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主題高三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節儉主題高三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1】
春季來了,這也意味著學習雷鋒日來了。在這個陽光普照的日子里,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學習雷鋒精神,爭當勤儉少年”活動,我們全體大隊委都參加了。
下午,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舉著一張宣傳牌,走在大街上。
我一邊走一邊看,仔細地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心想:我一定要多問些問題,多學些知識呀!
我們來到了一家文具店,禮貌地問:“叔叔,您好,請問您對浪費有什么看法?”“浪費呀!當然是不對的,針對那些浪費的人,該讓他們懂勤儉。”“那生活中有什么浪費現象呢?”叔叔想了想,說:“比如小孩寫字,沒寫幾個字,就撕了,多浪費。我們以前一本本子,字寫得密密麻麻,都舍不得用,正面寫好了,反面也寫,都不懂寫了多久一直都舍不得扔了。”我聽后,心想:長輩們是多么勤儉,現在的孩子呢,多么浪費呀!我自己呢,有時一本本子還沒寫完也扔了,以后我一定要利用來當草搞紙也行呀!我拿出筆記下了叔叔說的話,并讓他簽了一個名字。
我走出了文具店,又跟上了隊伍,陽光撒在我的身上,感覺一陣的溫暖。我們一路走著,一路交談著自己的感受。
幾乎所有的`人都問了問題,宣傳板上寫滿了名字。幾個同學又去問了一群老人呢!我心想:大家都說要節約水,節約電,做勤儉節約的人。我回去一定要告訴大家我學到的知識,讓大家都成為一名勤儉節約的“小雷鋒”。
我們帶著滿載的收獲高高興興地回到學校。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雷鋒叔叔的螺絲釘精神,讓春風將雷鋒精神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節約一滴水,珍惜每一粒糧食,從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做起,讓你成為勤儉節約的孩子。還等什么,快行動吧!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2】
在我家,小到一張貼紙,大到一個泡沫盒,都有用處,這是因為爺爺奶奶的教育。在爺爺奶奶的那個年代,能吃飽飯就很滿足了,所以爺爺奶奶就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一代傳一代,一代教一代。漸漸地,我也學會我們家的家風——節儉。
周末,我提議出去撮一頓,結果爺爺奶奶又開始念“緊箍咒”了!我也只好自認倒霉,聽著唄。吃飯時,我因為吃太快,許多顆米粒掉在飯桌上,爺爺奶奶又開始唱雙簧,念起了“緊箍咒”,我只好將米粒從桌上撿起送進嘴里。
雖然爺爺奶奶平時會在我耳邊念“緊箍咒”,讓我十分煩厭,但是卻使我學會節儉,變得自覺節約了!
平時,我用完的科作業紙,都用背面來做草稿紙;黑色水筆沒水了,筆身不扔掉,而是換一個筆芯……
爺爺奶奶經常說:“做人關鍵是要有愛心、有責任心,不亂花錢的人并不意味著家里沒有錢,而是要把省下來的錢用在最需要關愛的人身上。”我們家年年都給受災的群眾、上不起學的孩子捐款,就在那次汶川大地震后,我們又把那段時間節省下來的錢寄給災區群眾。
同學們,你們的家風是什么呢?是和我家一樣的節儉,還是有其他良好的家風?不論是什么,都請你把這些優良家風傳承下去吧!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3】
首先得承認節儉是一種美德,而且永遠是美德。盡管在浮躁奢靡的時代,它顯得不合時宜,但正因為如此,它在人身上才更體現為一種很可貴的品質。既體現為美德,又體現為對美德的堅持。世上的人都愛人云亦云,都很容易的接受某種看似時髦和時尚的思想,以及行為方式。當節儉成為時髦和時尚時,他們就是節儉的追逐者,當放縱享樂成為時髦和時尚時,他們就追逐放縱和享樂。而節儉的人,永遠不會成為時髦時尚的奴隸。在這里,時髦和時尚成為一種人性的類型,代表著一種更為真實淳樸的天性。而時髦和時尚的追逐者們,則幾乎無例外的都是一些淺薄浮躁之徒。現在他們以高檔名牌來顯示虛榮心,在相反的情形下,他們也會在新衣服上打一塊補丁,來顯示另一種虛榮心。
一種理論認為,節儉是一種罪惡,認為沒有消費,就沒有經濟的繁榮,但這個理論的制造者卻忘了,奢侈享樂可能是一種更大的罪惡。我懷疑這個理論的制造者,也是一個時髦理論的制造者。
當某種思想和行為方式成為一種時髦時,就會有人來模仿和假裝了,奢侈和享樂就是這樣一種時髦。當一種思想和行為方式被視為過時和可鄙時,就會有人來躲避和遮掩了,人們對節儉也采取這樣的方式,仿佛節儉是件很丟人的事。有的人是天生的享樂主義者,他們以享樂為目的,但并不把享樂當成一種時髦。所以,他們盡管生活奢靡,但至少還是真實的`。而那些以享樂為時髦的人,則把生活過得虛假了。他們會在某些場合以瀟灑樣的模樣來賺取旁觀者的欣賞,以花錢的表演來吸引人們的目光。為了那點可笑的虛榮心,不惜在人前打腫臉充胖子,也著實的可笑可憐。但正像某位哲學家說過的,氣球吹得越大,內心就越加空虛,同時也越容易破裂。正是這些在平時看上去拿錢不當回事兒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更吝嗇和小氣。所謂說大話,使小錢兒,說的就是這類人。
人們一直有一種錯覺,認為節儉的人必小氣,奢侈放縱的人必慷慨,而實際情形可能正好相反,奢侈放縱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更錙銖必較,不肯放棄一分錢的利益。而節儉的人,反而從不肯占別人一點便宜,為人更真摯,誠實。
奢侈放縱的人往往對節儉節制的人,懷有一種隱秘的嫉恨,因為他們無能約束自己放縱的天性,而對別人擁有這種能力而感到深深傷心。說到底,每個人都有放縱享樂的傾向,只不過有的人有更多的自制能力。至于那些假裝享樂的人,他們對節儉的人也會懷有一種莫名的惡感,因為他們本身也許就是節儉的人,但同時又覺得節儉是一種讓人嫌棄的品性。所以,他們也不肯寬容自己的“同類人”。因為自己的“缺點”在別人身上發現,就更覺可厭。另一方面,抵拒節儉的人,也可證明自己不在此之列,這又是另一種隱秘的心態了。
綜上所述,節儉的人是一個不受歡迎的群體,節儉也是一種不受歡迎的品性,許多人本來就沒有它,許多人丟棄了它,在四面圍攻下,節儉成了人們棄之如敝屣的賤物。但盡管如此,我仍然覺得節儉是一種美德,一種珍貴的品性。而節儉的人也要比那些假人空心人更真實、更真摯、更淳樸、更像一個人。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4】
除夕那天中午,我們到姥姥家吃飯,當大人們忙著做飯時,因為姥姥家沒有wifi,所以我很無聊,只好無奈地打開了電腦,玩著已下載的游戲……
當我想起身去看看有什么我能做的活時,由于站起得太突然,把一直沒有被我理睬的放在電腦桌上的姥爺的眼鏡盒碰掉了,幸好我眼疾手快,一個轉身接住了它,卻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可真是一個“破”眼鏡盒,外面的卡通圖案漆都掉了,翻過來,反面的不光滑的海綿墊也被磨的起了毛,打開以后,里面那層原來粘在眼鏡盒殼內部的海綿薄片是用線縫在殼上的,邊緣上還有些硬硬的東西,可以看出這個海綿片曾經不止掉下來過一次。就連眼鏡布也有些褪色。我想:一個眼鏡盒有多貴哪,姥爺為什么不換一個呢?接著,我翻開了裹在眼鏡上的眼鏡布,塑料制的眼鏡腿也掉了漆,甚至另一條眼鏡腿上還裹著厚厚一層膠布,但鏡片依稀明亮。
我不禁想起了家喻戶曉的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句話是毛主席曾說過的,但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已經把它漸漸淡忘了。此時,我才真正悟透了這句話。其實這句話不只可以用在布質的服裝、提包上,并且可以把這句話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有些東西需要改善,我們也有足夠的條件改善。但可以堅持用下來的,能達到生活所需的,像姥爺的眼鏡,聽媽媽說我還未出生它便被放在了電腦桌上,何止九年之短!姥爺完美地傳承了勤儉節約的這種精神,任老師也說過,擁有且能用就好,不要要求太高。我也由此得到了啟示,我們一定要勤儉節約,能省就省,身體力行地從小小的一支鋼筆、一張紙開始做起。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5】
“儉節則昌”出自《墨子》,意思是節儉可以使人、家、國昌盛。往小處說,可以使家境殷實;往大處說,可以使國家繁榮昌盛,反之,奢侈的危害極大,國破家已也不是不可能。正如秦二世,修筑阿房官、享受美味佳肴,最終落得個國破的下場,可見,節儉才是治家治國之上選。
節儉,自古就被圣賢之人推崇,他們明白,節儉可以帶來昌盛。一如五帝之一的“堯”,為君主者,不貪圖享樂,相反生活十分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和一般百姓并無不同。而天下的百姓在他的帶領下,生活得越來越好。
帝王者節儉,文人墨客亦節儉,如墨子,正因樂于過類似苦行僧的生活而聞名。又如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告訴人們,糧食每一粒都來之不易,它們都是農民用汗水澆灌出來的.,我們應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不可浪費。
有則小故事,說的是一個財主的兒子整天不思進取,只會和一些狐朋狗友喝酒逛花樓。他酷愛食一家酒樓的餃子,然每次去都只吃餡不吃皮。后來家道中落,他從—個富家公子淪為乞丐,一日他去酒樓乞食,老板給了他一盤餃子,他吃得不亦樂乎,萬分感謝老板,老板卻告訴他不用謝,這些餃子皮都是他之前丟棄的,他聽后十分羞愧,從此努力勞作,不再浪費一絲一毫的糧食,最終他又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故事雖簡卻含道理,正是:成由勤儉破由奢。
唐玄宗李隆基,初登基之時,官員腐敗,百姓貧苦,于是他任用不少能人,亦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不修宮殿不穿華衣不食千金之物,終于迎來了“開元盛世”。可見,提倡節儉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親愛的人們,讓我們在這資源匱乏的時代,節水、節電、節糧,養德中大善儉,迎來明天的富足生活吧!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6】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通過描寫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在田里勞動,告訴我們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大家要倍加珍惜。古人尚且知道節約,可是我們現在呢?看看單位的食堂,不喜歡吃和吃不了的菜隨手倒掉,大塊的饅頭隨手扔掉,讓人看著就覺得可惜;看看就餐的飯店,點了滿桌的菜,吃不了多少,連包都不打倒成了正常現象;看看我們自己家里,也無時無刻不在浪費有些人家剩飯剩菜統統不留,有些人家硬一點的面食就進了垃圾箱……
“賺錢猶如針挑土,花錢猶如海淘沙”這句話是說花錢容易賺錢難。花錢是很容易,我也經常看到很多孩子逛超市的時候,給家長要這個要那個,要是家長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用耍賴的辦法達到他們的目的。可是你們知道嗎?這些錢都是大人辛辛苦苦賺來的,他們熱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還經常加班加點。也許當我們長大了,自己去努力賺錢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辛苦。可是我們為什么不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為什么不從小處做起呢?這真的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我們的墨囊鋼筆,大家可能以為是一次性的.,里面的墨囊用完就沒什么用了。可是我們只要稍微動一下腦筋,用注射器吸了墨水灌進去就能反復使用。我們平時用過的本子反面還可以當演草紙繼續使用;我們的鉛筆頭可以插在廢舊的中性筆管里繼續使用……
“以耕讀為本,以勤儉為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有勤儉敗有奢。”這一句句的名言,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勤儉節約。同學們,讓我們從每一張紙、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開始,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吧!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7】
有這樣一則報道:走進某學校的食堂,儼然一座糧食山出現在記者的的眼前,麻雀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學生們剩下食物。多么令人驚嘆的景象啊!若是每個學校的食堂都出現這樣的一幕,那全中國一年要浪費掉多少糧食,國家財產將受到多大的損失。
鋪張、浪費現已成為一項極其嚴重的話題,這一危害人類未來的定時炸彈——清除迫在眉睫,倘若在人們解決它之前,一次小小的爆發都將使人類遭受極大的災難。
現今社會的浪費已趨向多元化,糧食的浪費,資源的浪費,人才的浪費無不給人類的發展敲響了警鐘,這一為世人所公厭的家族正逐漸壯大。 為什么會這樣呢?全都是因為我們自己,因為我們人類肆無忌憚、毫無保留的浪費,我們的所作所為無不滋長了浪費這一可怕家族的勢力。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多達400多億元。多么可怕的數字啊!這還僅僅是中國,世界如此之廣大,浪費資源造成的損失何只這些。 而更可怕的是,現在的人們浪費的不僅僅是資源,時間成了一部分人的浪費對象。眾所周知,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個人除去睡覺、吃飯,還能剩下多少時間,而總有一些人依舊浪費著它,難道他們不知道浪費時間就等于浪費自己的生命嗎?
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們人類在地球上還會生存得了多久呢?假使有一天,人類無法在地球上繼續待下去了,人類面臨滅絕的災難的時候,人們會回過頭來想一想那是為什么嗎?當我們意識到是我們自己對資源的浪費,我們自己對資源的“大度”,使這個地球毀滅,使人類滅亡,我們會后悔嗎?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讓我們從小養成節儉的習慣,抵制浪費,消滅浪費。總有一天,我們的將使“浪費”兩字在記憶中永存。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8】
流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然而民族的傳統美德任憑風雨飄搖,夕陽幾度,始終彪煙史冊,亙古不變。
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節儉,字典里的意思是:用錢等節制、儉省。但我認為節儉并不僅僅如此。
我們先來看幾個節儉的例子。
蘇東坡一生非常注重節儉。他被貶到黃州時,生活窘迫。為了渡過困境,他訂出了一套特殊的計劃開支辦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將每份分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后來在朝廷做了高官,但仍注重節儉,從不講究奢華。
石油大王克菲勒是美國19世紀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賺過了10億美元,捐出的就有7。5億美元。但他平時花錢十分節儉。他外出住旅館要住最便宜的,他穿的是最樸素的,吃的決不是奢華,而他節儉下來的財富給的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說:“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我們的周圍,因為這個世界到處有人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每伸出一雙手,這個世界可能就會少一串眼淚,多一張笑臉!”
這種名人實在太多了,毛澤東、周恩來等等,無不是節儉的楷模。
從他們身上,我們明白了,只有節儉財富,才能更合理地利用財富,因而在我國傳統美德中,節儉占有不可改變的地位,儉是美德中最大的美德。
然而,在我們身邊,并不是人人都注重節儉:食堂里的剩飯剩菜每天都有幾大桶;垃圾桶里一些只吃了一半的食品……此外,攀比之風嚴重,非名牌衣褲不足以增色。我們并不反對享受生活,但應該在合理適當的基礎上。
節儉能使我們質樸地對待生活,不被物役,不染物欲,也能讓我們更多地關注精神,關注內心。如果我們將來也有很多的錢,我們也可以像比爾蓋茨、李嘉誠一樣,將我們的金錢更大化,讓金錢發揮出更大的效應!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9】
也許是受奶奶,爺爺的影響吧,我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每年春節,除爺爺,奶奶,媽媽,外公,外婆給我壓歲錢以外,我還能收到很多紅包: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四叔公,三伯婆……接過這一只只大紅包,我總是美滋滋的,但是對這一筆筆“巨款”,我可從不輕易亂花。
你瞧,我的書包已經是“老革命”了。它從一年級開始就一直陪伴著我。看到別的小朋友的書包都換成新的了,特別是那書包上有可愛的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圖案,我也十分羨慕,也總想從壓歲錢里拿出一部分換一只新書包.可是,一想起奶奶經常教肓我的話:“現在生活變好了,可千萬不能丟掉勤儉節約的好本質呀。”于是,我就放棄了這個念頭,你看,書包雖然有點舊了,但它還是我最心愛的'學習伙伴。
小朋友愛吃零食是天性,但我卻很少買零食。有一次,我和外婆一起去超市,看到柜臺上琳瑯滿目的食品,饞得我直流口水。這時,外婆開玩笑地對我說:“欣欣,你有這么多的壓歲錢,也算是個“大富翁”了,今天你請客,買一點零食給我們吃好不好?”我摸摸口袋,又看看貨架,貨架上的各種薯片仿佛都在向我招手呢!可是,我卻忍住了,于是我風趣地對外婆說:“本公主不喜歡吃零食。”說完我就走出了超市的大門。為此,外婆還戲稱我是“鐵公雞”呢!
雖然,我平時很“吝嗇”,但該大方時卻很大方。去年學校要為災區人民捐款時,我毫不猶豫地從壓歲錢里拿出了二百多元錢,為災區人民奉獻了我的一片愛心。這就是我,一個把錢花在刀口上的我,一個有勤儉節約習慣的我。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10】
就在我想問題時,開起了小差,望著剛用不久的修正帶,它把我牽進了夢的故鄉....
“哇!我穿越了嗎?”瞧我這一身,一個三角形帽子,身上穿著潔白如云的衣服,上面瘦,下面胖,簡直就是一個大葫蘆。我不是一個修正帶嗎?突然,兩個沙啞的聲音響起:“嗨!你是新來的嗎?”我回頭一望,一個臟臟的量角器站在文具盒里。突然量角器被分成了兩塊!這時,旁邊又冒出了一個“刺猬”,仔細一看,原來是個橡皮,不過有許多鉛芯刺在他身上。正當我拜訪周圍的伙伴們時,一直碩大的手捏著我的肚子騰空而起,我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這只手把我的帽子拿了下來,把我的頭按在地上,往后拉了一段,我的肚子輕松了一些。突然,那只手連人帶帽給我甩了出去,隨著一陣疼痛,我昏了過去。過了一會兒,我問到了一股臭雞蛋味,我朦朧的.睜開眼睛,發現我竟然在垃圾桶里,我心里很是不平,于是大叫:“我還是一個新兵呀!才上崗一天就開除了,這真是天理難容啊!這時,響起了幾個清脆的聲音:“同類!”怎么這么多被人浪費了?
“霍英杰!作文寫好了嗎?”一個洪亮的聲音把我從夢鄉拉回了現實,我回憶著剛才的夢,跑到垃圾桶旁,把里面的修正帶.鋼筆.......拿了回來,然后便坐在那反省。
這個夢讓我明白了我們要節約資源呀!哪怕是一個鉛筆頭,一張白紙。節約要從小事做起。古人說得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再小.再少的東西,日積月累,也會成山成海,所以節約無大小,從你我做起,從身邊的做起。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11】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品行,節約是每個人心中必須具備的高尚品質。那么,什么是節約呢?并不是要住破舊的房子,穿全是補丁的衣服,而是在必要的時候,對資源能省就省。
今天,我們家展開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動,主題是“節約地球資源”。地球上的資源已經在逐漸減少,我們不生產資源,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地球上的淡水含量極少,而我國又是缺水國家,所以,我們就從節約水資源入手。
我跟著媽媽去淘米。媽媽剛要把淘完米的水倒掉時,我急忙跑過去攔住媽媽,看到媽媽皺著眉,瞇著眼,疑惑,你可不要小看這些淘米水呀!這些水淘完米還可以洗腳,澆花,洗菜、沖馬桶呢。”媽媽一直緊鎖著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將淘米水倒進了花灑里,讓我服從澆灌花朵。我急忙抓起花灑,去澆花。
澆完花后,我看見爸爸放下手里的`毛巾,正準備把洗完臉的水倒掉,我連忙趕過去,接過爸爸手中的洗臉盆,將洗臉盆中的洗臉水倒進洗腳盆里,告訴爸爸:“地球上的水資源很少,所以我們要節約地球上的每一滴水呀!”爸爸聽了微微一笑,連連點頭。
我已經帶動父母節約水資源了,接下來,就該帶動他們節約用電了。
我先給父母聲明了幾條“節電公約”,講完后,我們就開始行動了。在看完電視后將電視機關掉,不處于待機狀態,在出門前,把所有節約燈泡……節電計劃終于成功了。
節約地球資源―――一個跨世紀的不朽的話題。要知道地球只有一個,只有一個能讓我們人類生活的地方,只有一個人類的美好的家園,只有一個我們生活的天與地。讓我們保護自然環境,節約地球資源,讓我們的家園--------地球更加美麗和諧吧!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12】
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樸,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制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于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一美德。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里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干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人們清點他的家產不過只有“俸金八兩,葛布一段,舊衣數件。”他節儉的美德,是值得我們贊嘆的。
而今,我們的周恩來總理以“簡樸”為座右銘,成為令人民敬佩的領袖。由此可見,節儉對于我們修身養德是大有益處的。
節儉這一美德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而隨之發展。
南京路上的好八連,不正是體現了這個觀念?他們以前的“三件寶”:草鞋、紙糊信封、針線包。現在已被學習包、貯存各種資料的U盤、幫助官兵消費的陽光卡的“新三寶”所代替。可見社會的進步,節儉這一美德也隨之而發展。
如今,處在21世紀的我們又該如何發揚節儉這一美德呢?似乎在這幸福和平的社會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淡忘了節儉這一美德。衣服舊了換新的、飯吃剩了就倒掉……節儉在被奢侈多代替嗎,而我們是否即將要遺失節儉這一美德呢?
不,我們要肩負起發揚這一美德的使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今天開始,使節儉這一美德深入人心!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13】
對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現在尚沒有很多可以支配的財富,節儉更多體現在不鋪張、不浪費、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等方面。在小事上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會為自己以后干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礎。
節儉,一個看似為窮人準備的詞語,其實并不,往往越富有的人越懂的節儉。例如:洛克菲勒;比爾蓋茨等等。節儉是他們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美國社會學家曾以“你知道你家每年的花費是多少嗎”為題進行調查,結果進62.4%的百萬富翁回答“知道”,而經濟情況一般的人中,卻只有35%知道。該社會學家又以“你每年的衣食住行支出是否都有預算”為題進行調查,結果與上一題的調查結果驚人相似:百萬富翁中,做預算的占三分之二:經濟狀況一般的人中,只有三分之一做過預算。這個調查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節儉是大多數富人共有的特點,因為節儉,他們養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并通過一步步資金積累,建立起自己的財富王國。
這讓我想起了我爸爸的一個朋友,資產數億,然而他卻非常節儉。車子是一款奧迪A6(40多萬),衣服不講名牌,穿著舒服就行,手機是一款老掉牙了的三星翻蓋手機。這對于普通人來說或許不錯了,但對于他來說,即使資產縮小10倍,也可以買上一輛奔馳S600或保時捷等,衣服也是幾千塊一套的西裝,手機也可以用IpH。NE5.或許,以普通人的思維來想,他節約下來的錢過我們用一輩子了(l例如:保時捷200萬左右,而A6是40多萬。單是一輛車就是100多萬了)。但是若我們這樣想,如果我們也養成節儉的好習慣,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會這么有錢呢?
讓我們養成節儉的習慣,讓我們的沒一份付出更珍貴,每一滴汗水更有價值。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14】
媽媽繳完水電費剛進門,我就搶過她手里的單子,啊!天吶!200元水費,180元電費,我家竟用了95噸水,460度電,我陷入了沉思:如果家家都像我家這樣,再過幾十年地球不成了一個大沙漠了嗎?不行!不行!我的趕緊制定一個家庭節約計劃書,經過全家討論,節約計劃書的內容如下:
1 、節約用水,每天的洗臉、洗手、洗菜等水儲存起來,用來沖廁所。
2 、節約用電,需用電腦、電燈、電視等家用電器時,速度盡量快一些,用完后隨手關掉電源。
3 、上兩條必須做到,所參加的人互相監督,違反者罰做家務事。
寫出了計劃書,我得意地笑了,隨后我又宣布,節約計劃書現在生效!剛開始的'幾天,我們都遵守規則,可時間一長,媽媽就忘了有一張節約計劃書,直到我不斷地提醒她,她才“哦,哦”地想了起來。可是有的時候我也很委屈,每天都是我放學先到家,為了節約,我只開一盞燈寫作業,可是媽媽回來了就會對我兇:你只開一盞燈,怎么看得見呀!我說:能看見,不是節約嘛,媽媽又說:節約!節約!你節約,連眼睛都不要了。
通過兩個月的堅持,媽媽再去繳水電費時大吃一驚,我的節約計劃真奏效了,我們家的水電費比以前節約了三十多元錢,回家后爸爸媽媽狠狠的表揚了我,這都是我的功勞,真正承認了我是家庭節約小標兵。而我覺得啊,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它不僅節約了能源,節省了錢,而且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更重要的是我們全家共同的語言多了,交流更多了,生活質量反而提高了。
在大力提倡節約型社會的今天,我們全家是走在最前面的。
節儉主題高三作文【篇15】
一段日子以來,韓劇熱播。其中有一部《浪漫滿屋》的電視片,我幾乎完整的看下來。其中一些家庭的日常瑣事應該也表現了韓國的一些百姓生活。給我觸動最深的,應該要算男女主人公時時使用的筷子。如果我的眼睛視力沒問題,那應該是一雙鐵筷子或者什么金屬材料制成的筷子。這驚訝的發現,不禁使我聯想到中國小餐館那隨處可見的一次性木筷,因為使用木制筷子的同時,我們付出了木材大量使用的代價。我沒有考證過這樣的使用對于環保,節約資源是多少具體數字的'問題。經常看到一些木材的大量使用,感到由衷的痛心和擔憂。當然一次性筷子使用的初衷應該是為了人們的衛生狀況的改變,但是這樣的成本是否有點太高了呢?
人家用的鐵筷子一次性使用幾率肯定很大,消毒方便,不宜折斷,屬于長久而且不需要時時丟掉的物品。這無疑是能源的節省,木料不用大量使用。想想十三億的中國人,幾乎人人每天使用木制筷子,再加全國的餐飲業,飯館使用的收費的精致木筷,小飯館使用的一次性餐筷。有太多太多人使用,想想我們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如此多的人口,使用量肯定大的驚人。何況民以食為天。每天餐桌上它是必須出現的東西。每人節省一雙,就是節省了筷子數量一個上億的數字。節約我們有限的資源,與己有益,與民有益,與國有益,與子孫有益。
這只是本人看到的一些現象,如果不是片面問題,希望有很好的解決。希望于個人,企業,甚至規定。為資源越來越被我們透支的今天,明天,往后的日子,做一點努力。
請一起努力。發貼,獻策,商議,直到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