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高考地理練習題及答案
2017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高考地理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
讀“某地區人口與海拔高度相關示意圖”,回答1~2題。
1.圖中曲線反映出的地區可能是( )
A.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
B.恒河平原與喜馬拉雅山過渡地帶
C.亞馬孫平原與巴西高原過渡地帶
D.剛果盆地與東非高原過渡地帶
2.該地區海拔400米以下地區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氣候濕熱,不適宜人類居住
B.地勢低平,洪澇災害頻繁
C.峽谷地帶,交通不便
D.氣候干燥,水源缺乏
解析:由圖可知,該地地勢較低的地區人口占20%,然后隨著地勢的升高人口比重減少,到300米左右又隨地勢升高人口比重增加,備選項中的四川盆地、恒河平原是典型的人口眾多地區;亞馬孫平原海拔大部分在150米左右,是人煙稀少地區,不可能占20%的人口比重;剛果盆地大部分海拔在300~500米,由于是熱帶雨林氣候,在地勢較低地區濕熱而不適宜人類居住,導致人口較少。
答案:1.D 2.A
讀下圖,回答3~4題。
3.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已經出現了眾多的環境問題,其中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 )
A.環境污染 B.沙土流失
C.荒漠化 D.土壤鹽堿化
解析: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顯著的環境問題是荒漠化。
答案:C
4.下列各國中,環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國家是( )
A.日本 B.加拿大
C.德國 D.科威特
解析:科威特雖然石油資源豐富,但國土面積狹小,科技水平較低,國內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自然條件惡劣,故環境人口容量在四個選項中最小。
答案:D
據廣州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廣州市人口已超過1 400萬,離該市1500萬的人口控制目標只有一步之遙,已迫近“臨界點”。據此回答5~6題。
5.“1 500萬”的數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適宜人口數量
C.環境人口容量 D.確定不變的
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1 500萬”是一個臨界點或警戒點,說明當人口超過這個數值時就會對社會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應該是環境人口容量。這個數值受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人們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的影響,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不是確定不變的。
答案:C
6.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萬”這個“臨界點”數值變大的是( )
A.控制人口的增長
B.加大從中西部地區的資源調入
C.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鼓勵人們適度超前消費
D.努力開發當地淡水資源以解決供水緊張問題
解析:環境人口容量受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人們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的影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源的狀況。所以加大從中西部地區的資源輸入能擴大環境人口容量;人們的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消費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小,所以C錯誤;控制人口增長不能改變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能推遲人口達到這個數量的時間,A錯誤;廣州地區淡水資源較豐富,供水緊張狀況很少存在,且淡水資源并不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D錯誤。
答案:B
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讀“環境負擔公式”和“我國人口與耕地變化圖”,完成7~8題。
7.從“環境負擔”公式中可以看出,創造財富技術水平的提高能減輕環境負擔,下列措施能因此減輕人口與耕地環境負擔的是( )
①調整農業結構 ②培育作物良種 ③推廣滴灌、噴灌技術 ④開發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據圖分析,最能反映我國近50年來人口與耕地環境負擔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積在減少 B.總人口數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減少 D.農業生態環境惡化
解析:第7題,從“環境負擔”公式可以看出:創造財富技術的水平提高能減輕環境負擔,而題目所給出的四項措施中,只有培育作物良種和推廣滴灌、噴灌技術屬于技術類。第8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反映出人口與耕地環境的負擔在加重。
答案:7.B 8.C
2017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高考地理練習題二、雙項選擇題
(每小題6分,共24分)
讀中國農業區劃委員會對我國各地的土地生產潛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數據表,完成9~10題。
具體地區 年生物量(萬噸) 可承載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長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x藏 10 000 1 000 4
9.形成兩地區土地生產潛力差異的因素主要是( )
A.水文 B.地勢
C.日照 D.熱量
解析:長江中下游地形為平原,熱量條件優越,促使土地生產力提高;青藏高原受地形限制,且受高寒氣候的影響,土地生產潛力低。
答案:BD
10.下列關于青藏地區環境人口承載力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環境人口承載力大
B.毗鄰海洋,氣候濕潤,環境人口承載力大
C.地理環境“高、寒”,生態脆弱,環境人口承載力小
D.充分利用該地區豐富的太陽輻射能,可提高土地生產潛力和環境人口承載力
解析:青藏高原具有高寒的特點,生態脆弱,環境人口承載力小。但當地太陽輻射豐富,可以充分加以利用以提高土地生產潛力。
答案:CD
讀圖,回答11~12題。
材料1: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土地承載力評價圖。
材料2:中國沿海地區水土協調度面積圖。
注:水土協調度=(本區水資源量/全區水資源量)/(本區耕地規模/全區耕地規模)
11.從材料中可看出土地承載力除資源外最突出的影響因素有( )
A.科技水平 B.文化教育水平
C.消費水平 D.對外開放程度
解析:由圖可看出土地承載力較大的省區有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北京。上海、北京的土地面積和自然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缺少,其較高的科技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增加了其土地承載力。
答案:AD
12.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
A.水土協調度高的地區位于南方地區
B.水土協調度高的地區耕地資源豐富
C.水土協調度高的地區水資源較豐富
D.水土協調度高的地區土地承載力大
解析:材料2中水土協調程度較高的是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它們都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降水豐富,水循環活躍,水資源較豐富。
答案:AC
2017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高考地理練習題三、綜合題
(共36分)
13.(2011•揚州模擬)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趨向性。讀圖回答問題。(18分)
(1)分析圖1,從地形類型來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區。(2分)
(2)分析圖2,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最小的緯度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分析圖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洲。(2分)
(4)綜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勢________地區、________緯度地區和________地區的趨向性。(6分)
(5)根據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趨向判斷,下列地區中屬于世界人口稠密區的是(多選,2分)( )
A.恒河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西歐平原 D.美國阿拉斯加
E.朝鮮半島 F.青藏高原
G.剛果盆地 H.加拿大東南角
解析:該題側重對世界人口分布規律、影響因素以及讀圖分析能力的考查。由圖可知:①在垂直方向上,人口集中分布于海拔1 0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區,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人口占56%左右。②從緯度看,人口集中分布于溫度適宜,降水適中的中低緯地區。③從距海遠近看,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分布較多。解答該題的關鍵是由圖讀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答案:
(1)平原(或平原、盆地)
(2)海洋面積大(或陸地面積小),南極大陸自然條件惡劣,至今無人定居
(3)南美
(4)低平 中低 沿海
(5)ACEH
14.讀“人口與資源漫畫圖”和“我國部分省區人口承載狀況(實際人口密度與理論人口承載密度之比)及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動示意圖”,回答問題。(18分)
(1)甲圖漫畫說明了什么地理問題?(4分)
(2)圖中顯示人口負擔最輕的省區是________,從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入手,試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3)根據圖示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分析緩解我國人口壓力的主要措施。(6分)
解析:漫畫體現了人口與資源這一矛盾,人口過多造成了資源與環境的破壞。乙圖中從輪廓上能看出圖中包含四川、貴州、云南、廣西、湖南、廣東、福建、海南、江西九省區;從人口流向上看,流入地區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區。
答案:(1)人口與資源的深刻矛盾,說明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有限的資源只能供養有限的人口。
(2)廣東省 氣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科技水平高,對外開放程度高,人口的環境容量大。
(3)努力發展經濟,轉變以自然條件主導人口承載力的現狀,以經濟投入調控人口承載能力;堅定不移地執行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這兩項基本國策。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地理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練習題
2.2017高考地理人口交通和城市練習題及答案
3.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練習題
4.2017高考地理練習題附答案
5.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識點
6.高考地理練習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