放眼望去,毛茸茸的,風吹過來,整坡枯草隨風擺動,發出鳴鳴的哨聲,像呼喚萬馬千軍要與秋風抗衡。
當年這里是赫赫有名的竇敦城,三面環水,一面是山。一夫當關,萬戶莫開,占盡地利之便,造就一代綠林英雄,遙祭竇敦城獨秀成林,安下三十六寨,建立邊環套,鐵馬金戈,馳騁于群山之中,何等威風,何等豪情,而后呢,不也是被清兵踏破山城金鏢奪命嗎?英雄往昔,不堪回首,徒增傷感。
一陣涼風吹來,收回飄忽的思緒,無論如何,我還是要回去的。
我和我的家鄉主題征文怎么寫篇3
我的家鄉陽泉—坐落在太行山中部,原來是一座貧窮落后的,生存環境極差的小山城,經過改革開放__年的洗禮,現在已變成了一座環境優美的中等城市。有著“小上海”的美譽和“太行明珠”的榮耀。
我雖然是一個11的小學生,但我經常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講述過去的陽泉。從前的陽泉:狹窄的馬路,坑坑洼洼、塵土飛揚;擁擠的街道,破爛不堪,雜草無章;淤塞的桃河,蚊蠅飛舞、雜草叢生;空氣污染十分嚴重,窮困的人們,怨聲載道;如今,這座經歷了改革開放__年的歲月城市,發生了巨大變化,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寬闊的道路,四通八達;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家鄉人民的生活日新月異,手機幾乎人手一部,住房也不再是自建房、平房、破舊房,面積變得越來越大,擁有私家車也不再是夢想。北山公園、濱河世紀城、桃北路景觀大道……正在快速地改變家鄉的面貌,提升這城市的品位。
一來到陽泉,首先看到的是:美景如畫的桃河從市中心穿過,像一條華貴的玉帶把陽泉分為南北兩大部分。桃河的改造和蓄水,成了陽泉市一道亮麗的風景;河床兩邊是綿延幾公里的桃河公園,蒼松翠柳成行成列,平坦的小徑環繞在花、草、樹木之間,形色各異的花壇,安靜、平和的展現在有人的面前。早晨人們來到桃河公園,老人們自發組織的晨練隊伍,有的練太極拳,有的練舞劍;年輕人三個一群、兩個一伙的,有的踢毽子,有的打羽毛球,個個神采飛揚;小孩子們在嬉戲玩耍,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桃河公園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每當夜幕降臨,陽泉簡直就是一座不夜城。十里礦山燈光閃亮,勝過天上的繁星;市區的建筑物上燈火輝煌、流光溢彩好似夜上海;桃河公園,蜿蜒而上,百燈羅列,形態萬千,猶如天上的銀河。桃河兩岸街道寬闊,綠樹成陰,處處散發著現代城市的氣息。
__年的發展歷程,造就了陽泉市的輝煌:一個富足安康、欣欣向榮的城市,正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相信陽泉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輝煌!我的家鄉必將走出山西,走向世界。家鄉,我愛你的現在,更愛你的將來!
我和我的家鄉主題征文怎么寫篇4
在我的家鄉古城襄陽,有一條人人皆知的仿古街——北街,它全長八百四十多米,南起昭明臺,北至臨漢門,全部采用仿古建筑,站在北街,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時代。
穿過鼓樓文化廣場,遠遠就會看見一個壯觀、肅穆的建筑——昭明臺,據說昭明臺是為南朝昭明太子讀書而建的,昭明臺大約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它的底座是由成千上萬塊青磚綠瓦搭建而成的,占總體積的三分之二,上半部分是朱紅色的飛檐樓閣,好似一只展翅飛翔的雄鷹,眺望著整條北街。
近看昭明臺,底座中間有一個又高又大的城門,城門是朱紅色的,上面有許許多多半球形的門釘,門上還有兩只金黃色的獅子,口中含著圓形石環,靜靜地凝視著遠方,好似守護北街的衛士。
撫摸著歷經滄桑的城門,映入眼簾的是青石磚鋪成的小路,石縫里因時間久遠長出了綠色的青苔。街道兩邊是仿古代皇宮的路燈,每當夜幕降臨之時,整條北街籠罩在暖黃的燈光里,人影浮動,氤氳著行人三三兩兩的心事。街道旁的建筑不是很高,只有兩三層,青灰色的墻壁,朱紅色的窗瓦,經營著供行人小憩的茶館,或是售賣當地的手工玩意兒,來來往往的游客時常駐足停留。
忽然,一股股香噴噴的氣味鉆進鼻腔,循著香味就來到了一家隱藏在街道深處的燒烤攤。那烤得焦脆的羊肉,要上一口,“滋溜”一聲,羊肉的筋道和那溢滿口腔的熱油,在嘴里蕩漾開來,讓人回味無窮。無獨有偶,一個個支著小鋪的當地老奶奶,在路邊吆喝著:“賣紅糖餅咯!賣紅糖餅咯!三元一個!”我迫不及待地買了一個,紅糖餅外殼很薄,金黃酥脆,“咔嚓”一聲咬下去,流動的熱乎乎的紅糖糖漿撞擊著整個味蕾,那一刻覺得讓人滿心愉悅。
享受完充滿地域特色的美食,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來到了北街的盡頭——臨漢門,也叫小北門。小北門的城門和昭明臺一樣,有數不勝數的門釘,城門有20厘米那么厚,真不虧是古時候的打仗的要塞啊!讓人想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我仿佛嗅到了古代打仗的硝煙,看到了先輩馳騁戰場的英勇身影。
透過斑駁的城門,北街的光景讓人流連忘返,歡迎大家有時間也能來領略襄陽北街的風光。
我和我的家鄉主題征文怎么寫篇5
我的家鄉是化州,它在廣東省西南部。因盛產橘紅而被稱為中國化橘紅之鄉,又稱為橘州。橘紅主治痰多,食積傷酒,在明清時代曾作為貢品。
年例是化州特色節日,是一個為了祈禱風調雨順的風俗,我們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在年例當日會大擺宴席接待親朋好友,就連不認識的人都可以參加宴會,客人越多越熱鬧,主人家就越開心,因為客人多就代表著這家人緣好。年例有游神、舞獅、唱大戲等慶祝活動。每當游神、舞獅的隊伍經過,各家各戶的孩子們就會跟在隊伍后面走街串巷,嘻嘻哈哈,很好玩。
各地年例的時間各不相同,我家的年例是正月二十二。到了正月二十二那天,奶奶、伯伯、伯母、爸爸、媽媽等大人們都會起個一早準備做年例。奶奶宰雞殺魚,要把雞煮出一個很威風的造型,雞脖子要挺拔,雞頭要昂起,這樣就可以拿去廟里拜神祈禱家人平安。而伯伯、伯母就會買豐富的食材,讓請來的廚師把它們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傍晚時分,客人就會陸續到來,有的開懷暢飲,有的在開心地聊天。到了晚上,我們就會放鞭炮、放煙花,熱鬧得很!
流經化州的河流有“鑒江”和“羅江”,兩條江在市中心匯合,形成了美麗的“三江六岸”風景線。在兩江相匯處有一個五光十色的音樂噴泉,每到節假日或者周末的晚上音樂噴泉就會開啟。過年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也去看過。八點一到,音樂噴泉就會隨著音樂一邊變換著顏色,一邊在搖擺,就像一個快樂的八爪魚在跳舞。白天能看到的小魚,這時候都被嚇到藏在水底,但我想它們也一定很好奇,也想上來看一看。
在我爸爸的老家鎮上有一家燒烤店的烤牛肉十分好吃,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都慕名而來。每次我回老家都要爸爸媽媽帶我去吃,我一個人可以吃十串,吃完烤牛肉,我還會再喝一碗西米芒果糖水,肚子吃得圓滾滾的,我爸爸媽媽都說我是小吃貨。除了烤牛肉,化州還有清水牛肉煲、簸箕炊、撈粉、隔水蒸雞、香油雞、官橋煎堆、各種餡料的水籺等等各種美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撈粉,一碟河粉拌上香噴噴的化州特色香油,想起我都流口水。
這就是我既美麗又美味的家鄉,歡迎來做客!
我和我的家鄉主題征文怎么寫篇6
臨西鎮的白天夜晚都十分熱鬧。
有的人晨練回來,去小區門口買早點,這樣就很節省時間。我家的小區外有一家“早尚好小吃店”的飯館兒。主食有豆漿、小米粥、南瓜粥、八寶粥、牛奶燕麥粥等;還有包子、雞蛋和咸菜,其中咸菜和豆漿在那里吃是免費的。離左邊兩百米處,有賣雞蛋灌餅的。烤爐雞蛋餅、煎餅、烤冷面,牛奶的,足足有五六家。300米處也有買這些小吃的,我最喜歡吃烤冷面。
老家的鄰居是做涼皮兒的,生意也不錯。有一次我去她家玩兒。注意到了她做涼皮的過程,先用面粉和水活成面團,等一會兒,再一遍又一遍地洗面。洗出來的面糊沉淀幾分鐘以后,再把清水倒出來,然后把蒸涼粉的鍋拿出來,抹上油,再用一把大勺子,舀滿面糊往盤子里一灘,把面糊在盆里拌勻,接著又燒一鍋開水,再把放面糊的盆放進開水鍋里,一會兒,面糊上都起泡了,真想用手指扎破它。起泡后,只見她趕緊把它拿出來放到涼水盆里,很快面糊就成了一張涼皮。等涼皮盆子涼了,再把涼皮一點一點的從盆子里把它剝下來,放到案板上切成條,放上黃瓜、蘿卜絲、芝麻、麻辣油等材料,新鮮美味的涼皮就大功告成了。看著晶瑩剔透的涼皮,讓人禁不住流口水。
龍旺的菜市場幾乎每天都很熱鬧。早晨六點,就已經有擺攤的了中午有賣魚的、賣豬肉、牛肉的,還有賣各種蔬菜的,整天來往的行人很多,噪音也很大。有許多人買了東西時說,“便宜點兒,下次還來買呢”。總是說幾句好聽的話,讓店老板降降價。
家樂園旁的小吃街更為熱鬧。每當夜幕降臨,小吃街早已擠滿了人,有賣衣服的、賣臭豆腐的、賣烤冷面的,賣薯塔的……剛進入小吃街,就聽到,“處理啦,處理啦,兒童襯衫一律八折,限時搶購”。音響的聲音很大,震得我我汗毛都立了起來。一個小朋友拉著他的媽媽說,“不買衣服,我們去買烤冷面”。這位媽媽只好給他買了以后,又來買衣服。我買了一根沙拉味兒的薯塔,薯塔表面很有光澤,滿身金黃,還滴著油,讓人禁不住咬一口。我張開大嘴,使勁咬了一口,這才是真的人間美味啊!薯塔一共16層,我一連吃了十層。
這就是臨西鎮的熱鬧的場景。
我和我的家鄉主題征文怎么寫篇7
我熱愛我的家鄉,因為它不僅美麗而且陪伴我在童年度過。那里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在我眼里是最美麗的景色。
暑假的時候,爸爸媽媽都要上班,沒時間照顧我,就把我送回爺爺奶奶那里。我高興得跳起來,因為我已經很久沒有回去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高高的青山,一棵棵綠綠的書,像一位位保護家園的士兵。不一會,我便來到了一間古老的屋子,也看見兩位老人在門前,我想應該是爺爺奶奶吧。奶奶迎前而上抱住了我說:“小云啊,你長大了,我都不認得了,呵呵。”說完就笑了起來。我有禮貌地說:“奶奶好,我回來了,我也看見你了。”說完我也微笑起來。我便去到處參觀,我來到屋子不遠處的小溪,我看見了小溪里清澈的水,底下的小沙,還有一些活蹦亂跳的小魚蝦,小溪旁邊還有幾棵矮小的小樹。我看見了一個竹林,一片綠茵茵,讓人覺得很舒服。
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黃昏,我回到家,看見奶奶在一間小屋子里,我走過去問:“奶奶,你在干什么?”奶奶抬頭望了望我說:“我在放雞回去。”我在一旁看著。早晨,看見屋子里沒人,我喊道:“爺爺奶奶,你們在嗎?”我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我跑出去又喊:“爺爺奶奶,你們在哪里?”爺爺似乎聽到了,看見我的急樣說:“小云,我們在這里。”我小心翼翼地從細小的田基走過去,我問:“你們在干什么?”爺爺說:“我們在種田。”我看見爺爺在牽著一頭牛在走,我問:“爺爺你在干什么?”爺爺解釋道:“我在把田爬松,秧就容易插了。”我看著在一時俯腰一時挺起來的奶奶問:“奶奶在干什么?”奶奶說:“我在插秧。“日子很快就過了,要離開家鄉了,我卻有戀戀不舍的感覺。在這段時間我學了很多我不會東西,也很開心。奶奶用不舍的眼神看著我說:”孩子啊,有空就回來看看我們兩個老人。”我的淚水不知不覺滑落,說:“爺爺奶奶我會的',我會想你們的。”奶奶的眼睛也濕潤了。我便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這個美麗的家鄉,我一定會再回來的。這個家鄉的風景是我永遠不能忘懷的了,是最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