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7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模擬試題第一部分:選擇題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下圖為“祁連山冰川朝向玫瑰圖”,它是把祁連山總的冰川條數和面積分成100份,把其中4份作為一個長度和面積單位,按不同的方向繪制。讀圖回答1—3題:
1.祁連山冰川的分布
A.東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西多東少 D.北多南少
2.東北和西北朝向冰川條數相當,但面積差異顯著。因為東部比兩部
A.目照時間更長 B.降水總量更多
C.太陽輻射更強 D.蒸發強度更大
3.古人曾對祁連山下狹長地帶的景象描述為
A. 弱水西流接漢邊,綠楊蔭里系漁船
B.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產靈芝又產茶
C. 南州六月荔枝丹,萬顆累累簇更團
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長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簡稱“長治”工程)自1989年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目前長江流域仍有近50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未得到根治,“長治”工程仍任重道遠。請據此完成4-5題。
4.導致長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是①土質疏松②夏季暴雨集中③植被破壞嚴重④地勢起伏,坡度較大 (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長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導致的直接顯著后果是:
A.使上中游地區土壤貧瘠 B.三峽庫區泥沙淤積速度加快
C.中游河床淤高,水患頻率增加 D.下游河床淤積,影響船只通航
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剖面圖”,讀圖回答6~8題。
6.根據圖中資料可以判斷該地區屬于
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7.該地區七月份氣溫
A.從南向北依次遞減 B.從北向南依次遞減
C.隨海拔增加而增加 D.隨海拔增加而減少
8.從圖中信息可知( )
A.山地的南坡為夏季風的迎風坡 B.該地的蒸發量與地形有密切關系
C.該地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降水量 D.該地的風向為偏北風
右圖為珠穆朗瑪峰等高線示意圖。據此回答9--11題
9、甲點的海拔最有可能的是( )
A.5600米 B.4900米
C.6100米 D.5000米
10、圖中所畫雪線正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當圖中盛行風強大時,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大雁南飛 B.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區小麥收割正忙
C.太湖平原油菜花開遍野 D.地中海沿岸地區炎熱干燥
讀我國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甲、乙,完成12-14題:
12、圖中③、⑤處的地形為( )
A、③是山頂、⑤是盆地 B、都是盆地 C、③是火山口、⑤是平原 D、都是高原
13、下列關于②山脈說法正確的是( )
A、 大致呈東西走向,北坡雪線海拔比南坡低
B、大致呈南北走向,東坡雪線海拔比西坡低
C、南坡為陽坡,熱量充足,植被比北坡茂密
D、東坡為迎風坡,降水多,植被比西坡茂密
14、下列關于①處地理環境特點及其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
A、氣溫年較差小,日溫差大,適宜于發展特色瓜果種植業
B、地勢低洼、地形封閉,交通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C、遠離海洋,深居內陸,降水少,冰川融水是主要補給水源
D、晴天多,太陽輻射強,熱量不易擴散,冬季出現我國最高溫
右下圖為我國某地區圖,回答12-13題。
“紅三角”經濟圈包括江西贛州、廣東韶關、湖南郴州的8萬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屬于紅色砂礫巖山區,同時也是革命老區,故被稱為“紅三角”地區。“紅三角”地區以廣州南沙為平臺,牽線“珠三角”,共建華南經濟圈規劃,形成良好的資源互補。讀圖2-3,回答15-17題。
15、圖中①②兩條鐵路線分別是:( )
A、京廣線、京滬線 B、京九線、京滬線
C、京廣線、京九線 D、焦柳線、寶成線
16、“紅三角”地區發展糧食生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熱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17、“珠三角”可以為“紅三角”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 )
A、大量廉價勞動力 B、充足的農林產品
C、豐富的礦產資源 D、資金和技術支持
2004年6月22日,鐵道部在海拔4700米的x藏安多車站施工現場,舉行了鋪軌儀式,從這一天開始,x藏自治區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2005年10月15日青藏鐵路全線鋪通,2006年7月1日將正式建成通車。回答17-18題。
18、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的自然景觀是:
A、 山地森林和高山草甸 B、高山荒漠和高山草原
C、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 D、山地森林和高山草原
讀右下面我國大陸東部季風區四地日平均氣溫≥10℃的開始日期與結束日期示意圖,回答19-20題。
19、若只考慮緯度因素,則四地緯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20、若③地的緯度較④地低,則③地可能是:
A、東南丘陵 B、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項中,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全選對者得3分,只選一項且選對者得1分,其余情況均不得分。
讀中國鐵路網部分主干線圖,回答21--22題。
21.關于a點城市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京九鐵路與隴海線交匯處,交通便利
B.煤礦的開采促進了該城的發展
C.附近的京杭大運河的興衰導致了該城的興衰
D.該城目前的城市人口已超過100萬
22.關于b城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是河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第三級階梯上
B.是我國重要的棉紡織中心
B. 位于渭河附近,地震災害頻繁
D.城市道路布局由于受河谷地形的約束,沿黃河河道延伸
讀中國局部圖 ,完成下題。
23.屬于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界線的山脈是( )
A.A山脈 B.D山脈 C.F山脈 D.E山脈
看右圖,回答24---25兩題
24.如果圖中A表示商品農業,C表示密集型農業,陰影圓表示種植業,下列四個選項中能比較準確表示圖中3、4處農業生產的是( )
A.青藏高原的藏山羊的放養 B.新西蘭的養羊
C.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 D.日本的水稻種植
25.如果圖中的A表示可再生能源,C表示常規能源,陰影圓表示來自太陽輻射能,能表示圖中2、4處能源的是 ( )
A.煤炭 B.法國最大比重的能源 C.風能 D.水能
26.關于西電東送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青海輸出的主要是火電,主要輸送到上海
B.內蒙古輸出的是火電,主要輸送到北京、天津
B. 四川輸送的主要是水電,主要輸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區
D.云南輸出的主要是水電,主要輸送到廣東
27.我國南流出境河流中,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在境外名稱是
A 紅河 B湄公河 C薩爾溫江 D布拉馬普特拉河
下圖是天山中部降水量隨高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
28.有關天山南北兩側降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天山北測的降水量開始隨海拔的升高而增多,而后減少
B. 海拔2000米處,天山南北兩側降水幾乎相等
C. 降水最多處出現在天山北側海拔3600米左右
D. 降水最多處出現在天山北側海拔1500米左右
29.我國的雙季稻生產已由原來在長江以南地區擴大到江淮平原。對這一現象的說法合理的是
A.上述現象不存在 B.說明我國推廣水稻新科技的成就顯著
C.是世界氣候轉暖的結果 D.說明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并非都是決定性的
3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種植園農業是粗放型農業 B.印度是世界上紅茶的主要生產國
C.東南亞既有種植園農業也有商品谷物農業地域類型
D.非洲的種植園多建在沿海港口或有鐵路能通往沿海的地區
2017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模擬試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本大題共5小題,滿分80分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5分)
材料一:大陸市場發展快,市場容量大,臺灣“中國鋼鐵公司”有一半的產品出口大陸,是大陸養著“中鋼”。臺灣“中國電力公司”用煤發電,但臺灣煤資源短缺,臺灣當局卻嚴格限制從大陸進口。
材料二:臺灣地域狹小,島上河流較短,很難采到合格的建筑用砂石,當局又嚴格限制從大陸進口砂石,導致島內亂采亂挖,砂石價格飛漲。
材料三:臺灣島冬夏季氣溫分布示意圖。
(1)臺灣自古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你從地理學角度加以闡述。(2分)
(2)臺灣省多________等地質災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臺灣沒有直接聯系東西部的橫向鐵路,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圖中分別與臺灣年降水量、年均溫、年太陽輻射相對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圖(填數碼)。(3分)
(5)試分析臺灣發展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的原因。(3分)
(6)近年來,臺灣島的水旱災害頻度和強度都顯著增大,試簡析其原因。(4分)
(7)臺灣島東、西兩側的海底地形類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臺灣島冬季和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分別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4分)
(9)從地形與氣候方面分析,臺灣島河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這種特征對其開發的影響主要是什么? (3分)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8分)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學家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最年輕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體向北和向東方向移動。這種推移變化量很小,屬于毫米級的,不會對中國帶來什么大的變化,但是在幾百萬年的地質年代,這個移動量還是很可觀的。
材料二:2005年10月9日,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穆朗瑪峰的身高:8844.43米,并宣布停止使用我國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8848.13米。
材料三:青海省氣象局近40年來的氣象資料顯示,青藏高原溫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過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氣溫僅上升了0.7℃。
材料四:日前地質部門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區所有勘探、報告等基礎工作已經全面完成,1000米以內的淺鉆調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區100億噸石油儲備量相當于兩個大慶油田,其重大意義可想而知!據悉,國家石油部門有望在2—3年內,對羌塘地區石油儲備進行5000米深鉆探測。幾年后,這塊西部荒原將有望“變身”為全國石油基地!
材料五:繼東部“騰飛”、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一輪經濟熱潮之后,打造青藏高原經濟帶的構想,在兩會期間正式提出。如果這一設想成為現實,青藏高原經濟帶將成為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經濟帶。
(1)從地殼運動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動的重要原因。(2分)
(2)試分析青藏高原移動對本區可能產生什么影響。(3分)
(3)材料中有關珠穆朗瑪峰身高數據減少3.7米的原因是: (2分)
A.珠穆朗瑪峰的地殼下沉了
B.全球變暖使海平面上升了3.7米
C.現代測量手段和技術更接近真實高度
D.可能與氣候變暖導致“巖升雪降”有關
(4)青藏高原地區的溫度變化對該地區河流水源補給將產生怎樣影響?(2分)
(5) 試分析青藏高原對亞洲局部地區地理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提示:可從氣候、河流方面分析)(3分)
(6)分析青藏高原氣候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并提出區域農業發展的策略。(3分)
(7)從石油儲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區的地質構造為 。試分析本區石油資源開發的意義。(3分)
33、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試分析緯度和海陸位置對甲圖所示區域的自然環境有什么影響? (3分)
(2)讀乙圖,試比較A、B兩地降水特征的異同,并說明形成的原因。(5分)
(3)長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其干流通航里程2 800多千米,是我國內河運輸的主動脈。試從經濟和環境角度分析長江航運與公路、鐵路運輸相比的優勢。(5分)
34. 讀我國年太陽輻射能分布區圖,完成下列問題。(14分)
(1)我國太陽能豐富的地區,與地形地勢、氣候有什么樣的關系? (2分)
(2)①地區太陽能豐富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太陽能豐富,其溫度不高,熱量很少?(4分)
②地區太陽能豐富的原因又是什么?說明在②東側地區發展太陽能電站的有利條件。(4分)
③地區太陽能最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3)下列曲線中,較符合從①→③一線的太陽能變化曲線的是。(2分)
下一頁查看>>>2017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模擬試題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