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高頻考點
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高頻考點(一):存貨減值
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存貨跌價準備的賬務處理
為了反映和監督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轉回等情況,企業應當設置“存貨跌價準備”科目進行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內容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包括企業持有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公開報價的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
注意:
第一,權益工具投資不能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第二,“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時意圖就是明確的。
第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業有足夠的財務資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響將投資持有至到期。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務處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應設置的會計科目
為了反映和監督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取得、收取利息、出售等情況,企業應當設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收益”等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的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的,還應當設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進行核算。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取得
企業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所發生的交易費用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確認金額。
企業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不構成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確認金額。
(三)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持有
企業在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期間,所涉及的會計處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債券利息收入,二是在資產負債表日核算發生的減值損失。
1.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債券利息收入
企業在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期間,應當按照攤余成本對持有至到期投資進行計量。在資產負債表日,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債券利息,應當作為投資收益進行會計處理。
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后的結果:
(1)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2)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實際利率是指將金融資產在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當前賬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實際利率在相關金融資產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保持不變。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的實際利率計算的各期利息收入與名義利率計算的相差很小,也可以采用名義利率替代實際利率使用。
2.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減值
持有至到期投資在資產負債表日發生減值,其賬面價值高于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企業應當將該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減記的金額應當作為資產減值損失進行會計處理,計人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的,應當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予以轉回。轉回的金額計人當期損益。
(四)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出售
企業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應當將取得的價款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作為投資損益進行會計處理。
如果對持有至到期投資計提了減值準備,還應當同時結轉減值準備。
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高頻考點(二):庫存商品
(一)庫存商品的內容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合乎標準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庫存商品具體包括庫存產成品、外購商品、存放在門市部準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接受來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等。
(二)庫存商品的賬務處理
1.驗收入庫商品
對于庫存商品采用實際成本核算的企業,當庫存商品生產完成并驗收入庫時,應按實際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
2.發出商品
企業銷售商品、確認收入時,應結轉其銷售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商品流通企業發出存貨,通常還采用毛利率法和售價金額核算法等方法進行核算。
(1)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并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和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這一方法是商品流通企業,尤其是商業批發企業常用的計算本期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商品成本的方法。
(2)售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平時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和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并據以調整本期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對于從事商業零售業務的企業(如百貨公司、超市等),由于經營的商品種類、品種、規格等繁多,而且要求按商品零售價格標價,采用其他成本計算結轉方法均較困難,因此廣泛采用這一方法。
存貨清查
存貨清查是指通過對存貨的實地盤點,確定存貨的實有數量,并與賬面結存數核對,從而確定存貨實存數與賬面結存數是否相符的一種專門方法。
企業應當設置“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期末處理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存貨清查發生盤盈和盤虧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期末處理后該賬戶無余額。核算時分兩步:第一步,批準前調整為賬實相符;第二步,批準后結轉處理。
(一)存貨盤盈的賬務處理
企業發生存貨盤盈時,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在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注意與庫存現金盤盈賬務處理的區別。
(二)存貨盤虧及毀損的賬務處理
企業發生存貨盤虧及毀損時,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在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應作如下會計處理:對于入庫的殘料價值,計入“原材料”等科目;對于應由保險公司和過失人的賠償,計入“其他應收款”科目;扣除殘料價值和應由保險公司、和過失賠償后的凈損益,屬于一般經營損失的部分,計入“管理費用”科目,屬于非正常損失的部分,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
注意與庫存現金盤虧賬務處理的區別。
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高頻考點(三):低值易耗品
(一)低值易耗品的內容
低值易耗品通常被視同存貨,作為流動資產進行核算和管理,一般劃分為一般工具、專用工具、替換設備、管理用具、勞動保護用品、其他用具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賬務處理
企業應當設置“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
低值易耗品等企業的周轉材料符合存貨定義和條件的,按照使用次數分次計入成本費用。金額較小的,可在領用時一次計入成本費用,以簡化核算,但為加強實物管理,應當在備查簿上進行登記。
采用分次攤銷法攤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在領用時攤銷其賬面價值的單次平均攤銷額。分次攤銷法適用于可供多次反復適用的低值易耗品。
在采用分次攤銷法的情況下,需要單獨設置“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庫”和“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攤銷”明細科目。
委托加工物資
(一)委托加工物資的內容和成本
委托加工物資是指企業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各種材料、商品等物資。
企業委托外單位加工物資的成本包括:
1.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
2.支付的加工費用及應負擔的運雜費等;
3.支付的稅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資所應負擔的消費稅(指屬于消費稅應稅范圍的加工物資)等。
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托加工物資,加工物資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應計入加工物資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資用于繼續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應先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按規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費品銷售后所負擔的消費稅。
(二)委托加工物資的賬務處理
1.發出物資
2.支付加工費、運雜費等
3.加工完成驗收入庫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托加工物資,由受托方代交的消費稅,收回后用于直接銷售的,記入“委托加工物資”科目;收回后用于繼續加工的,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必備知識點
2.中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歷年考點總結
3.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練習題及答案
4.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會計實務真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