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普通話考試什么時候報名2023年
報名入口: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在線報名系統
報名流程:
1、考生打開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在線報名系統(以下簡稱“報名系統”),建議報名前一天提前自行注冊,注冊時認真填寫報名信息并仔細核對。考生自行選擇考試日期,考生一旦報名信息提交成功,所有信息(含考試日期)將被鎖定,無法更改測試日期及退費。
2、考試當天,報名信息(姓名、身份證號、性別)與身份證信息驗證不一致的考生,將不得參加考試,并且不予退費。
3、考生不可在一個或多個測試站重復報名,須等成績公布后才可報下一次測試。
普通話指的是什么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通用語。
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 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局限于聽懂的單向交流。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
1、一級甲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語匯、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測試總失分率在3%以內。
2、一級乙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語匯、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偶有字音、字調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8%以內。
3、二級甲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標準,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少數難點音(平翹舌音、前后鼻尾音、邊鼻音等)有時出現失誤。語匯、語法極少有誤。測試總失分率在13%以內。
4、二級乙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個別調子不準,聲韻母發音有不到位現象。難點音較多(平翹舌音、前后鼻尾音、邊鼻音、fu-hu、 z-zh-j、送氣不送氣、i-ü不分、保留濁塞音、濁塞擦音、丟介音、復韻母單音化等),失誤較多。方言語調不明顯,有使用方言詞、方言語法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20%以內。
5、三級甲等: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范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明顯。語匯、語法有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30%以內。
6、三級乙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失誤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語調明顯。語匯、語法失誤較多。外地人聽其談話有聽不懂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40%以內。
普通話標準口音
(1)語音方面,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基準,而不是“以京音為主、也兼顧其他方音”,語音標準是就整體而言,并非北京話每個音都是規范和標準。國語、普通話、華語三大系統內部還存在“標準口音”和“非標準口音”的區別。從這個角度上說,漢語標準語構成了漢語的一種大類“方言”。即使是標準,三地也有區別,如“消息”一詞。大陸“息”讀輕聲,臺灣讀二聲,新馬同臺灣(如同“休息”的“息”字讀音,音同“席”)。
(2)國語的情況與之相似:老派國語、新派國語都是被視為標準的;華語的情況則有些不同。學習普通話及口音的有無與出身地域與教育程度有相當關系。不標準的普通話古稱“藍青官話”,藍青即是暗指發音夾雜方言口音。
(3)標準口音和非標準口音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以普通話為例:最嚴格定義的“標準口音”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發音。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中國絕大多數漢語使用者,包括許多播音員,其普通話都是帶有口音的。但事實上,許多人普通話的發音方式和口音用詞上偶爾違反了“中國國家語言文字標準”。明顯受方言或其它語言影響的普通話,一般都會視為帶有口音。
普通話的歷史沿革
(1)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為雅言。
(2)1909年清政府將北京官話命名為國語;民國時多次制定標準,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于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語音,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后,確定國語標準;
(3)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標準后于1955年向全國推廣。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