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近年來也逐漸熱火起來了,競爭力也很大。微電子專業一直是經久不衰的報考熱門。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研究新型電子器件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計算機輔助集成電路分析,各種電子器件的基礎理論、新型結構、制造工藝和測試技術,以及新型集成器件的開發。
微電子學近年來的發展,使計算機能力成倍數地增加,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從而極大地推動了工業以及信息產業的發展。還有如激光器的研究應用、傳感器的研究等的當代熱點研究領域,都是微電子的范疇或者與之緊密相關。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是現代工業的基礎和信息化工等。
目前及未來幾年,這個專業都應該有不錯的發展勢頭。而且微電子專業是一個強調操作性、實踐性和技術性三結合的專業,畢業生可謂是“一技在手,工作不愁”。該專業畢業生可以做硬件工程師、專事集成電路設計開發、器件制作和工藝,尤其在一些技術創新著名的大公司里薪酬還是相當不錯的。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畢業生去向是除了報考微電子學、固體電子學、通信、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研究生以外,學生畢業后還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集成電、半導體制造業相關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集成電路的設計、開發、調試、檢測等工作。涉及計算機、家用電器、民用電子產品、通信器材、工業自動化設備、國防軍事、醫療儀器等領域。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簡介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是物理學、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學等多個學科和超凈、超純、超精細加工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微電子學是21世紀電子科學技術與信息科學技術的先導和基礎,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主要研究半導體器件物理、功能電子材料、固體電子器件,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微機械電子系統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技術等。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電路分析基礎及實驗、模擬電路及實驗、數學物理方法、C++語言、數字電路及實驗、信號與系統及實驗、半導體物理及實驗、固體電子學、微電子器件、微電子集成電路、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電子設計自動化、集成電路CAD、微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和集成電路工藝實習等。
2024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選科要求
序號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類) | 專業方向 | 選科要求 |
1 | 北京理工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 | 北方工業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 | 天津理工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 |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5 | 復旦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6 | 華東師范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集成電路設計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8 | 江南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9 | 中國計量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0 | 合肥工業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1 | 安徽工業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2 | 閩南師范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3 | 中國海洋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4 | 巢湖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5 | 福建工程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6 | 集美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7 | 武夷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8 | 青島科技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19 | 華中科技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0 | 湖北工業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1 | 河南師范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2 | 四川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3 | 湘潭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4 | 中南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5 | 湖南理工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6 | 廣西科技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7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8 | 蘭州理工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29 | 西北工業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0 | 西安理工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1 | 西安科技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2 | 西安工程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3 |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4 | 廈門理工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5 | 濰坊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6 | 揚州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7 | 池州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8 | 湖南工程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39 | 寧波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0 | 西安郵電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1 | 湘潭大學興湘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2 | 上海建橋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3 | 武漢工商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4 | 珠海科技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5 |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6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7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8 | 無錫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49 | 合肥師范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 |
50 | 國防科技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