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礦工程專業介紹
采礦工程專業介紹
采礦工程就是從地面開鑿一系列井巷通達地殼中的礦床,然后用現代化的技術把含有礦物的礦石挖掘出來,并把它們運送到地面,或用化學方法把有用礦物分離出來的過程。
采礦工程專業研究有用礦物開采的理論、方法、工藝及管理,應用工程學理論和科學方法對礦區進行規劃、設計、開掘和回采,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系統研究和解決有關采礦方面的工程問題。
采礦工程專業
近幾年來,資源短缺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地質環境災害、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使得前些年不被社會看好的專業的畢業生成為人才市場上很受歡迎的人才。以全國重點高校中國礦業大學為例,采礦工程類的學生供需比不斷升高,就業的選擇范圍也不斷擴展。但同時還應看到,中國采礦業面臨的技術裝備落后,技術含量低等因素,均對采礦工程專業發展造成許多不利影響,這一切的解決是逐步的需要一定時間的,總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趨勢是不容置疑的。
采礦業本身是工業的龍頭行業,承擔為工業企業提供能源及動力的重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重要。我國“入世”后,經濟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該專業的發展趨勢呈現出既有困難又有機遇的趨勢。其促進因素主要有國家對采礦業的重視,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采礦業本身管理水平相對的進一步理順,均對此專業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采礦工程專業主要課程
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大學四年主要學習的課程包括:學科基礎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電工學等;專業基礎類: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流體力學、巖石力學、彈塑性力學等;專業類:礦山地質與工程地質、巖土工程概論、金屬礦床地下開采技術、露天采礦技術、礦井通風與空調、礦山生產輔助系統與裝備、鑿巖爆破工程、井巷與隧道工程、礦床開采設計與評價。不同大學開設課程會略有差別,東北大學偏重鐵礦方向的開采而中南大學偏重有色金屬的開采。
采礦工程專業隸屬于工學門類,在課程設置上有如高數、理論力學、彈塑性力學等大量涉及物理學科相關的課程,同時還要做很多實驗,因此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有較高要求。同時,采礦工程專業學生要經常到野外或地下工作,這要求采礦工程專業學生要具有較強的環境承受能力,同時很多學校該專業僅限男生報考。
采礦工程專業職業發展
采礦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可進入國家資源管理部門、礦山設計研究院所、大中專院校、選礦廠、冶金企業集團、鐵礦、煤礦等金屬非金屬礦場以及其他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規劃、科研等工作,主要的工作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礦區開發規劃。礦區是指礦產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對礦區進行開發規劃主要包括分析礦區自然、地質、資源、術、生產經營和經濟特點,確定礦區的礦井布局及井田劃分,確定礦區建設規模與建設的順序,規劃礦區的多種經營和環境保護等。礦區規劃對人員的綜合素質及宏觀管控能力要求較高,一般來說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才能夠勝任此類工作。
2)礦山設計。包括確定礦山生產規模、服務年限、工藝流程、產品方案,核算建設投資,編制單項工程設計和施工圖,并選擇合理的采礦方法、礦石洗選加工工藝、主要礦山設備、地面及地下工程布置、動力供應、給排水和施工組織等方案。
3)煤礦安全管理。包括制定安全目標管理、安全獎懲、安全技術審批、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檢查、井工煤礦入井檢身與出、入井人員清點等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4)從事教學或研究工作。這類工作的工作環境相對較好,但是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一般需要博士以上學歷,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具備較優秀的寫作能力以及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適合穩重、有耐心和創新精神的學生。
采礦工程專業就業分析
近幾年,隨著采礦業復蘇,各大采礦企業急需基層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才,采礦工程專業的就業率較高。但由于本專業的特殊性,學生在就業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1)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沒有經過生活的磨煉,選擇工作時多拈輕怕重,追求安逸和高待遇。采礦工程從事的行業比較艱苦,甚至比較危險,大多數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有一種心理壓力,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迷茫,甚至產生了轉行的念頭。
2)畢業生就業區域集中,扎堆情況嚴重。以安徽地區為例,高校開設的采礦工程專業多以兩淮煤田為授課案例,實習基地也多建于兩淮地區,因此,學生們對兩淮煤田比較熟悉,不愿意到其他地區就業。