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媽媽語錄”走俏的背后
“是為了你將來點餐的時候,可以不看價格。
“是為了你在累的時候,隨時可以打車回家。
“為了你在外出旅游的時候可以住自己喜歡的酒店。
近日,電商平臺銷售的“清華媽媽語錄”引發關注。該商品有木質相框擺件、也有墻紙形式,內容均為激勵孩子努力學習的話語。這類商品在部分網店銷量不菲,有買家評價稱,“買給孩子的生日禮物,太驚喜了”、“送給讀高中的兒子,很有激勵作用”等。
“清華媽媽語錄”也在網上掀起熱烈討論。有網友表示,“建議把題目換成‘為什么我要努力工作’然后送給這些父母”;也有網友說這是“以消費主義為基礎的功利主義教育”;還有網友表示,“我覺得挺有道理的,除了最后一條,能隨心所欲花錢真的很爽。”
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又應當如何讓孩子學習?
對此,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準備進入育兒階段的年輕人、二胎家長及教育專家,請他們談談學習的目的和方法。
家長們為何要逼孩子學習,目標又有哪些?
“兒女雙全”的二胎家長瓜瓜(化名)說,逼孩子學習的家長大多數可能會說是為了孩子,為了上“雙一流”高校,為了孩子以后過得更好。
但瓜瓜認為,有時家長需要反思的是,就像曾經年少時無法判斷現在元宇宙、大數據發展趨勢,當下的自己又如何得知孩子未來會經歷什么、從事什么職業?所以,學習的目的是補缺和提升,補缺指學習生活和做人的道理,提升指增加興趣和知識。
瓜瓜此前從事媒體行業,早期只會采訪和寫作,后來要負責視頻拍攝、剪輯,于她而言,學習的目的是豐富自身能力,大學是全日制學習的終點,但可能是行業知識學習的起點,特別是走上社會,每個“賽道”都從起點開始,所以長輩們會說學無止境。
瓜瓜說,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關鍵還是培養習慣。她讓女兒從小學習鋼琴,是因為認為女兒專注力不夠好,但她不要求女兒考級,只是練專注力和對音樂的啟蒙,女兒最近會在家彈奏周杰倫的歌,完全是興趣使然,學習的目的達到了,又有點小技能。
身為90后的果果(化名)最近和丈夫有了備孕計劃。對于這類勵志語錄,她的丈夫認為,這就是把學習功利化,雖然功利一點也沒太大關系,但把努力學習簡單等同于以后可以賺好多錢,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完全成立,如果孩子真信了,以后可能會崩潰。
從事金融行業的王俞剛成婚不久,他覺得這個語錄的邏輯把生養孩子作為一筆巨大的投資,要求未來產生的現金流必須能夠覆蓋父母的支出,所以才逼孩子學習。
“時至今日,我們竟然還在討論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教育事業的悲哀。”教育學者熊丙奇聽聞這一“語錄”時痛心疾首。在他看來,這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現代演繹,只不過更具體更功利化。
熊丙奇提出,如果以財富作為教育的目標,大概率會有一個錯誤的結局。在他看來,在中國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只有1%,而99%是其他孩子,父母給孩子提出了不切實際的目標,孩子無法實現后,可能一輩子以失敗者的身份面對自己、面對父母。
此外,在部分父母眼中,考上名校或許等同于百萬年薪。現實生活中,名校畢業生和高薪并不能畫等號。如果被灌輸了“清華媽媽語錄”理念,畢業后如果落差很大,有的人會不想回家,甚至回避自己的畢業院校。
因此,熊丙奇說,如今的教育,父母首要的目標是教孩子做人,成為一名身心健全的人。
在這則“清華媽媽”的語錄中,達成后續的目標,有一個核心前提,就是“逼孩子學習”。
“逼”這個動詞,在教育中意味著什么?
二胎家長瓜瓜說,對于幼小的孩子,該有的督促肯定還是會有,畢竟是未成年,自覺和自控是不如成年人的,所以監護人該有的監督還是不能缺失的,但這個監督不能簡化為逼,逼的意思是可能已經超過了這個孩子的能力太多。
在瓜瓜看來,挖掘潛力不適用于太小的孩子,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的回憶不該由被動挖潛占滿,這可能影響當前的學習興趣和成人后的回憶,所以督促的肯定是學習習慣。
瓜瓜的小兒子是零起點入學,她說小兒子一年級做作業,只要一坐下來,就要喝水、上廁所……各種狀況都有,就是靜不下來做作業。
“我覺得這可能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這種情況就要‘逼’,因為學習習慣要糾正。”瓜瓜說,因此她和兒子約定好,回家先用半小時干完吃東西、上廁所的事情,然后就做作業,半小時內“不再搞事情”。
此外,瓜瓜很重視孩子的閱讀習慣,她介紹,女兒的學校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但規定半小時閱讀,孩子能受益終身的可能并不是現在學到了什么內容,而是保持不斷學習狀態的能力。
在果果看來,“逼”這個行為和一般引導的含義并不相同,引導的意思是告訴孩子這樣做有意義,并且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夸孩子,給孩子成就感和多巴胺,而逼則是做不好就給懲罰,通過痛苦來迫使孩子朝著父母想要的方向走。
熊丙奇則表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逼不出來的,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天賦,家長要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逼的概念就是給孩子樹立過高的目標,根本是孩子達不到的地方,除了給孩子制造焦慮,并沒有什么作用。
熊丙奇以自己做了個比方,“我從小唱歌跑調,難道是父母逼著就可以成為歌唱家嗎?”
怎么學習高中文科
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如果上課不記筆記,那么遺忘的部分將永遠從你的大腦知識庫中消失。
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后或復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的內容,如記錄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特別要注意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
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
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在記敘文中講到課文中的某人說了一句話,老師很可能會問,這個人在這時說的這話是什么意思?那么你就要積極思考,不但要看清這句話里的每一個字,更應該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聯系起來,分析出這句話的含義。這樣在上課時,你的思維是活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
如何學好高中文科
語文和英語,由于都是語言學科,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比較多的積累和記憶,而且還要求比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高中的語文要求知識面廣,勤翻書,勤查字典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般的拼音、成語、錯別字辨析,如果只憑直覺胡亂猜測,看了答案就束之高閣,那么練習的效果就幾乎等于零,但如果每次練習都能認真地翻查字典,形成了習慣,積累的知識就很豐富了。而英語,在特別注意詞匯積累此外,還要善于收集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記憶。
數學對思維能力的要求最高。我的學習經驗就是善思、好問、勤練。在這個過程中,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從粗心到細致,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對待比較有思考性的數學題,應堅持思考,不應瀏覽一遍題目就斷定自己不會,或者是索性不看,空白下來。另外我平時不僅是跟班上的同學也跟老師和理科班的同學一起交流數學的學習方法,使我從中獲益匪淺。
地理學習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政治和歷史的學習,首先是課前作好預習,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要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自己規定一些常用符號如△,☆,━等,可以加上框、線、點、圈、標號、點評、注釋符號。然后是專心上課,積極思考聽課要緊跟老師的講課思路,把握老師如何分析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老師提出問題,要主動思考,尋找答案。最后課后要及時復習,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文科學習很靈活,不是靠死記硬背能行的,而是要通過有趣的方法去記憶其實,我有這樣的感覺,一門功課如果學得好,就會更加喜歡,越喜歡就能學的越好。自己的學習道路需要自己的摸索,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能對大家有一點幫助。
高中該怎么學習比較好
高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如果還是一味的貪玩,想在高考前沖刺兩個月,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上高一起就跟住了,因為高中課程很緊,各科都比較難,一旦松懈了,某一科落下了,再要往上趕就很困難了,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高中正常學習方法就是課前預習、做相應課后習題、上課專心聽課、課后很好復習、然后做題鞏固知識點、翻閱錯題本。這是所有科目該有的學習流程,但是很多學生不能按這個流程走,往往因為時間關系省略了其中一些步驟,比如預習和改錯題。
要想在高中學習好,就不要忽視任何一門高考課程,不要偏科,不要有畏難情緒,不要給自己設限,以為不能超越某個人或者學不會某科及謀道題目,主要同學們認真努力的去學,就能功課大部分難題,不要去考慮太多問題,只要一心朝著既定方向努力,就會在不經意間有所突破和超越,甚至自己都沒想過。
高中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遇到難題不要退縮,看到不會做的題目也要嘗試著去做,一步步去試著寫公式,按照自己學過知識去套,寫著寫著就會出答案,說不定自己還能探索出一種新的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數學科目。
高考科目都需要背書,文科類知識尤甚。雖然是說理解性記憶,但必須要背,而且不要忽視了每一個修飾性詞語,因為每個詞都是有特殊意義的,否則不會去寫,這一點同學們一定要清楚,不光政史地要背,生物要背,就連數學定義、公式也要背。
高中要想成績好,就要有毅力堅持學習,因為每一科都是有難度的,學習期間都有可能遇到瓶頸期或者是遇到難題,即使是強科也可能不想學了,所以一定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