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課大學語文的學習方法與應試技巧(2)
②有沒有描寫?是人物描寫還是環境描寫?
③有沒有抒情?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
④有沒有議論?是不是夾敘夾議?
又如,給一段教材中的描寫文字,至少要能說明下列問題:
①是環境描寫還是人物描寫?
②如果是環境描寫,那么是自然景物描寫還是社會環境描寫?是不是場面描寫?
③如果是人物描寫,那么是肖像描寫,言語描寫,行為描寫還是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④如果是人物心理描寫,那么是直接心理描寫還是間接心理描寫?
像這樣將有關名詞術語與實際材料對號入座的問題,幾乎歷次試題中都有,必須熟練掌握與運用。答題時首先要認真閱讀題目所給的分析材料,其次要注意題目的提問方式,確定正確的答題思路。
例如:當問的是“論點是什么”、“主旨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或“表達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體現了什么”時,就要從思想內容方面去考慮回答;當問的是“用的什么論證方法”、“用的是什么駁論方法”時,就要從歸納法、演繹法、比較法及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反駁論證等方面去考慮回答;當問的是“人物描寫方法問題”時,就要從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方面去回答。
當問的是“采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方法”,就要從對比、烘托、鋪墊、暗示、比興、象征、白描、夾敘夾議、托物言志等方面去回答;當問到“修辭手法”,就要從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用典、反語、反詰、設問、借代、反復、層遞等方面去回答;當問到“這樣寫(這樣說、這樣安排、這樣處理)有什么作用”的問題時,就要從表達作用和藝術效果方面去回答,如:使中心旨意或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或者強化反襯了什么,使形象更加生動,使說理更形象,使說理更有氣勢,使結構更嚴謹,使寓意更含蓄,使情節更引人入勝,使結尾更耐人尋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