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孝道話題作文
相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特別是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更有利于形象思維的涌動。寫這類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孝道話題作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1
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擁有多達十四億的人口。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已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從未變過且流傳至今的那就數孝道了。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評價人們道德素養的尺度。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的概念,那么就沒有資格使用“人”這個名詞來稱呼自己,甚至連動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烏鴉也知反哺之情。那么作為靈長類的我們又該當如何呢?
古時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然而,又過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向他們那樣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這個現實主義的物質社會,很多人也都變的現實。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賺取自己的薪水、尋求自己的戀人,那么又有誰能夠真正想到過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為能給自己的父母足夠的零花錢,讓他們住豪宅就是盡孝了,且不知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空巢老人”就應時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關愛,能夠兒孫繞膝,享受一家人美滿的快樂。然而,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給的。因為他們要工作、要賺錢、要追求地位。然而我們反過來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邁,這些做子女的又能盡孝幾年呢?且不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懇請那些正忙于工作的子女們好好反思一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盡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場電影、聊聊天~這些看起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卻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如此看來,盡孝又何嘗不是一件簡單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認清父母的需要,讓父母快樂,讓自己問心無愧才是你當前最應做的。現如今,我們不僅要知道“百善孝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為先”。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這樣才能真正履行好一個做子女的職責,才能真正把“孝”這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2
我看過這么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桌上美味佳肴,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姥姥的身影。卻見小外孫指著在廚房正在汗流滿面做飯的姥姥叫道:“姥姥,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這哪里是為老人舉辦的,分明是讓老人無償地為他們付出!我不禁問道:“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后終于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里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系只是金錢關系,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成人,其余則撒手不管,全無關系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系。我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老金清單時,發現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于突發心臟病而亡。據了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圣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么。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于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臟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現褥子下的臟褲子之后,埋怨母親為什么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么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3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標準,是做人的本分,是一個成功的人必備的品德。
孟子曾說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古今中外人人皆知的《二十四孝》中的一篇《涌泉躍鯉》經過寫孝敬婆婆,來表達孝的宗旨,感人心脾。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明白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一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在當今生活中,孝,成了我們共同學習的高尚品德。《禮記》中記載:“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是天經地義的,可又有誰真正去實現孝了呢?在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僅有我們的父母。如果我們是一條小魚,父母就是河水;如果我們是是一只小鳥,父母就是一片藍天;如果我們是一棵小草,父母就是一片土地。”父母就是生命的源泉,父母的愛也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
那么,孝又是什么呢?孝的含義在漢傳統里以“敬”為前提,對內心的“敬”,最好的表達是“順”,就是趨向同一個方向,即“孝順”,“孝敬”。所以本質是“順從”《弟子規》里講“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也就是說,父母有錯要指出,可是要照顧父母的心境,和顏悅色地指出。
有人說:兒女學習成績優秀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其實,孝,還包括德。一個人如果不孝,他就不會有德。就算學歷再高,地位再高,又會有誰會把祖國母親交給他呢?一個不懂德,不會孝的人,用什么去回報祖國,怎樣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怎樣成為祖國的接班人,不是應當成孝兩全嗎?
就算我們不能把孝演繹的無比精彩,我們也要盡力把它演繹,讓先輩們明白,炎黃子孫絕不是只會“成”不會“孝”的。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4
我有一個很嚴厲的父親,我被他打過,嚴厲地批評過,同時也被他對我的愛感動過。原本我以為他只是一個愛我的嚴厲父親,后來我才發現他還是奶奶的孝順兒子。他用他的行動讓我懂得了孝順的意義,同時也教會了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我的父親很少笑,看到他那嚴肅的表情之后便會讓人變得緊張。那幾日我的奶奶生病了,父親嚴肅的臉頓生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擔憂。記得那一次我和他一起去爺爺奶奶家探望生病的奶奶。
他一回到奶奶家,連鞋都沒脫,就沖到奶奶的屋里。只見我奶奶雙眼緊閉,雙眉緊蹙,皮包骨的手放在那早已凹陷下去的肚子上。父親坐在她的床邊,把手放在她的額頭上摸了摸,給奶奶蓋了蓋被子。走出房間,給我爺爺說:“爸,給我燒一壺水,我給媽媽擦擦身子降降溫。”爺爺并沒有照著做,跟我父親說:“用酒精擦,效果好,降溫快。”說完,爺爺去找酒精去了。爸爸追上去,拉住爺爺,語重心長的說:“爸,用酒精,效果確實好,降溫確實快。但是,我媽媽年紀也大了,她的心臟又不好,會受不了的。不是嗎?”爺爺停下來,看看我父親,回答說:“是嗎?我怎么沒聽說啊?!”“爸,這都什么時候了。我當然是為了我媽媽好啊!爸,相信我!”父親說完,爺爺就去燒水去了。
“吁……”水燒開了!父親趕緊把水倒進盆子里,調節好水溫,準備給奶奶擦身上。父親先用一塊熱毛巾敷在奶奶的頭上,在用另一塊熱毛巾,小心翼翼的給奶奶擦胳膊。在擦到腳的時候,奶奶的腳上有臟的東西,父親就一點一點的搓,非常輕。搓完了,只見臟的東西沒有了,而腳,卻一點也不紅。
看到這,我想起父親告訴我那幾句名言: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這是《弟子規》里面的話,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還有一句是: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這幾點,父親都做到了。他不只是告訴我對長輩要尊敬,要孝順,更重要的是要把名言變成你自己的東西——行動。
很慶幸有這樣一個好父親,在我眼中,這個世界上,父親是最完美的!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5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世界自有人類活動以來,“孝”一直是
維系人類存在、傳承與發展的根本紐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是動物演化成為人類最為光輝的人性。因而,就有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典故流傳至今。動物尚存“天孝”,何況人類呢?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中國孝文化源遠流長。什么是孝?中國最早的解釋是:善事父母為孝。孔子也說過:孝敬父母乃仁德之根本。概而言之,孝就是子女對父母、后輩對長輩的一種尊敬和責任,是一種善行和美德。
朋友,你看過古代的《二十四孝圖》嗎?你聽過“董永賣身葬父、子路借米孝敬父母、花木蘭代父從軍、許世友四跪慈母、孔繁森忠孝兩全”這些故事嗎?古往今來,從來不缺孝感動天的事例。
陳斌強是浙江省金華市冷水鎮中心學校的語文老師。為照顧好患嚴重老年癡呆癥的母親,五年來,他每周都會用一條布條“綁著”母親在自己的身后,騎電瓶車30公里,往返于縣城與鄉下的道路上,風雨不改。面對入圍“感動中國”人選,陳斌強說:“照顧父母是份內的事,比起其他人做的偉大事情我顯得很平凡”。
十二歲的青島少年王鑫為了挽回身患白血病母親的生命,勇敢地為母親移植了造血干細胞。王鑫捐髓救母的行動感動了青島許多群眾。人們自發為王鑫一家捐款,以表達對“孝子”的由衷敬佩。
然而令人心酸的是,在我們的身邊,也時常發生一些虐待老人、不孝敬父母的行為。或許,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我認為,無論如何,這都不能成為人們不孝的理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為人母,也將老去,又何以以身教子,傳送親情?
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是偉大的。辛苦奔波幾十年,兒女長大成人后,在天南地北有了自己的家。而年邁的父母,總是在他們熟悉的老家,默默地為兒女祈禱。他們不貪圖大魚大肉、大富大貴,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兒女的一聲溫暖的問候、一個祝福的電話都會令他們心滿意足。而這些你又做到了嗎?
孝敬父母,天經地義;關愛老人,從現在做起。無論你有多忙,無論你在外打拼的日子有多苦,都不要忘了在遠方牽掛你的父母。若有空,請常回家看看!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6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對于這句經久不衰的古訓,我有著更深的理解。
天公不作美,雨從早下到現在,植物都伸展開枝葉,享受著雨水的滋養。幾只蝸牛從角落里爬了出來,享受著雨水帶來濕潤的環境。我一手撐著一把新傘,一手提著一袋書,還掛著另一把傘。街上的人很少,沒有人愿意在這樣的雨天出門。
這時一位老奶奶從我身邊匆匆走過,手里提著大包小包的菜,沒有一把傘在她頭頂撐開,雨點落在她的身上、肩上、滿頭銀絲上。這時她腳下一滑,差點摔倒。我看著她,夾著另一把傘的那只手劇烈地抖了一下,傘差點掉在地上。此時,我的內心正做著激烈的斗爭:一個我說“撐著的這把新雨傘,是剛剛新買的傘,上好尼龍絲做的,價格不菲;骨架是不銹鋼的,結實無比,可以為我阻擋這強風暴雨。”而,另一個我說“手上掛著的是一把已經頗有年紀的雨傘了,骨架銹跡斑斑,還偶爾會漏雨,仿佛這強風輕輕一吹就會斷。”此刻的我面臨著兩個選擇,要么把破傘留給自己,把新買的好傘留給老奶奶;要么把破傘給老奶奶,把好傘留著自己用。
正當我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時,突然傳來了一聲:“接著吧。”我聞聲抬頭一看,原來是一位20年紀左右的男人,他把他的傘給了他旁邊另一位老人,那位老人撐著傘說了聲謝謝后,離開了。而那個人隨手拿起手上的公文包往頭上一遮,加快了腳步,也匆匆離去。
男人的舉動瞬間把我點醒了。是呀,孝敬,本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舉動,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證明了中華美德的高尚。“百善,孝為先”,怎么能猶豫呢?于是,我把手中的兩把傘交換了一下位置,用破傘遮住自己,把那袋書掛在肩上,然后快步走到老奶奶的身邊,把手中那把新傘打開,遮住了老奶奶,對老奶奶說句:“奶奶,讓我來幫您。”……
雨點仍不斷飄落,有時它們調皮地從傘的破洞中鉆入落在我的滿頭黑發上,我的肩上,我的身上。可我的心里卻滿是溫暖,感受不到一絲寒冷。回到家,雨停了,天空中掛起了一道彩虹,仿佛也在回憶著這雨中的孝道……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7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有孝的家,貧寒也溫暖,無孝的家,富足也缺憾。
父母為我們傾注了一生的心血,都說母愛是偉大的,而我也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在她的懷抱中我享受著濃濃的愛意。
至今母親生下我已經有十二個春秋了。聽爸爸說,媽媽懷我三個月的時候就不再吃零食了,每天只吃著沒有味道的粥飯,為的是能讓我生長的更健康。五六個月的時候,媽媽吐的厲害,不能吃飯,每天只能考打吊水來維持營養。媽媽懷我是多么辛苦啊!
其實,這還不算什么,媽媽是剖腹產的,把我生下來后,四天都不能動彈,還不能吃東西。饑餓的難受和手術后的疼痛使媽媽四天四夜未曾合眼。
聽到這里,我的淚水悄悄濕潤了臉龐,真沒想到我的誕生給媽媽帶來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
我漸漸長大,很快我上幼兒園了,媽媽每天都早早的起床為我做早飯,中午一回到家,我就可以享受著媽媽準備好的美味佳肴,媽媽卻還在吃我早上生下來的稀飯。可那個時候,我太小了,還不懂事,不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有時候還鬧事,甚至取笑媽媽,當媽媽傷心的流著眼淚時,我還在一旁幸災樂禍。現在,有時想起那時的傻事我常常偷偷地流著眼淚,以贖曾對媽媽犯下的錯誤。
記得有一次,媽媽特地為我做了一盤紅燒魚,我津津有味地吃著,媽媽在一旁笑瞇瞇的看著,說:“慢點兒,別卡到了。”我邊吃邊點頭,但還不忘問媽媽一句:“媽媽,你不吃嗎?”“呵呵,媽不吃,我不喜歡吃魚,你先吃吧!”我當時也沒多想,吃完就匆匆上學去了,但回來拿鑰匙時發現媽媽正在吃我吃剩下的魚湯,并在湯水中尋找著細碎的魚肉,我看這一幕,我的淚水忍不住地流了下來,走在路上,淚水更加肆意的流淌,恨自己為什么當時沒想到母親是舍不得吃而特意留給我吃的呢。
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了,媽媽累時,我會幫媽媽按摩,幫媽媽做家務,好吃的東西會和媽媽一起吃。爸爸累時,我會給爸爸錘錘腿,他口渴時,我會給他倒水。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白云裝飾藍天,是因為懂得報答,小草離不開大地,是因為它不想讓大地媽媽孤獨。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懂得報答,我們又何嘗不能報答父母,做個孝順的好孩子呢?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8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父母的幸福大多來自于兒女們的孝順,寫到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我的奶奶,我奶奶的一生是辛苦的,又是快樂的。
奶奶今年快八十歲了,慈祥的臉龐早已布滿滄桑,后背稍稍彎曲,一條條白色的發絲記錄著奶奶一生的故事,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奶奶臉上時常掛著知足的笑容,當她跟鄰居老伙伴們談天說地時,那些老伙伴們經常夸奶奶十分幸福,讓人羨慕。
記得大人說起,人一旦上了年紀,最怕的是孤獨了,可我奶奶在晚輩中卻十分有“威信”,家里大大小小事情晚輩們都得跟奶奶探討,讓奶奶拿捏主意,逢年過節的,在外的親人們一回到家都得先去看望奶奶,跟奶奶聊聊家常,此時奶奶一樣把晚輩們當孩子一樣喧寒問暖,而我爸爸工作再怎么忙,每周末他也都會抽出時間帶上我回老家去看望奶奶,陪著奶奶散步,帶奶奶去運動,有時他會騎著“小毛驢”帶上奶奶到鎮區去逛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爸爸經常會跟我提起過,而他也做到了。
上了年紀后,奶奶身上的毛病多了起來,而爸爸對奶奶的照顧總是無微不至。記得那是下雨天的一個晚上,奶奶在家門口摔了一跤,當時爸爸正出差在外,當他聽到這一消息后,爸爸先安慰好奶奶,并讓家人先帶上奶奶去醫院,而后他放下手中的工作,深夜里,他心急如焚冒著滂沱大雨打車到了醫院,病床上的奶奶因腿腳摔斷了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著,爸爸的著急寫在臉上,他二話不說趕緊跑上跑下,聯系急診醫生即刻給奶奶動了手術……
就拿我來說吧,我覺得自己對長輩最大的孝順就是把學習成績提高,盡量讓爸媽少操心,平時在家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上次母親節時,當媽媽吃完飯后,我搶著洗了所有的碗筷后,給媽媽捶了捶背,我在媽媽后背一下一下,十分認真地捶著,突然,我發現媽媽的頭上長了幾根白發了,我不禁想起媽媽平日不僅要辛苦工作,而且回家后還要做些家務活,并幫助我輔導作業,于是我捶得更認真了,并在心中暗暗許諾:我以后要更加孝敬媽媽。
孝,一個很深奧又很平凡的字眼。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9
泱泱華夏,蘊萬千風流。“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涵浸了我們五千年的悠悠歷史。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同迎廣州亞運、共創文明城市的今天,我們特向全體團員青年、學生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傳承優良傳統,爭揚孝德之風。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就把孝道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孝德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化甚至遺忘。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羊亦知跪乳之恩,弘揚孝道文化,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呼喚。面對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對孝文化的斷層危機,我們呼吁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完善我們的人格,傳承孝德傳統,爭揚孝德之風,讓孝行天下,德澤萬代。
第二,孝親起于自身,敬老見于小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曾經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做出重大貢獻,理應受到社會的敬重和年輕人的關愛。事親行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它不需要偉大作為和豪情壯志,它需要的是堅持和無悔,我們可以用平凡演繹孝德。孝敬父母、關愛老人,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生活細節做起:一杯茶、一碗飯,點點滴滴見真情;一件衣、一床被,絲絲縷縷連愛心;一個電話、一句問候,字字句句顯孝心。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要關愛我們身邊的老人,特別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多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相信我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付出,世界便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美好。
第三,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學校各團支部、各班,要把開展尊老敬老活動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舉辦以“尊老敬老愛老”為主題的班團隊會,通過演講會、討論會等活動;號召大家向父母及長輩寫一封感恩信、制作一份感恩賀卡等形式,表達對長輩們尊敬之心、感恩之情,爭當尊敬老人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攜手傳承美德,弘揚孝道,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明天!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10
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時;我今不敬老,老了誰敬我?“百善孝為先”,起初時對這抱有不滿:認為人到了人老珠黃的年紀時,自身的價值也就被磨光掉了,就已成為了過去式,等待的無非是死亡。而如今社會上不僅大力提倡“孝”道,關注老人,而且有良好的政策待遇,內心便對生命又多了幾分期許。
那日,湛藍無垠的天邊,被抹了層雨露,心兒也盡在這雨露中了。站在街角處,展放雙手,感受著時間與自己擦肩而過,這感覺很奇妙。遠處的星星點點的光亮灑在臉一側,才發現,現在已是黃昏時分了。邁開步子走往回家的小路,路邊排排雜碩的房屋已緊閉了大門,整個世界都沉寂了下來,保持著那每日黃昏的緘默。內心盎然著古韻詩意,眼球卻被一位坐在木椅上的老人吸引了,停了下來,站穩了腳跟,看著她雙眼空洞,應著暈光,臉上滿布滄桑。她望著我,與她對視的那剎那。她嘴里正嚼動著什么,飽經風霜的皮隨著咀嚼拉扯著。原以為是在品嘗什么可口的東西,而后,他的一聲咳嗽,咳出來的僅僅是幾根干巴無味的野菜。我明白,懂了,其實什么良好優待,并非是每個人在行將就木時還能享受到的。可算是得到了,那他們內心的寂寞,有誰來填補呢?沒有,因為人老了,話多了,會被子女嫌棄;人老了,走不動了,子女不在身旁;人老了,只有老伴在身旁,可如若那些沒有老伴的人呢?
依稀記得村口有戶人家的一個奶奶,她今年九十過旬了,早年就沒有了老伴,子女也在外工作。這些年來她一人日子雖過來了,可光景并不是很好,有過好幾次都是看見她一個人坐在門口就這樣看著天空,什么也不干,那時她見我就問:“這么高的壽哪好了?”當時的我除了想不通還是想不通,可現在仔細回想,的確,在這行將就木之際,生命給予了她們渴望已久的平靜的同時,卻更多的是長久的寂寞。
原來,連可怕的死亡,她們都已不在乎了,而僅僅只是需要一份陪伴。生命就在彈指揮間,他們的青春不再有,他們僅僅剩下的只是現今的每分每秒。
千帆過盡,風隨心動,請每一個人對這群人兒多一份關愛與善待吧!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11
孝,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文化。
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維系家庭和睦,增強民族團結,穩定社會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敬親,從小就要對父母、親人百般孝順和愛護,我們幾乎就是背著這些名言名句長大的。幼時,我們一定想:長大后一定要對父母和親人好,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為動作令人發指。我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令人心酸的,又令人發指的新聞:一位母親親手把兒子撫養大,她的兒子長大了,竟然覺得母親很礙事,便將母親掃地出門。無論刮風下雨,老母親只能一人流落街頭,靠乞討為生。看完后,我憤怒了:怎么可以這樣?有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簡直沖破了做人的底線。這名男子的做法簡直有辱我們這個一直以來以孝聞名于世界的中華民族!
當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也許你會欣慰多了。
孫朋美,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只因為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千千萬萬個山東人。她剛嫁給丈夫時,丈夫就經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漸年邁,從此,家庭中一切重擔就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她每當干完農活就趕緊回家,她知道,年邁的婆婆肯定會很擔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無怨無悔地照料著年邁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風雨無阻地撐起一個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轉,在接受采訪時,她的臉上充滿了美麗的笑容。這笑容,這孝心,有誰能不感動呢?
孝老愛親,也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傳承一代又一代的美與愛。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盡量為父母做什么:比如幫他們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讓他們操心……這是我們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
孝老愛親,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傳承一份份美與愛,傳承這一種偉大的傳統民族文化,喚起每一個人的孝心!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12
家風、家訓是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弘揚家庭美德、提升社會正氣起到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古人云:“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百善孝為先,我家的家訓就是一個“孝”字。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而我也總是能在他們身上發現孝的影子。記得我的老太生前的時候,我媽媽和我奶奶作為兒媳和孫媳,整天盡心盡力地伺候著。他在床上一癱就是十年,處處都得讓人伺候。到了后來,連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了。有時她會忍不住在床上大小便,弄得滿身滿床都是。而我的媽媽和奶奶卻毫無怨言,只是默默地給她洗澡,洗衣服。
記得有一年冬天,放了寒假,我回到家開心地度過這個假期,而媽媽和奶奶可就辛苦了,因為冬天老太的衣服就更難洗了。而我老太卻偏偏在這時肚子“大爆炸”,也不知怎的,就突然拉了肚子,弄得滿褥子都是,臭得要命。而媽媽和奶奶卻沒有抱怨,而是柔和的幫老太把衣服脫下來,一個給她洗澡,一個給他洗衣服。那時我還小,什么也不懂,看到媽媽和奶奶忙碌的的身影,就覺得很奇怪:這么冷的天,這么臭的衣服,還洗它干什么?于是就跑去問正在洗衣服的奶奶:“奶奶,天這么冷,您為什么非要洗這么臭烘烘的衣服,被褥呢?”奶奶慈祥的望著我,“這是作為兒媳的本分!”她說。當時我還小,聽不懂。現在一想,也許這就是孝吧。我又去問正在給老太洗澡的媽媽:“媽媽,您為什么這么認真的洗呢?一沖不就好了嗎?”媽媽卻說:“要認真仔細地洗,不然洗不干凈的,這是一個孫媳的本分,應該的。”我當時很疑惑:本分是什么?我不懂,就去問媽媽。媽媽說:對老人孝敬,這就是晚輩的本分。所以,你也要向媽媽一樣,長大了孝順老人,知道嗎?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現在,我長大了,也知道什么是孝順了。我一定也會孝順長輩,把這個好家風傳承下去的!
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應牢記社會主義的核心,然后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引導人們認識家風的重要性,家風正,國風興,傳承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并將其發揚光大,樹立好家風!
高考孝道話題作文篇13
今年寒假期間,我做了件令人豎大拇指夸的事情——在醫院照顧住院治病的奶奶。
期末考試結束那天,我77高齡的奶奶因摔了一跤,小腿骨骨折,住進醫院治療。我放假后,代替上“三班倒”的父母,在醫院照顧奶奶——給奶奶端水送飯,給奶奶倒屎倒尿,守著奶奶打“點滴”……
以前,我從沒有倒過屎尿。第一次給奶奶倒屎尿時,我感到從手中盆里發出的臭味,是那樣的刺鼻難聞,熏得我幾乎想要吐。但我還是拼命忍住,因為我知道我不能吐,否則,奶奶就不會讓我在醫院照顧她,那樣就會加重本已非常辛苦的爸爸媽媽的負擔。
爸爸媽媽都在私人企業上“三班倒”。私人企業“一個蘿卜,一個坑”。有事請不到假,只能跟同事換班。我清楚記得,十多天前80高齡且中風多年的爺爺生病住院時,爸爸為了能白天在醫院照顧爺爺,只好天天上夜班。扛了七八天后,爺爺病好出院了,爸爸人卻瘦了很多,差點病給倒了:原來紅潤且油亮發光的臉,呈鐵青色,眼睛旁出現一圈很深黑眼圈,顯得那樣的憔悴……當我看到爸爸這般模樣,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
現在,我放假了。奶奶住院期間,我可不能再讓爸爸媽媽累著了。正是靠著這個念頭的支撐,我在醫院照顧奶奶,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能想法子克服。奶奶住院二十多天,我在醫院堅持了二十多天。奶奶出院那天,同病房的一位老婆婆問我:“小姑娘,為什么你奶奶住院二十多天,你都能一直堅持照顧她?”當時我只說了一句:“我不想累著爸爸媽媽。”老婆婆聽后,不由豎起大拇指夸我:“小姑娘,從小就知道體貼父母,就懂‘孝’,長大一定很有出息。”
我懂“孝”,首先應該感謝學校和老師。學校注重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經常開展以“孝”為主題的活動。在思想品德課上,老師常給我們講“孝”的典故。還要感謝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個孝順的人,他的行為一直影響著我。
老師的“言傳”和父母的“身教”讓我懂“孝”。今后,我還要好好地孝順長輩們,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